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出血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可急性发作,也可由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所引发,主要临床表现为眼底出血、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严重者视力急剧减退,甚至仅存光感。由慢性病引发的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发作的找出病因后止血即可,积极规范的治疗后,预后一般良好。
来自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出血位于外丛状层与内核层之间,呈暗红色的小圆点状。多见于静脉性损害,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出血,位于神经纤维层。血液沿神经纤维的走向排列,多呈线状、条状及火焰状,色较鲜红。多见于动脉性损害,如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
出血聚集于视网膜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界膜之间,多位于眼底后极部。受重力的作用,血细胞下沉,多呈现为半月形或半球形,上方可见一水平液面。
来自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出血,或视网膜前出血突破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界膜进入玻璃体。少量积血引起玻璃体片状或团块状混浊,大量积血可完全遮蔽眼底。
来自脉络膜新生血管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出血位于RPE(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时,呈黑灰或黑红色边界清晰的隆起灶,易被误诊为脉络膜肿瘤。
视网膜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视网膜内外屏障的损坏,导致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或者脉络膜毛细血管出血,主要原因包括应激性事件导致的眼外伤、视网膜眼底血管炎症的发作、其它全身性疾病。
当患者由于直接暴力或者间接暴力损伤视网膜时,导致视网膜内外屏障的损伤,眼底小静脉的出血,即可造成视网膜出血。
当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或者视盘血管炎等眼底血管炎症发作时,可能会导致视网膜内外屏障的损伤,眼底小静脉的出血,从而导致视网膜出血。
如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或是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均可导致视网膜出血。
可引起视网膜出血的全身性疾病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病,感性性心内膜炎、梅毒性视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
剧烈运动可使人体心率加快,血管壁受力增加,加之如果患者原先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且年限较长,则可诱发视网膜出血。
视网膜出血在全球的患病率很高,且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视网膜出血患者因国家、地区、种族而异,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患病率低,在许多国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视网膜出血的常见原因。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无感觉,随着病变发展而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严重时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患病时间较长时,损伤可累及眼底血管,造成视网膜出血。
长期使用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人,体内的凝血因子活性受到抑制,可导致视网膜出血。
如血友病、再生性障碍贫血等,较易发生视网膜出血。
视网膜出血通常发生在视网膜浅层、深层、黄斑区等,患者一般可出现眼底出血、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少数患者可无症状,不影响视力,出血需要借助仪器才可观察到。
会导致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脱离部分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刺激,导致眼部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
当患者突发视力下降,或者眼前有异物飘动感、视物遮挡感,结合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或者眼部受过外力损伤,则可能出现了视网膜出血,此时应及时到眼科就医。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眼科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视网膜出血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眼底出血、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视网膜出血的患者,若见皮下出血、便血、尿血等,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便血,可到肛肠科就诊,出现尿血,可到泌尿外科就诊。
视力下降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底出血、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在充分散瞳检眼镜下进行眼底检查,视网膜出血可发现视网膜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或者脉络膜毛细血管、新生血管、小动脉及小静脉出血。
对患者眼底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视网膜出血可发现视网膜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或者脉络膜毛细血管、新生血管、小动脉及小静脉出血。
对患者行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无法明确出血点时,为求进一步诊治,避免漏诊,可对患者进行视网膜血管造影,明确出血点。
能够明确眼部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大致情况,有利于判断病因。
典型视网膜出血症状:眼底出血、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
肉眼可见出血,以及行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视网膜血管造影观察到出血点即可诊断。
视网膜出血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性病所共有的病症,所以当视网膜出血时根据出血量的不同,病情轻重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当出血量小时且未累及重要器官,口服止血药即可,出血量大且累及重要器官,导致玻璃体积血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术,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患者在治疗视网膜出血时应同时兼顾原发病的治疗,使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本胶囊对各种出血均有良好的效果,当出血量小且未累及重要部位时可口服该胶囊止血,但应注意少数患者服药后可导致过敏性药疹,出现胸闷、心慌、腹痛、恶心、呕吐、全身奇痒、躯干及四肢等部位出现荨麻疹。同时应该明确运动员、妇女忌用,过敏体质及有用药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
该药是一种西医抗感染药物,主要适用于本品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玻璃体浑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并未明显不良反应,仅有轻微胃肠不适,但是该药有明显的禁用人群:患有慢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患突眼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内源性甲状腺素合成不足的患者、哺乳期妇女。
该药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出血,本药即使长期服用也耐受良好,但是变态反应不能除外,出现胃部不适、恶心、胃灼热、食欲下降等症状时,应酌情减量,必要时中止给药。
当患者视网膜出血量大,造成玻璃体积血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术是眼科治疗史的一大革命,适应症广泛,例如玻璃体出血、眼内异物、眼内炎等,玻璃体切割术主要是通过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或切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该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其创伤小,安全性高。
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形成可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视网膜出血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出血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但是伴有原发病的患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等,如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原发病的发展,可能会再次造成视网膜出血。
视网膜出血能治愈,但是一部分患者如果原发病控制不佳,则可能反复出现。
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控制视网膜出血,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伴有原发病患者,应该追踪治疗原发病,三个月后对视网膜眼底进行复查。
视网膜出血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出血症状减轻并消退为目的,术后患者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多补充蛋白质。
适当补充蛋白质、氨基酸、锌元素、维生素类的食物,有利于提高提高视力,促进伤口的恢复,例如猪骨头、牛骨头或者是鱼汤、鸡肉等,可以让眼睛更健康。
多食有助于消肿止痛的食物可以让伤口很快恢复,比如南瓜、大豆、海带、鸡肉、鱼肉、鸡蛋等。
保证饮食清淡无刺激很重要,患者不要吃刺激性强的东西,以免影响到伤口恢复。
视网膜出血患者平时注意眼部卫生,保持干燥洁净,避免过度用眼,发现视网膜出血后不要过分紧张,积极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情。
了解各类止血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伴有原发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视网膜出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
高血压患者应随时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控制原发病的发展。
视网膜出血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所以在预防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防止原发病的发展造成视网膜出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对眼的保护,避免疲劳。
对初次发生视网膜出血的患者应彻底治疗,检査有无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及时发现并治疗。
减少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
眼部疲劳时可通过做眼保健操来缓解。
使用各类眼部用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原发病的进一步发展。
5019点赞
[1]杨卓,邓茂林,任姗,钱红艳.高危新生儿视网膜黄斑出血与屈光发育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20.
[2]刘海峰,赵永厚.离子导入血栓通联合疏肝通滞方加减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
[3]高立,祁涛,许文彬,万灵.和血明目片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20.
[4]杨培增,范先群主编.眼科学[M].第9版.2018:18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