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咽炎又名增生性咽炎或粒型咽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的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炎症反应,多为慢性。此病常见,多发于25~50岁间,常为慢性单纯性咽炎的继发病,多表现为咽部的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等。此外,咽炎可向上蔓延波及咽鼓管,出现耳鸣或听力减退等症状,向下累及喉部可出现声嘶的症状。肥厚性咽炎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后,病情可以缓解,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复发,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能会使炎症向其他系统蔓延,危及全身。
肥厚性咽炎病因复杂,可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也可由烟酒过度、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所致,也可能与患者职业、慢性病有关,好发于长期烟酒过度者、长期接触粉尘、有害气体者等。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为肥厚性咽炎的主要病因;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鼻炎、鼻窦炎等,可因其炎性分泌物经后鼻孔流至咽后壁刺激黏膜或者病人因长期鼻阻塞、张口呼吸引起黏膜过度干燥所致;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也可引起肥厚性咽炎。
如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大便长期秘结、肝脏病变、支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慢性肾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也可引发本病。
空气质量不良最容易引发此类疾病,如最常见的工业城市大气污染、空气干燥、室内温度高、房间内落尘和霉菌滋生,家中长期有人吸烟及处于二手烟或污浊的空气中。这些灰尘、细菌、病毒等刺激鼻、咽部,引发本病的发生。
冬春季是鼻、咽部病变的高发期,主要因身体不注意保暖所致。冷天出门乘车、骑车、口鼻受寒冷空气的刺激等,也是造成本病的原因之一。
长期处于疲劳、精神紧张的状态,缺乏锻炼、睡眠休息不足等因素都会影响体内的正常机能调节机制,使身体抵抗力减弱,易受外界致病因素侵犯,使咽部炎症发作或使病情加重。
长期烟酒过度,喜食过冷、过热或辛辣刺激性食物,会使咽部黏膜经常处于充血状态,加重或引发咽部不适症状。此外进食过快或长时间饥饿或暴饮暴食均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和吸收,使得易诱发或加重咽炎。
主要多见于用嗓工作者,如教师、播音员、歌唱家等,由于过度发声,出现咽喉干燥,导致咽部黏膜受损而引发咽炎。
一些不良习惯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如习惯性张口呼吸,不自主干咳等都会加重咽部黏膜的炎症,不利于其修复。
肥厚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在成年人,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临床特点。本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人群中占咽喉部疾病的10%~12%,城市发病率比农村高。
刺激咽部黏膜。
如教师、歌唱者等过度发声。
身体抵抗力较差,易受病菌侵袭。
刺激咽部黏膜。
刺激鼻、咽部。
如慢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
如贫血、心血管疾病。
肥厚性咽炎患者全身症状不明显,以局部症状为主,且多种多样,如咽部不适或疼痛、咽痒、咽干、咽部灼热感等症状,其并发症主要有鼻炎、气管炎、食管炎等。
肥厚性咽炎患者典型症状为咽部不适或疼痛、咽痒、咽干、咽部灼热感、异物感、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咳出分泌物,甚至可能发生呕吐。
咽侧索肿胀的患者常伴吞咽疼痛,有时黏膜可出血,咳出或吐出的分泌物中带血。
咽部感染向上蔓延,波及鼻,可导致鼻炎的发生。
咽部感染向下发展,可侵犯气管,引起气管炎。
长期炎性分泌物被咽入胃中,可引起食管炎。
出现咽部不适,如咽痛、咽痒、咽干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医生问诊和进行喉镜、X线等检查明确诊断,注意与早期食管癌、萎缩性咽炎等疾病相鉴别。
出现咽部不适,如咽痛、咽痒、咽干、灼热感、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如果有咽部疼痛、咽痒、咽部灼热感等症状,可以去耳鼻喉科就诊。
如果有刺激性咳嗽症状,可以去呼吸内科就诊。
有哪些症状?症状持续多久了?
有咳嗽吗?什么时候容易咳嗽?
做什么工作?平时经常接触粉尘或刺激气味吗?
工作压力大吗?是否经常感觉很疲劳?
工作和生活中用嗓子多吗?
有抽烟、喝酒的习惯吗?
有其他慢性鼻部、咽喉部疾病吗?
以前做过检查吗?检查结果怎样?
进行过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治疗效果怎样?
有没有过敏史?
可以帮助判断该病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手段。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呈暗红色,或树枝状充血,色如新鲜牛肉,且有增厚。咽后壁有较多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可散在分布或融合成一大块,咽侧索也可增生变粗,在咽侧(腭咽弓后)呈纵行条索状隆起。
此检查可用来辅助判断咽部有没有增生,以及增生位置和增生程度。
黏膜充血增厚,黏膜及黏膜下有较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在黏液腺周围的淋巴组织增生突起,黏液腺内的炎性渗出物被封闭其中,在淋巴颗粒隆起的顶部形成囊状白点,破溃时可见黄白色渗出物。
咽部不适或疼痛、咽痒、咽干、咽部灼热感、异物感及刺激性咳嗽等症状。
既往病史有急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扁桃体炎等。
喉镜检查发现咽部黏膜慢性充血,且有增厚,咽后壁有较多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可散在分布或融合成一大块,咽侧索也可增生变粗,在咽侧(腭咽弓后)呈纵行条索状隆起。
早期食管癌患者在出现吞咽困难之前,常仅有咽部不适或胸骨后压迫感,表现为食物通过缓慢并有轻度哽噎感,尤其是进食粗糙、过热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时,较易与肥厚性咽炎混淆。对于中年以上患者,若无明显咽炎病史,在出现咽部不适时,应作详细检查。食管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最直接方法,镜下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可确诊。
萎缩性咽炎是咽黏膜和腺体萎缩性疾病,病因不明,部分继发于萎缩性鼻炎,主要表现有咽部干燥、咽部异物感、咳嗽、咳出臭味的干痂等。查体可见咽腔较正常者宽大,黏膜干燥、菲薄、起皱,色苍白且发亮如涂漆状。咽后壁黏膜上常有黏稠黏液或有臭味的黄褐色痂皮,腭弓变薄,悬雍垂变短窄。纤维电子鼻咽镜、喉镜检查可了解口咽部上方(鼻咽部)、下方(喉咽部)等组织的病变,有助于鉴别。
肥厚性咽炎患者要寻找其病因或诱因并去除,主要依靠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微波理疗、冷冻治疗和激光治疗等缓解病情发展,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周期为1~2个月。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治疗期间饮食应清淡有营养,可以多吃奶制品、豆制品、新鲜蔬果等。
防粉尘,外出应戴口罩。
坚持戒烟酒。
保持口咽部的清洁,每天刷牙后可用淡盐水漱口。
常用复方硼砂溶液、2%硼酸液、生理盐水、呋喃西林溶液、甘草煎汤含漱,以保持口腔清洁。
如西地碘含片能有效治疗咽部炎症。
碘甘油、2%硼酸甘油、5%硝酸银涂擦咽后壁,有收敛消炎作用。
用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
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口服克拉霉素抗感染治疗。
现在常采用激光手术烧灼咽后壁淋巴滤泡,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少、无出血、疗效好的优点。
化学药物多选用20%硝酸银溶液或铬酸,烧灼肥大的淋巴滤泡。
利用射频治疗增生的淋巴滤泡,效果亦佳。
肥厚性咽炎患者不能被彻底治愈,可通过治疗改善自身咽部不适的症状,不会影响患者寿命,但可能会留下声音沙哑的后遗症,所以患者需要按医嘱积极进行复诊,以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
肥厚性咽炎患者不能被彻底治愈,但通过积极治疗,患者咽部不适症状会减轻,生活质量能明显提高。
肥厚性咽炎不会影响患者寿命。
肥厚性咽炎患者如果不积极治疗,可能会留下声音沙哑的后遗症,与人沟通交流存在一定的不便。
治疗期间按医嘱定期复诊,如果症状没有减轻,甚至有所加重,需要及时就诊。
肥厚性咽炎患者应规律饮食,多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避免烟酒、辛辣、过冷、过烫刺激性的食物。
规律饮食,应吃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面汤等。
多食用清淡食物,新鲜蔬菜、新鲜的水果如橘子、橄榄、鸭梨、青果等。
忌食辛辣、油腻、过冷、过热、腌制、刺激性食物,忌烈酒、浓茶。
忌进食过快、暴饮暴食。
肥厚性咽炎病程持续且易反复,会影响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所以有必要在治疗期间实施持续性的用药、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模式来促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尽快改善炎症症状。
患者需了解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遵医嘱进行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自行加减药物量,防止过度用药影响治疗效果。
每日可以视自身情况适当增加运动时间和程度,如快走、慢跑、散步等增强抵抗力。但要注意每日运动量不宜过大,防止疾病复发,不要在雾霾、大风等恶劣天气下进行户外运动,以免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吸入冷空气或灰尘,加重病情。
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好心情,尽量不吸烟、不喝酒,注意保持口腔、咽喉卫生,注意室内卫生与通风情况。
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咽部不适症状的变化,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患者可自己对镜观察咽部情况,有无充血、隆起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肥厚性咽炎一般病程较长,治疗过程缓慢,病人对治疗信心不大,从而担心预后,容易出现焦虑、暴躁等心理。因此,应耐心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使病人认识到心理情绪波动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帮助病人保持愉快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涂药后应尽量坚持5分钟不吞咽唾液,以保持药液在局部的浓度,并且30分钟内不能进食或饮水,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确保疗效。
对于好发人群,应进行早期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如经常锻炼身体,戒烟戒酒等,对肥厚性咽炎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长期用嗓过度者、长期烟酒过度者、长期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者等好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咽喉部检查,医生可对患者进行视诊,观察咽部的情况,也可通过咽喉镜进行检查,观察咽部、喉部的黏膜外观是否光滑,是否存在隆起等,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肥厚性咽炎。
生活规律,不要熬夜,保证正常的休息时间。
平时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戒烟戒酒。
避免接触粉尘、刺激性气体。
室内空气通畅、湿润。
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每天运动至少20分钟,以避免机体抗病能力减弱,易受外界致病因素侵犯,使咽部炎症迁延不愈,病情严重。
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等呼吸道疾病。
5222点赞
[1]黄兆选,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7-319.
[2]席淑新,陶磊.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11-413.
[3]侯爱辉,孙传芬,孙翠璐.全面护理干预在慢性咽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05):13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