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障碍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患者正常的性活动受到全部或者某种程度的破坏、干扰或影响,一般的精神活动并无其他明显异常。性心理障碍主要包括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和性指向障碍三种类型,涵盖了性身份异常、性对象异常、性目的异常、性行为手段方法异常等四个方面。它包括露阴癖、窥阴癖、恋物癖、异性装扮癖等多种类型。其共同特征是性兴奋的唤起、性对象的选择以及两性行为方式等出现反复、持久性异乎常态的表现。
主要指异性症,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和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持续厌恶的态度,并有改变本身性别的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
主要指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以及性施虐症和性受虐症。
主要有多种表现形式,最常见的形式为同性恋。
性变态的病因复杂多样,个体差异大,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因素,好发于心理发育不健全、性引导错误、被性侵过的人群,性变态患者大部分为男性。
胎儿期的雄激素水平会影响到成年后大脑对性活动的控制能力,如果该发育过程受到干扰,可导致个体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更容易受到环境的有害影响而出现性变态,但该假设也尚未得到更多研究结果的支持。
儿童青少年期不良性经历儿童青少年期不恰当的性兴奋、性刺激对成年后性变态具有一定影响。如双亲与异性子女同睡或同浴时,双亲的某些不检点的行为,可以不知不觉地对儿童形成性诱惑。又如儿童受到成年人的性虐待、性攻击等行为时,则可能会造成创伤性性经历。这些不良的性诱惑和性创伤,可能会导致他们成年后性变态的产生。
家庭环境因素长期生活在敌意、排斥环境中的孩子,容易在成年期出现性关系的适应不良。父母对于性行为的禁止、排斥的态度可能会抑制孩子将来享受性乐的能力,从而影响成年后性活动的健康发展。此外,有些父母出于自身的喜好和期待,有意无意地引导孩子向异性发展,如将男孩打扮成女孩或将女孩打扮成男孩,对该障碍的产生也具有一定作用。
社会心理因素有人认为不正确的性知识和性伦理可能会促进性变态的发生。对女性过度压抑的社会道德文化可使少女最初的性欲望过分压抑,使性欲发泄的方向发生改变,可导致异常性行为的发生。淫秽色情小说、影片和物品对于性变态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因为它们在引起性兴奋的同时,也向人们传递了错误的性理念和性伦理。
正常的异性恋适应遭受阻挠、挫折。较多见的是遭受恋爱挫折,如失恋、单恋,在交异性朋友时痛遭或屡遭失败、挫折;与配偶或异性相互关系(尤其是性关系)困难、不满意、不融洽等。许多性变态患者对妻子缺乏或没有满意的相互关系,常见的是患者在性生活上表现缺乏热情、兴趣、被动性很明显,有的甚至采取回避或厌倦或恐惧态度。多数患者是性功能障碍患者(阳痿、早泄很多见)。有的是与妻子的任何亲密接触上都感到极大的不舒服。有的患者是在与妇女的相互关系上长时间缺乏能力,感到困难。有的害怕与妇女交往。多数学者看到患者在正常异性恋已经受到抑制的时候产生性变态。有一些患者可以追查到对异性恋存在厌恶经验。夫妻间不和睦、妻子患较重躯体疾病,性生活不满意等都可以导致性偏离行为后果。
还可能与个性因素有关,儿童少年早期即有特殊性兴趣、性偏好、性偏见等,如幼年时即开始对异性萌发特殊的兴趣,偏好,如特别喜好衣着爱好,即有异性特有的兴趣、或性偏见,如热爱同性,但对异性直到青春期没有性吸引力甚至厌烦。如存在对性的卑劣感,罪恶感,恐惧感,把性视为不洁之物的偏见,对性施虐癖的偏见等。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任何性变态患者多数人具有突出性格特征,我们看到的国内病(案)例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结论,即某种性格特征突出的人,更易于产生性变态。多数表现为内向、怕羞、安静少动、不喜交往或者孤僻、性格较温和、具有女性气质,他们缺乏与别人的交往能力,相当数量的男性患者对女性怀有偏见,如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对女性产生偏见,激起强烈的恨和报复心。但此研究尚不充分,尚不能做出更具体确切结论有待深入探讨。
父母是性变态患者,孩子看不到正常的性爱状态,产生误导。
心理上的发育不健全。
通过很多途径接触到不正常的性行为图片或视频,其中就包括异装视频。
利用性变态行为掩饰心理层面的创伤。
一般来说,性变态的好发人群大多是男性,男女的比例也是接近于20:1。
一般来说,性变态的好发人群大多是男性,男女的比例也是接近于20:1。这个原因至今还不是很清楚,最新的理论认为是男女大脑结构的差异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女性这类行为被捕的概率很小所以导致可能很多的未知。
性变态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受虐症、性施虐症、恋童症、恋物症、异装症。当患者性变态行为受到阻止或者被发现时,可引起明显的焦虑情绪、罪恶感或羞耻感等。
一种反复多次地窥视他人性活动、亲昵行为或异性裸体作为自己兴奋的偏爱方式,有的在窥视当时手淫,有的事后通过回忆与手淫达到性的满足,他们对窥视有强烈追求。窥阴症以男性多见,且其异性恋活动并不充分。他们往往非常小心,以防被窥视的女性发现,大部分窥阴症者不是被受害人发现而是被过路人发现。
露阴症特点是反复多次在陌生异性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有的继以手淫,但无进一步性侵犯行为施加于对方。该症几乎只见于男性,时间多在傍晚,并与对方保持安全距离,以便逃脱。当对方感到震惊、恐惧或耻笑辱骂时而感到性的满足,情景越惊险紧张,他们越感到刺激,性的满足也越强烈。露阴行为的受害者一般为16岁以上的妇女,有些年纪大的妇女对露阴者的行为表现出冷淡和无动于衷,反倒令露阴者大为扫兴。
男性在拥挤的场合或趁对方不备,伺机以身体的某一部分(常为阴茎)摩擦和碰触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
在性生活中,向性对象同时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作为达到性满足的惯用和偏爱方式者为性施虐症。相反,在性生活的同时,要求对方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作为达到性满足的惯用与偏爱方式者为性受虐症。
患者性偏好指向儿童,通常部分或全部指向青春期前或者青春初期的孩子。一般仅对儿童有强烈的性兴趣,而对成年期的异性缺乏必要的性兴趣或正常的性活动。受害儿童既可能与患者有血缘关系,也可以是其他非血缘关系的儿童。
在强烈的性欲望和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所使用的物品,所恋物品属于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抚摸嗅闻这类物品伴手淫或在性交时由自己或由性对象手持此物可以获得性满足,即所恋物体成为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使其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
异装症是恋物症的一种特殊形式,患者表现出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表现出反复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由此引起性兴奋。
持久和强烈地为自己是男性而痛苦,渴望自己是女性(并非因看到任何文化或社会方面的好处,而希望成为女性),或坚持自己是女性,并专注于女性常规活动。表现为偏爱女性着装,或强烈渴望参加女性的游戏或娱乐活动,并拒绝参加男性的常规活动,或者固执地否定自己的男性解剖结构,如断言将长成女人,明确表示阴茎或睾丸令人厌恶,或认为阴茎或睾丸即将消失或最好没有。
持久和强烈地因自己是女性而感到痛苦,渴望自己是男性(并非因看到任何文化或社会方面的好处,而希望成为男性),或坚持自己是男性,固执地表明厌恶女装,并坚持穿男装,或固执地否定自己的女性解剖结构如明确表示已经有了阴茎或即将长出阴茎,或者不愿意取蹲位排尿,或明确表示不愿意乳房发育、月经来潮。
该患者的正常性活动通常会受到严重影响,当他们的性变态行为受到阻止时,可引起明显的焦虑情绪、罪恶感或羞耻感等。
关于性变态的治疗,虽然人们进行了很多探索,但目前尚未找到彻底根治的治疗方法。最常使用的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降低雄激素治疗改善症状,积极配合医生做体格检查、脑电图、颅脑CT检查与精神障碍伴发的性变态相鉴别。
学龄期儿童的体检是有必要增加心理测试的,一旦在测试中发现性变态的倾向,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性别认同、性对象选择或性行为方式异常的症状,高度怀疑性变态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性变态,临床症状明显或加重,应立即就医。
当出现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受虐症、性施虐症、恋童症等时,需要及时选择精神心理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症状是否反复出现?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性别认同、性对象选择或性行为方式异常等)?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
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情况如何?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体格检查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也是拟定治疗计划和具体治疗措施的依据。精神症状有时可能是躯体疾病的症状或者伴发症状之一,因此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体格检查。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粪三大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血糖测定等检查,有利于检查患者是否患有器质性疾病。
通过脑电图检查可查看患者的脑电波是否存在异常。
可帮助检查患者是否有其他的脑部原发病,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精神行为,有利于鉴别异装症。
研究发现抑郁障碍患者的皮质诱发电位有异常改变,可以通过脑诱发电位检查来查看患者的皮质诱发电位有无异常。
能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其发生、发展过程与严重程度等。
医生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行为和情绪,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该病。用于判断患者情绪状态和人格特点,患者需完成抑郁量表、焦虑量表、人格问卷、个性调查表等。用排除脑器质性病变,患者需完善脑电图、头颅CT、头颅磁共振等检查。
关于性变态的治疗,虽然人们进行了很多探索,但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常使用的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降低雄激素治疗,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症状。
针对性变态患者所出现的抑郁、焦虑情绪,小剂量、短时间使用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关症状,但对于异常性心理和行为没有任何帮助。
如氟西汀和舍曲林,作用是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如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环丙孕酮等,作用是降低雄激素浓度而控制异常性行为。
常用的有曲普瑞林等,与抗雄激素药物一样,用于降低雄激素水平、控制异常性行为。
本病无手术治疗。
首先应排除器质性原因,如果能确定性障碍是由预期性焦虑所致,常可排除器质性原因。重要的是,医生应克服同病人谈性问题时的羞怯,语言应接近病人,恰如其分,避免用生僻的专业术语或较庸俗的语言,应详细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个人史及性问题的既往史(早期性体验、性知识学习史、过去与现在的性行为及夫妻关系)。
厌恶条件疗法对各型的性变态有明显疗效。可用想象性内隐致敏法结合厌恶条件化疗法可获得更好疗效。 行为治疗即用厌恶技术来消退患者病态行为的条件反射,同时采取建立异性恋的行为疗法以增强治疗效应,并培养正常的性行为的方法。主要是以指导和练习为主,是属于行为治疗的性问题咨询及详细回顾精神动力学过程。治疗时常需要将伴侣请来,单独或成双进行治疗。对于心理动力学因素上较清楚的性心理障碍行为,建议做围绕着冲突和改变结构的心理治疗。
治疗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和恋物症效果较好,但必须要求病人有求治愿望,并和医生合作。医生应设法启发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使之认识到自己心理缺陷所在和这种病态行为的幼稚性,不是成年人的行为。使患者通过医生的启发性谈话,并联系幼年经历,逐步有所领悟并下决心克服。
近年来,有人将应用于性生理障碍的性治疗方法,应用于性心理障碍患者,对于已婚而患有性行为方法异常者,有明显疗效。通过一些特定的训练,使患者掌握感觉集中技术,唤起自然的性反应,建立正常的性生活。
疗效的好与坏,与患者是否具有强烈求治愿望,及病程持续时间有明显关系。如缺乏求治愿望,病程持续时间过长则疗效会较差。
性变态不能完全治治愈,经临床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
性变态该患者经临床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性变态应根据病情演变遵医嘱定期复诊,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到医院做心理测评表,进行检测。
性变态患者无需特殊饮食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帮助病人回顾自身心理发展过程,进行自我心理纠正,进营养充分、富含维生素饮食,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
生活中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分散注意力。
心理护理:说明性变态治疗的长期性,使病人在治疗中予以配合。
配合治疗:严格执行治疗方案。
定期找主治医生做心理测试表,监测病人心理状态。
注意回顾自身心理发展过程,并进行自我纠正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劳逸结合,注意休息。
正确的性教育是预防的最重要的社会措施,性教育必须从儿童开始。父母既不能对孩子的性发育进行放纵和诱惑,也不能对孩子进行性禁忌和性封闭;既不能让孩子接触色情事物,也不能使其对性产生恐惧和罪恶感或其他不良印象,并予以适当的引导和科学的解释。
学龄期儿童的体检是有必要增加心理测试的,以早期发现性变态,早期治疗。
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孩子不小心问到或触及到有关性话题的时候,家长应该坦然面对,并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避免孩子产生好奇的心理,影响身心发展。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性情感和性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应正确教育和引导,使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
4485点赞
[1]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35.
[2]唐宏宇,方贻儒.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955.
[3]元高超.新编临床精神病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381.
[4]刘姿含.预防窥阴癖重在青春期[J].家庭医学,2020(02):43.
[5]熊英,曾强,田雨峰.当代青年大学生性心理障碍原因及对策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3):121-122.
[6]郭静,谢智菲.性心理障碍多源于父母的错误教育[N].广东科技报,2016,07:1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