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痉挛-口下颏部肌张力障碍又称作Meige综合征,是临床上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属于局灶性肌张力障碍,主要表现为眼睑痉挛、面肌、下颌的各种形式的肌张力障碍。此病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持患者健康心态,病情严重者则预后不良。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四种类型。
此种类型比较轻,为Meige综合征不完全型。
此种类型为Meige综合征完全型。
主要累及口、下颌。
上述三型合并颈、躯干或肢体肌张力障碍。
眼睑痉挛-口下颏部肌张力障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病因目前仍不清楚。继发性发病可能与大脑基底核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低下、多巴胺能受体超敏或多巴胺递质失衡、胆碱能作用过度活跃有关,继发性可能与某些药物、头面部外伤及手术等因素有关。
原发性Meige综合征病因不明,继发性Meige综合征可能与某些药物、头面部外伤及手术等因素有关。
常与紧张和创伤导致的应激有关。
通常老年期起病,平均年龄约60岁,也有极少数在十几岁发病者。本病女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1:2~1:3。
老年人群好发此病。
眼睑痉挛-口下颏部肌张力障碍主要累及眼部肌肉和咀嚼肌、下部面肌等,病变多为双眼睑痉挛以及口下颌的痉挛发作,可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病情严重患者可能牙齿磨损、下颌脱臼。
发病前有单眼或双眼的干躁刺激感或不舒服感,眨眼频度增加。以后发展为眼睑痉挛,80%左右以双眼睑痉挛,部分病例由一侧起病。眼睑痉挛时眼裂变小,甚至影响看清东西,有挤眼、皱眉等表现。
呈撅嘴、咧嘴、缩唇、口角抽动、呲牙等口周异常多动表现,也有张口咬牙、锉牙等异常下颌运动,病情严重者可损坏牙齿,甚至下颌关节脱臼和牙齿脱落、咬破下唇。痉挛发作可伴有发音障碍。最先累及的肌群先强直收缩数秒钟,然后向其他部位扩展,收缩10余次或数10次后突然停止,间歇数秒或数分钟后可重复发作,睡眠后消失。间歇期无运动系统异常,阳光、疲劳、读书等状态下可加重症状,而睡眠、说话、步行、精神集中等状态下症状减轻,特别是在吹口琴、唱歌、打哈欠、吃东西、弹钢琴的时候可明显改善。
合并型患者除了出现眼睑痉挛、口下颌痉挛发作以外,还可侵犯舌咽肌、喉肌和呼吸肌,表现为阵发性舌肌痉挛、吞咽困难、痉挛性发声障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上、下肢受累可表现为姿势震颤、书写痉挛、手足抽动等。
震颤或抑郁易受情感变化的影响,日内变动明显,有的可由用力睁眼、谈话、阅读、行走等动作而诱发。
眼睑痉挛-口下颏部肌张力障碍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症状,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患者出现眼睑痉挛,伴或不伴口周和下颌部肌肉不自主运动都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单眼或双眼的干躁刺激感或不舒服感,眨眼频度增加、眼睑痉挛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口下颌的痉挛发作,应立即就医。
多数患者可至神经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眼睑痉挛、口下颌的痉挛发作多长时间?
目前还有什么症状?(如吞咽困难、发声障碍和呼吸困难、姿势震颤、书写痉挛、手足抽动、情绪异常等)
是否有服药、面部外伤手术病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原发性眼睑痉挛-口下颏部肌张力障碍头颅CT和MRI无特征性改变。
鉴别棘红细胞增生症。
排除遗传性代谢疾病。
瞬目(眨眼睛)频度增加,给予刺激后到眨眼睛的时间明显比正常延长,在电诱发角膜时的反射时间也比正常时延长。
有助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为眼睑痉挛,伴有口周下颌部肌肉的痉挛发作,情绪激动或强光时症状加重,睡觉时症状消失。头部CT和MRI扫描无特征性改变,排除服药、头面部手术外伤病史,可以诊断眼睑痉挛-口下颏部肌张力障碍。
好发于老年女性,表现为一侧眼睑和面肌的抽搐样表现,不伴有口下颌的不随意运动。
有长期服用吩噻嗪类、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物史,受累肌常以蠕动为主而非肌肉痉挛。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伴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症状变化多、波动大,心理治疗有效。
本病属于节段型肌张力障碍,原发性Meige综合征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控制症状。继发性Meige综合征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如停用相关药物等。对症治疗措施有口服药物,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和外科治疗。局部的肌张力障碍首选局部注射,疗效可维持3~6个月。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首选氟哌啶醇,以及硫必利、奋乃静等,无效者可合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巴氯芬和氯硝西泮等。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是嗜睡、乏力、胃肠道反应等,个别出现神经质样反应,但停药后可缓解,而且个体对不同药物反应不同,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A型肉毒素注射:面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素是治疗Meige综合征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注射,副作用少,已经成为Meige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方法。A型肉毒素的副作用包括眼睑下垂、面瘫、口干、局部软组织肿胀等,但这些反应温和、短暂,一般持续1-4周自行消失。治疗疗效可维持3~6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A型肉毒素注射剂量需逐次加大,有些患者还会产生中和抗体,导致治疗抵抗,需要重复注射。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选用外科手术治疗,如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以及脑深部电刺激(DBS)术进行神经调控治疗。
可进行中医药、针灸、理疗、经颅电磁刺激等治疗,疗效不肯定。
由于眼睑痉挛-口下颏部肌张力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持患者健康心态。病情严重者预后不良,可能致残,也可能出现并发症。
药物副作用造成的继发性眼睑痉挛-口下颏部肌张力障碍,停药对症治疗后可以痊愈,但原发性眼睑痉挛-口下颏部肌张力障碍病因不明,目前医学水平尚不能治愈,只能通过对症治疗来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病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此类患者应2~4周复诊一次。
眼睑痉挛-口下颏部肌张力障碍患者需注意饮食不能吃生冷、硬的食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选择容易吸收富有营养的食物。由于咀嚼困难,饮食受到影响,因此需要精心护理。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瓜豆类、肉类等,食物尽量做的精细。
不能抽烟、喝酒、喝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食物。
不吃油腻、太咸、太甜、辛辣刺激性食物。
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从生活习惯上调节,均有利于疾病的缓解和恢复。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要长期用眼。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压力过大。
遵医嘱合理用药,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诊,调整用药。
患者注意防护,避免出现下颌脱臼、咬伤舌头等情况。
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原因出现情感障碍,如抑郁,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
眼睑痉挛-口下颏部肌张力障碍属于罕见的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
4792点赞
[1]贾建平,陈生弟,主编.神经病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许建新,谢佳平,于元芬主编.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进修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10-14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