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殖系统结核大多数继发于肾结核,一般来自后尿道感染,少数由血行直接播散所致。首先在前列腺、精囊中引起病变,以后再经输精管蔓延到附睾和睾丸。单纯前列腺、精囊结核,因部位隐蔽,临床症状常不明显,不易发现。附睾结核临床症状较明显,容易被病人和临床医生发现,一般以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本病积极治疗预后较佳,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男生殖系统结核为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大多数继发于肾结核,逐步侵袭前列腺、精囊、输精管、附睾等处,破坏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本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目前无明显诱发因素。
男生殖系统结核大多数继发于肾结核,一般来自后尿道感染,主要为血行感染或尿路感染侵入生殖系统,由于身体其他器官出现结核病变,结核菌随尿液或血液散播,侵袭前列腺、精囊等男性生殖器官。
男生殖系统结核与肾结核病人的发病年龄相同,绝大多数为20~40岁,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核感染患者中,大约有40%~50%会出现生殖系统的结核菌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结核菌侵袭感染。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偶感直肠内和会阴部不适,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精囊硬结,一般无压痛。部分附睾结核患者表现为阴囊部肿胀不适或下坠感,附睾尾或整个附睾呈硬结状,疼痛不明显。
本病合并有寒性脓肿如继发感染,阴囊局部出现红肿、疼痛,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前列腺结核、精囊结核严重者可并发血精。
部分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附睾结核双侧病变患者则可以失去生育能力,导致不育。
出现男生殖系统结核症状时,需要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通过做直肠指检、尿结核杆菌培养、静脉尿路造影确诊病情,诊断时注意与非特异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进行鉴别。
感觉直肠内和会阴部不适,阴囊部肿胀不适或下坠感,阴囊内可触及结节状肿块,需要及时就诊。
患者优先考虑去泌尿外科就诊。
目前都出现了什么症状?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医生诊断结果是什么?
以前是否得过肺结核或者肾结核?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结果怎么样?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体格检查,直肠指检可扪及前列腺、精囊硬结或触及附睾硬结。
尿结核杆菌培养,可判断泌尿系统是否存在结核杆菌感染。
抗酸杆菌检查,结核病患者检查结果为阳性。
静脉尿路造影,可显示前列腺部尿道变形或扩大。
前列腺液或精液检查,前列腺液或精液中有时可发现结核杆菌。
患者感觉直肠内和会阴部不适,阴囊部肿胀不适或下坠感,直肠指检扪及前列腺、精囊硬结或触及附睾硬结。
前列腺液或精液中发现结核杆菌,尿道造影显示前列腺部尿道变形或扩大,造影剂可进入前列腺空洞内。
前列腺结核需与非特异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鉴别。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症状一般较为明显,有结节形成者,范围较局限,常有压痛,经抗感染治疗后结节可缩小甚至消失。前列腺癌发病多为老年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直肠指检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必要时需作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
附睾结核需与非特异性慢性附睾炎鉴别,附睾结核硬块常不规则,病程缓慢,常可触及“串珠”样、粗硬的输精管,如附睾病变与皮肤粘连或形成阴囊皮肤窦道,附睾结核诊断不太困难。非特异性慢性附睾炎很少形成局限性硬结,一般与阴囊皮肤无粘连,常有急性炎症发作史或伴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超声有助于鉴别附睾结核和睾丸肿瘤。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一般以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若患者病情严重,药物难以控制,再考虑手术治疗。本病的病程较长,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改善。
男生殖系统结核中前列腺、精囊结核一般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应清除泌尿系统可能存在的其他结核病灶,如肾结核、附睾结核等,治疗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整个治疗方案分强化和巩固两个阶段,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早期附睾结核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多数可以治愈。如果病变较重,疗效不好,己有脓肿或有阴囊皮肤窦道形成,应在药物治疗配合下作附睾及睾丸切除术。手术应尽可能保留附睾、睾丸组织。
大多数男生殖系统结核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可以治愈,治愈后可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患者需根据预后情况遵医嘱定期复查。
患者经过正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男生殖系统结合属于结核疾病,对患者的机体消耗较大,需要进食高蛋白饮食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鱼肉、瘦肉以及各种蔬菜和水果,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避免吸烟饮酒。
男生殖系统结合患者注意遵医嘱用药,手术患者术后注意导尿管的通畅和刀口处清洁。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时注意胃肠道不适、视力下降、肌肉无力、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抗结核药物的服用必须遵医嘱,按照医生说明的用量和周期来服用,不要漏服,不要擅自增减药量。
病情稳定患者可以进行性生活,但是痊愈前避免生育,严重患者避免进行性生活。
男生殖系统结核患者可能存在肺结核,注意排查治疗。
男生殖系统结核病因较为明确,可通过预防病因进行针对性预防,如大多数继发于肾结核,如果能早期发现并且治疗肾结核,可以有效避免本病。
对患有结核病的患者进行尿结核杆菌培养、前列腺液和精液检查等,检查结核是否侵及生殖系统,及时发现并治疗。
避免接触尚未治愈的结核病患者,尤其是开放性肺结核患者。
健康饮食,适当锻炼,提高机体素质,尽可能避免可能诱发机体免疫力降低的因素,如熬夜、劳累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
本病可通过接种卡介苗进行预防。
4151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杨春明,孔垂泽,孙志熙,宫大鑫,姜元军.男性生殖系统结核42例诊治分析[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24(03):63-6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