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肺癌是一种发生在老年人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随着原发灶的发展过程及肿瘤所在部位、肿瘤大小、对支气管的影响、邻近气管是否受侵犯或压迫等因素的不同,而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如咳嗽、咯血、胸痛、胸闷、气促。本病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以及辅助的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此外,老年人肺癌通常难以治愈,预后不良。
根据癌肿部位与支气管位置的远近关系可分为两类。
中央型肺癌的肿瘤长在每一肺叶支气管开口以上的部位。
周围型肺癌的肿瘤长在细支气管较远处或肺实质中。
老年人肺癌的主要病因为常年吸烟、空气污染、职业因素、营养因素及遗传和基因改变等因素,好发于常年吸烟、因职业因素长期接触工业废气、化学物质的人、有肺癌家族史的群体。
常年吸烟是最常见的老年人肺癌的病因之一,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均增加了患病风险。
工业废气、机动车排出的废气、家庭排烟均可造成空气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中含有苯并芘、二乙基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在污染严重的大城市中,居民每日吸入空气中的苯并芘量可超过20支烟的含量,增加了老年人肺癌的发病几率。
工业生产中长期接触石棉、砷、铬、镍、铍、煤焦油、芥子气、三氯甲醚、氯甲甲醚、烟草的加热产物以及铀、镭等放射性物质的工人,易患老年人肺癌。
较少食用含β-胡萝卜素的蔬菜和水果,或血清中β-胡萝卜素水平低的人,老年人肺癌发生的危险性升高。
老年人肺癌的发生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如Rb基因和p53基因的遗传突变可能会导致发病。根据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原癌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细胞凋亡的抑制,可导致细胞生长的失控。
40岁以后,老年人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一般在65~75岁达高峰,75岁后又下降。70岁以上老年人的肺癌发病率为0.474%,而其他各年龄组的平均发病率为0.057%。
常年吸烟是导致老年人肺癌最常见的原因,常年吸烟者发病风险大大提高。
因为职业因素长期接触此类废气,提高了老年人肺癌的发病风险。
部分老年人肺癌的发生与家族遗传有关。
老年人肺癌的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咯血、胸痛、胸闷、气促等表现,随着病情持续进展,患者还可出现胸腔积液、肝大、黄疸等其他症状,重症患者可并发肿瘤转移、恶病质等并发症。
患者往往出现刺激性干咳、无痰或有少量泡沫样黏痰。
患者可出现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偶尔出现短暂的大咯血。
患者常以胸痛、肩部放射痛、肋间神经痛等为首诊症状,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感、气促等。
肿瘤出现纵隔淋巴转移或直接侵袭喉返神经,可引发声带麻痹和声音嘶哑。
发热是老年人肺癌的常见症状,临床上经常见到肺癌患者以发热或所谓的感染而起病。
患者还可因为肿瘤压迫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即查体可见头面部及颈部肿胀、眼结膜充血、水肿、唇部发绀,颈部及胸壁静脉怒张。
当肿瘤侵及第7颈椎和第1胸椎外侧近脊柱旁的交感神经节时,可引起Horner氏症,表现为患侧眼球凹陷、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睑裂狭小,同时也可产生上肢疼痛、局部皮肤感觉异常。
患者还可有其他内分泌紊乱表现,例如男性乳房增大、库欣综合征等。
患者可出现骨转移(最常见为肋骨),肝转移(肝大、触之有结节、患者可有厌油、食欲不振等表现),脑转移(颅内压增高,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表现),肾、肾上腺及皮下转移等。
到了疾病晚期,患者可出现恶病质的情况,表现为极度消瘦、衰弱、精神不振等。
老年人通常因为出现刺激性干咳、咯血而就医,通过行体格检查、痰细胞学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为老年人肺癌,注意与肺结核、肺脓肿等疾病鉴别。
老年人出现刺激性干咳、咳痰、胸痛、胸闷、气促应注意及时就医。
老年人出现咯血、血痰应注意立即就医。
患者通常因为出现刺激性干咳、咯血而就诊于呼吸内科、胸外科。
因为出现什么不适前来就诊?
既往有无其他位置的癌症病史?
是否常年吸烟?吸烟多久了?每天多少支?
是否有咯血的发作?
以前有没有做过肺部检查?是否每年都有全身体检?
有没有家族遗传病史?
有没有食物药物过敏史?
早期肺癌胸部查体,可表现为部分气道阻塞及肺部感染体征,听诊时可发现局限或单侧哮鸣音及干、湿啰音,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通过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检查脱落的瘤细胞来判断肿瘤的存在及其良恶性。
不但可以诊断肺癌,对癌前病变也可确定性质和范围。在肺癌的诊治上已成为常规的方法之一。
癌胚抗原(CEA)在肺腺癌中阳性率达60%~80%。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C)在小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可达100%,敏感度为70%。
在CT或超声引导下对肿瘤组织进行细针穿刺活检,进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通过CT平扫检查来判断肿瘤的形态、位置和大小。通过增强造影可以通过肿瘤的供血的显示来间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通过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结节或肿块影,并据此进行进一步检查。
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刺激性干咳、咯血)、X线(肺内有明显占位)、痰细胞学(找到脱落的肿瘤细胞)、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肺部肿瘤为恶性,即可诊断为老年人肺癌。
肺结核可有全身中毒症状,除了二者类似的咳嗽、咳痰、咯血等,肺结核还可有午后低热、盗汗等。可通过病灶的细针穿刺活检来鉴别,老年人肺癌病灶可有明显的癌巢细胞,肺结核病灶可分离出结核杆菌。
肺脓肿起病急骤,中毒症状重,可从痰液中分离出大量化脓性细菌,而老年人肺癌则无细菌。
老年人肺癌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积极治疗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杀灭肿瘤细胞。
常用的化疗方案是包含铂类(顺铂和卡铂)的两药联合化疗,身体不能耐受者可用单药化疗,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杀灭肿瘤细胞。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进步,靶向治疗成为近年治疗老年人肺癌的一个新途径,如用吉非替尼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肺癌最早发现的驱动基因之一)。
随着动物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的发现,开展了一系列特异和非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免疫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包括阿特珠单抗及帕博利珠单抗等。
手术的目的为切除肿瘤、获得肿瘤组织做病理检查判断良恶性。中老年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全肺切除。65岁以上患者应用胸腔镜做肺叶切除术者,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均低于标准和剖胸手术。
放射治疗对于高龄老年患者可作为一种根治性治疗手段,对老年患者施行放疗要定位精准,防止放射野过大,避免发生放射性肺炎。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抑瘤作用,不良反应甚小。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可选择扶正药物或抗肿瘤的中成药或汤药治疗。
肿瘤被称之为基因病,是由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基因的异常密切相关联,可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基因治疗。
老年人肺癌恶性胸水多发生在中晚期,通常是以胸腔内局部治疗为主,单纯反复多次抽液会导致蛋白质大量丢失。
老年人肺癌难以彻底治愈,是否会危及生命取决于病情的进展,患者可有肺功能缺损等后遗症,建议患者遵医嘱定期复诊。
老年人肺癌通常难以彻底治愈,术后仍可发生复发和转移。
老年人肺癌对患者寿命的影响取决于病情的进展程度,不及时治疗以及发生远处转移者预后不佳,例如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短,死亡率较高,预期生存时间一般小于12个月。若疾病早期治疗,治疗效果较好。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
老年人肺癌需要行手术治疗,至少需要部分切除肺组织,所以患者可能会出现肺功能缺陷等后遗症。
建议老年人肺癌的患者术后第1、3、6、12个月均应复诊一次,复查项目主要包括胸部CT检查、血常规等检查,以判断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及有无转移。
老年人肺癌的患者日常可正常饮食,家属应注意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帮助其补充营养,以促进机体恢复,患者自身应注意戒烟、限酒。
患者需要加强营养,可通过食用瘦肉、乳制品、豆制品等补充蛋白质,可通过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
患者治疗期间忌食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注意戒烟、限酒。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当天一般会禁食,次日开始正常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
老年人肺癌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劳累、适当运动、避免感染,家属应注意严密观察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多关心、多陪伴患者,同时患者放化疗时需要特别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出现,若有不适及时就医。
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劳累、着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术后患者卧床期间应注意适当活动四肢,以避免血栓形成或肌肉萎缩,同时需要遵医嘱练习深呼吸。
患者日常应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外出时应注意佩戴口罩避免感染。
远离烟草,加强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
家属应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如患者出现干咳不止、咯血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家属应注意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交流,使其尽量保持心情愉悦。患者出现疼痛时可选择通过听音乐、广播或看书等来分散注意力。
老年人肺癌的中需要行放化疗的患者应注意化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移植引发的免疫力下降、口干等。另外,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的异常,患者应定期化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老年人肺癌的预防重点在于日常应该戒烟、限酒,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常年吸烟的群体应注意定期完善全身体检。
45岁以上每天吸烟20支以上,超过20年者及存在肺癌家族遗传史的群体,应注意至少每年一次包含肺部检查的全身体检。
日常应注意戒烟、限酒,远离二手烟,雾霾天出门记得佩戴口罩。
注意加强身体锻炼,日常摄入营养充足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862点赞
[1]王瑛主编,中国社区医疗指导[M].华夏出版社,2007.01:178.
[2]吴秋歌主编,常见呼吸病诊断与治疗精要 下[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4:655.
[3]孙建海主编,临床肿瘤诊断与治疗[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03:445.
[4]廖美琳,周允中著,肺癌[M].第3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6:64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