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老年人服用一些可诱发肺纤维化的药物致病,如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丝裂霉素等)、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化学疗法药物(氨苄青霉素、柳氮磺吡啶)、金制剂以及其它类药物等。因服用药物引起的肺间质纤维化临床上并不多见,即可急性致病也可慢性致病,主要临床也有所不同,如急性致病时患者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等,慢性起病者症状前期一般不明显,不易发现。该病的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配合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急性起病者一般预后较好,慢性起病者预后较差。
患者多于服用某些药物后,其正常的药理作用使细胞出现毒性反应或过敏反应,一般1~6周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患者用药后短期内不发病并且临床表现出现也较晚,一般诊断相对困难,预后差。
是由药物的正常药理作用引起的,可导致细胞出现毒性反应,引起肺部病理变化。
该类型相对多见,过敏反应以Ⅱ型和Ⅳ型多见;值得一提的是,同一种药物也可能引起不同的过敏反应而致病。
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主要为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等所致,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细胞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揭示其致病机理,其好发于肿瘤患者、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疾病者。
该药引起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与治疗剂量密切相关,当总治疗剂量在450mg以上时,该病的发病率可达15%;在550mg以上时可视该病的病死率增加10%。对于老年人而言,博来霉素合并应用放疗或烷化剂时可大幅增加发病率,并且其病情更加严重。患者肺部未出现纤维化之前,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
老年人应用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者相对较少,但该药引起的肺间质性病变约占1%~2%,临床症状为典型的肺间质纤维化表现,如渐进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常伴干咳及Velcro啰音;在必须应用金制剂治疗疾病时,一般合并应用激素以减少副作用和延缓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该药引起的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起病后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该药一般引起的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变较轻,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该药致病与治疗剂量有关,多在用药后2天至数周后急性起病,预后良好;该药所致的病变应用激素治疗可取的很好的疗效,可完全治愈。
该药导致的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率很低,仅见有急性起病者,一般在停用该药后可自愈。
该药致病与治疗剂量关系不大,致病率较低,一般发病较缓慢,可在用药后数周至数年后发病;对于该药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激素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在50%左右。
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在临床上相对比较少见,好发于服用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等药物者;发病以老年人居多;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加深以及诊疗手段的提高,短期内得到确诊的患者有很大的提高。
在应用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丝裂霉素等治疗时,可增加患病风险。
在应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抑制自身免疫时,可导致肺泡壁和间质炎性病变,增加患病率。
在应用金制剂治疗该病时,有一定的概率患该病。
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致肺间质纤维化,如胺碘酮等。
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典型症状为渐进性的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还可出现乏力、畏食、消瘦、关节痛等症状,其并发症主要为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
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在疾病的早期仅在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如未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呈进行性加重。
多为持续性干咳,未合并感染时一般无痰。
当患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时可出现发热。
部分患者还可见肺外症状,如皮疹、口腔溃疡、头痛、乏力或蛋白尿,可能由药物引起的细胞毒性和过敏反应引起的。
随着呼吸症状和咳嗽的加重,患者会出现身体乏力、畏食、消瘦、关节痛等症状,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呼吸衰竭、面部发绀,表现为面部皮肤呈青紫色。
当该病出现严重的肺间质纤维化时,可导致肺动脉内的血液通过肺毛细血管的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易疲乏、运动耐量减低甚至右心衰竭症状等。
肺动脉高压持续发展可出现右心扩张、心肌肥厚,也可伴有右心衰竭;病程较长,可逐步发展至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可导致肺泡和肺间质发生炎症性病变,改变肺组织正常结构,可出现自发性气胸;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及刺激性咳嗽等症状。
当患者服用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金制剂等药物后,出现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进行体格检查、X线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为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注意与特发性肺纤维化、过敏性肺炎及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等相鉴别,以导致误诊误治。
对于高危人群,如肿瘤患者、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疾病者、类风湿关节炎者及心律失常者、老年人等,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如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急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或持续性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就诊。
如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心内科等。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热等)
呼吸困难是在活动时出现还是休息时出现?
呼吸困难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症状出现距今天有多长时间了?
近期或目前是否服用过药物?(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丝裂霉素等)
6.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肿瘤、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通过视诊、触诊及听诊等方式,可在两肺底听到吸气末细小的干性爆裂音或Velcro啰音,病史较长者可观察到患者出现杵状指;当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时,可出现呼吸急促、发绀及下肢水肿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殊意义,一般可见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偏高。可当患者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时,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可明显升高。
通过胸部X线病变早期时可呈毛玻璃状改变,典型的改变包括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样、网状阴影及肺容积缩小等;当患者胸部X线正常时不能完全排除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应进行进一步检查;可应用该检查与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相鉴别。
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肺部病变及范围,减少临床所需要的鉴别疾病的数量,对诊断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表现为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等;在疾病发生的早期静息状态下,肺功能检查可表现正常。
一般为非特异性改变,可用于区分该病的致病机制,即细胞毒性引起还是过敏反应性引起,如细胞毒性引起可表现为肺泡上皮或细支气管上皮肿胀、增生,过敏反应性引起可表现为嗜酸性细胞浸润或具有肉芽肿的病理组织特点;可用于估计该病的预后及指导后续的治疗。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相关检查结果即可诊断为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
老年人多见,且目前或近期服用诱发肺间质纤维化药物;停药或经激素治疗后症状改善,再次应用该药物可再次出现症状。
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热等症状,可呈进行性加重。
肺部可听到爆裂音或Velcro啰音及杵状指等体征。
胸部高分辨CT联合肺部活检对该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如可呈毛玻璃状改变,典型的改变包括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样、网状阴影及肺容积缩小,肺活检可表现为为肺泡上皮或细支气管上皮肿胀、增生等。
引起该病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吸烟、职业因素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隐匿性起病,活动性呼吸困难,呈渐进性加重,常伴有干咳,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该病不能治愈,主要给予延缓疾病发展及改善生活质量等对症治疗;通过患者病史、高分辨率CT及肺活检等一般都可与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相鉴别。
通常由吸入有机粉尘抗原后诱发的一种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介导的肺部炎症反应性疾病;一般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全身不适伴胸闷、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离开抗原物质后可在1~2天内恢复;根据抗原接触史、典型的发作症状及相关检查易于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相鉴别。
在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反复出现的气胸和乳糜胸等症状;该病目前内科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一般给予孕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终末期患者可给予肺移植;根据患者高分辨率CT及肺活检等一般可诊断及与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相鉴别。
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致病原是药物,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停药,并根据病史、体征及相关检查判断患者为急性型或慢性型,根据发病缓急给予对应的治疗措施,部分急性发病的患者可在停药及给予激素治疗后治愈,患者治疗周期根据自身病情而定。
去除诱因:对于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而言,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早期发现立即停药,积极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可取的良好的预后。
调整治疗药物:对于出现该病的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积极更换治疗药物,避免治愈后因为再次应用同一种药物导致再次发病。
对于慢性起病的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给予药物积极控制病情,还可每日进行吸氧等,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急性起病的患者,一旦发现应立即停用引起该病的药物,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以及氧疗、控制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者,可考虑给予无创机械通气。
可以抑制结蹄组织的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的渗出及毒性物质的释放;一般用于急性起病患者,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对于孕妇应禁用,病毒感染应慎用;部分患者可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可抑制炎性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减少炎症反应及炎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其治疗与泼尼松相似,同样用于急性起病者;对于活动性胃肠道溃疡者、肾皮质功能亢进、严重糖尿病和高血压者以及对肾上腺皮质激素过敏者应禁用;急性起病的部分患者可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
是一种新的具有广谱抗纤维化作用的吡啶酮类化合物,能够防止和逆转纤维化和瘢痕的形成,对于肺间质纤维化严重的患者可应用此类药物,可延缓疾病进展。该药在使用过程中可出现胃肠道、神经系统、皮肤疾病及其他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等疾病,一旦出现及时就诊或告知医师;对于妊娠或哺乳期、中毒肝病、严重肾功能障碍及对该药成分过敏等患者应禁用;该药一般需长期使用,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终末期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选择该治疗方式时应考虑到患者的意愿、身体状态及经济条件等因素;手术方式一般有单肺移植、双肺移植、心肺移植及活体肺叶移植等,但对于终末期肺间质纤维的患者而言,大多认为行双肺移植或者心肺联合移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应积极预防感染、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反应等并发症。
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及家属应对该疾病的发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药物等有一定的了解,以减少恐惧、焦虑心理;家属应多鼓励患者,避免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情况,如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按发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部分患者经激素治疗后治愈,慢性型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建议患者治愈后应在1个月后至医院复诊。
部分急性型患者经激素治疗后可治愈,慢性型患者一般不能治愈,需长期治疗。
急性型患者经治愈后一般不影响寿命,但慢性型患者已出现严重的肺间质纤维化,可降低预期寿命。
治愈后应在1个月后至医院复诊,可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等检测病情恢复情况以及是否复发,之后可按照医嘱进行复查,如按照3个月、6个月及1年等顺序进行复诊。
患者在卧床休养期间,应以吃含膳食纤维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过多油腻、油炸、油煎、冰凉的食物。
卧床期间,建议应多吃易消化、高纤维、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便秘。
卧床期间,建议避免进食过多油腻、油炸、油煎等高热量食物。
建议患者避免进食冰凉食物。
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日常要进行肺功能康复锻炼,促进肺的血氧交换功能,并保证自身的清洁,在患者在治疗期间家人和医务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同时患者要按医嘱服用、复诊,出现不适情况要及时复诊。
肺功能康复锻炼:对于慢性型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以及肺移植术后患者应积极进行肺功能锻炼,以促进肺的血氧交换功能,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锻炼,循序渐进。
日常清洁:患者卧床休养期间,应及时更换床单和被褥,避免引起皮肤病。
更换敷料:肺移植术后患者应定期更换切口敷料,建议到医院更换,如在家更换应注意无菌原则。
家属应定时定期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形成压疮,每日按摩患者双下肢,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并发症。
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需要按医嘱进行复诊,复诊时需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等检测,查看病情恢复情况,若有不适随时复诊。
心理护理应贯穿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情绪,给予最好的心里支持和鼓励,向患者介绍良性信息鼓励患者乐观、正确面对疾病。出院后家属应多给患者鼓励、读一些励志的病例,保持患者心情舒畅,避免情绪低落。
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加快钙磷等离子的代谢,抵抗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并且还可抑制骨细胞的活力,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甚至骨折。此外,患者还可出现谵妄及定向力障碍等精神症状及面部肿胀、胸闷及喘鸣等过敏反应,患者及家属一旦发现上述不良症状,应及时就诊或告知医师,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对于肿瘤、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疾病及心律失常等老年病人在治疗时,如服用可诱发肺间质性纤维化的药物,应定期到医院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服用可诱发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物,并戒烟。
由于患有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心律失常等疾病以及器官移植术后的老年病人,有时需服用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可以诱发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物,故对于此类患者应积极进行体检,如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一旦诊断为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要积极治疗,避免出现病情加重。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诱发老年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物或使用发生率较低的药物。
在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时,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定期更换药物,避免长时间应用。
尽早进行戒烟,避免诱发病情加重。
4184点赞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7-97.
[2]于润江.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J].实用内科杂志,1993(04):204-206.
[3]崔惠平,殷佳,邢玉桂.药物致肺间质纤维化病例分析[J].齐鲁药事,2009,28(09):561-562.
[4]岳冰清,陈静瑜.国际肺移植临床研究热点和亚洲肺移植发展现状[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20,14(02):87-9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