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是发生在皮肤、胃肠道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临床表现以面部、口唇周围、指间皮肤出现黑色斑点为主。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主要是对症治疗,轻度肠出血保守治疗,严重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剖腹探查,发现出血部位并作适当外科治疗,该病不能治愈。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主要是基因突变引起。本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一般无诱发因素。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较罕见,暂无明确流行病学数据。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尤其是有本病家族史的人群。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斑点和胃肠道出血,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是由于并发肠道叠、肠梗阻等疾病而引起。
主要是面部、口唇周围、黏膜以及指间皮肤出现黑色斑点,可为单一或多个,呈褐色或黑色,直径为1~5mm不等,形状呈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于青春期前后颜色最深,幼年、老年色较淡,个别患者颜面和手也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斑。
胃肠道出现多发性息肉,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进展后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当胃肠道出现多发息肉时,严重患者可出现肠套叠、肠梗阻,导致剧烈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情况。
患者面部、口唇周围、指间皮肤出现黑色斑点改变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医,通过X线钡餐检查、X线双重造影、纤维内镜检查明确诊断。本病需要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进行鉴别。
出现面部、口唇周围、黏膜以及指间黑斑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急性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到皮肤科就诊。
出现胃肠道症状,可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出现了什么症状?(面部、口唇周围、黏膜以及指间黑斑、腹痛、呕吐)
症状持续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家里有人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还有没有其他病史?
可见大小不等的息肉,多数在2cm以内,大部分带蒂,分布密集且广泛,病变明显者可累及整个结肠,甚至胃和小肠,肠管充盈时边缘呈花边状,加压时可见无数密集的小充盈缺损影。
可见有蜂窝状花纹影。
可发现胃、十二指肠、直肠、结肠息肉,可通过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面部、口唇周围、指间皮肤出现黑色斑点,可伴有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结肠镜检查可清楚的发现肠道多发性息肉,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错构瘤,可明确诊断。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具有有家族遗传性,但一般无皮肤黑色斑点的出现,大多数患者可无症状,最早的症状为腹泻,也可有出血、腹痛、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钡剂灌肠可见结肠多处或广泛充盈缺损。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面部、口唇周围、黏膜以及指间皮肤出现黑色斑点,有时可有腹痛、出血,钡剂灌肠可见肠管充盈时边缘呈花边状,加压时可见无数密集的小充盈缺损影。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属于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一般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是通过对症治疗摘除胃肠道息肉。
本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较大、较多的胃肠息肉可进行胃镜和腹腔镜的联合切除手术。
如果是发生肠套叠、肠梗阻的患者,可进行肠段切除术。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目前不能治愈,但可以改善症状,预后良好,经积极对症治疗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内镜治疗的患者可每2周复查一次。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目前不能治愈,只能通过对症治疗改善症状。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经积极治疗后可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患者经过内镜治疗后,至少每2周复查一次,避免病情出现复发。复诊需携带病历资料及检查报告单,可能医生会做体格检查。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患者无需特殊饮食,可选择清淡饮食,保持健康均衡饮食即可。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患者日常要保持心情愉快,缓解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有利于病情的减轻,同时注意监测具体的症状变化。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压力过大。
充分休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
手术切口保持干燥,初期避免感染。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症状是否有所缓解,若症状加重或出现腹痛、呕吐、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表现应立即就医。
对于有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胃肠道内镜检查。
黑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的病因与先天性遗传因素有关,一般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4638点赞
[1]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123-126.
[2]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512-515.
[3]丛玉隆.实用检验学:上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