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是由于大网膜急性血运障碍,即不能完成正常血液循环引起的急腹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是临床上很少见的急腹症。发病部位主要为大网膜,其覆盖于肠道表面,富含脂肪及血管,对于腹腔脏器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多数行手术治疗切除梗死的网膜组织。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很可能与大网膜的血管病变有关。能促使大网膜血循环发生急性障碍的因素中,静脉病变多于动脉病变。临床资料研究证明,大多数情况下,静脉病变是本病的主要因素。
主要表现为各种诱因造成大网膜静脉内膜的损伤,血栓形成,静脉管腔闭塞,回流障碍,继而影响到网膜动脉血供。这些因素有:
腹腔内压的突然升高:如咳嗽、呕吐、用力排便等,使网膜内的静脉受到突发性的牵拉或摆动。
腹部闭合伤:甚至轻微的钝器伤,大网膜也能受到外力的作用,可能出现静脉的损伤。
肥胖:肥胖患者的大网膜内有过多的脂肪沉积,使其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身体活动时,对大网膜的牵拉和移动的力度增加,使膜内血管拉长或者扭曲,造成内膜损伤致其发生梗死。
静脉内的高凝状态,可促使血栓的形成。
心力衰竭等,影响了网膜静脉的回流。
动脉粥样硬化、结节性动脉炎等虽然主要发生于大动脉内,但也可能波及到较小的大网膜动脉,使动脉管腔发生狭窄及闭塞,最终造成供血区的大网膜坏死。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很少见,1896年首次对本病进行了描述,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仅200余例。没有地区分布差异相关报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成年人占85%,儿童占15%,男女发病之比约为3:1。
由于脂肪的堆积,在剧烈运动时,受力量的牵拉影响可能会引发大网膜的损伤或梗死。
有血管炎以及动、静脉血栓形成、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的患者,由于病变因素的影响,较正常人的发病几率更高。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的症状主要是腹痛,一般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右侧腹痛、腹部压痛,可伴有中、低度体温升高,很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急性腹痛是患者就医的首要症状。约75%病人为突发性右下腹疼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改变体位时疼痛更加剧烈。常伴厌食、恶心,但少有呕吐、腹泻或便秘,有时有低热。发病过程中腹痛的转移性不明显,且无放射性。这些症状与急性阑尾炎无法区别。
腹膜刺激症出现较早,以右下腹压痛为主,且右下腹区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范围较大。个别情况下仔细触诊,尚可触到1个边界不清、伴有压痛的包块。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患者的梗死网膜常与周围组织和器官发生广泛粘连,主要是与右半结肠、十二指肠及盆壁粘连,发生肠梗阻和盆腹腔粘连。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患者腹膜腔内常有浆液血性渗出,病程较长者,渗液可为脓性,盆腹腔内常被污染,形成盆腹腔脓肿。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患者多表现为突然腹痛,应及时到普通外科或胃肠外科就诊,完善血常规、凝血六项、腹部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患者腹痛突然发作,特别是右腹部疼痛明显,无放射痛、局部压痛和反跳痛明显,且不能缓解。
患者出现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湿冷等症状甚至休克。
患者以急性或亚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应到普通外科或胃肠外科就诊。
出现腹痛多长时间?
腹痛是什么样性质的?是绞痛、隐隐作痛还是胀痛?
腹痛前吃的什么食物?
既往有无血栓病史或血管炎病史?
近期有没有做什么手术?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患者的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或中度升高。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患者的凝血六项常可见异常值,尤其是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值升高。
腹部CT对诊断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平扫显示腹腔内紧贴前腹壁有密度不均的不规则团块影,团块多位于右侧前腹壁与肠管之间。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患者腹部超声检查可在腹部压痛最明显处探查到不规则、不均质的回声团块,团块贴于前腹壁,团块不能被压缩,回声强于周围的腹膜脂肪。
腹腔探查术对本病的诊断有绝对的优势。对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的患者可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变黑、坏死的大网膜,并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明确诊断。
若出现以下情况可对该疾病进行诊断:
患者常以突发右侧腹痛急诊入院,急性痛苦病容,常取弯腰体位,能少量进食水,全身情况一般较好,可伴有中、低度发热。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显示有明显的局限性腹膜炎体征,右下腹部压痛区位置偏高且范围较大,局部有轻重不同的压痛、反跳痛。
完善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或中度升高;凝血六项检查显示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值升高。
完善腹部CT显示腹腔内紧贴前腹壁有密度不均的不规则团块影,团块多位于右侧前腹壁与肠管之间。腹部超声显示腹部压痛最明显处探查到不规则、不均质的回声团块,团块贴于前腹壁,团块不能被压缩,回声强于周围的腹膜脂肪。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患者上述检查结果可不典型,从而无法明确诊断,可行腹腔镜探查以明确诊断。
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憩室炎、妇科急症等都会出现急性的腹痛,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完善腹部超声、腹部CT检查可鉴别诊断。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患者多数是在急诊手术探查中被发现,一般主张手术切除梗死的网膜组织。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给予抗感染、补液、对症等药物保守治疗,也可治愈该病。
出现腹腔感染或者其他部位感染是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等,可根据患者血常规或血培养的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患者发病后建议禁食,为手术做准备,可以通过静脉滴注来补充液体和给予营养支持。
对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的患者进行剖腹探查,若发现梗死大网膜病灶,切除病灶即可治愈。
腹腔镜探查具有多种优势,视野广,能观察整个盆腹腔,不易遗漏病变区;不过多牵拉大网膜和肠管,减少大网膜和肠管的损伤,减少术后盆腹腔粘连;必要时可多次冲洗盆腹腔的积液积脓,减少术后盆腹腔脓肿形成;可多次建立气腹观察盆腹腔。在腹腔镜下配合使用超声刀切除病变大网膜,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较快,病程较短,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是可治愈的。手术切除梗死灶可迅速改善患者的腹痛症状和体征,康复较快。保守治疗也可治愈该病,多数患者于两周内基本康复,部分症状、体征可持续数周。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可治愈。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患者如果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患者手术治疗者于术后一周复查;保守治疗的患者,可2周复查一次,直至再无相关症状、体征。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患者多数行手术治疗,术后饮食应遵循医嘱。若为保守治疗的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好消化,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加重肠梗阻的风险。
术后的患者应遵医嘱,依从禁食、流食、半流食、正常饮食的顺序进食。
保守治疗的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好消化,不宜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肥胖的患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减少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复发的风险。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患者多数采用手术治疗,其护理主要为手术患者的术前用药、术后切口、运动等方面的护理。保守治疗的患者主要为用药方面的护理。
手术患者多在术前禁食,给予脂肪乳、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等营养剂时,部分患者会出现不适,例如发热、胸闷等,可调慢输液速度,仍有不适可停用。保守治疗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应注意患者药物过敏史、皮试结果,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是否有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如为手术患者,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先从床边坐靠开始;如为保守治疗患者,治愈后可以正常生活。
主要监测患者腹部症状恢复情况,手术治疗的患者多在手术后即可改善腹痛症状和体征,保守治疗的患者多需要2周左右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
吸烟会加重血管内膜损害,建议患者戒烟。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因素主要与肥胖、饮食过饱、剧烈呕吐等情况相关,所以预防主要在于防止这几种因素的发生。
控制体重,避免腹型肥胖。
经常运动,避免久坐不动、暴饮暴食。
4044点赞
[1]陈建伯,王云玲,王志永.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诊断与治疗[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3):176-178.
[2]Gupta R,Farhat W,Ammar H,Azzaza M, Lagha S,Cheikh YB,Mabrouk MB,Ali AB.Idiopathic segmental infarction of the omentum mimicking acute appendicitis: A case report[J].Int J Surg Case Rep,2019,60:66-68.
[3]李培武,崔鸿彬.急诊腹部医学[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2:186-18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