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阴道的酸碱度容易产生相应的变化,寄生在阴道区的细菌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作,所以这期间容易患阴道炎。本病常表现为白带的性状发生改变、外阴瘙痒、外阴烧灼痛感,一般通过药物治疗改善,预后尚可。
一般分为阴道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
孕期最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就是霉菌性阴道炎。女性怀孕后性激素水平高、妊娠期糖、孕期食用甜食过多,加上阴道充血、分泌旺盛、外阴湿润等,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于霉菌生长的环境。
由于孕期阴道酸碱度改变而发作。也可由直接或间接方式感染。
国内有数据显示,孕妇中患病率为12.5%,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常可引起不良围产期结果,如胎膜早破、早产及剖宫产后或阴道产后子宫内膜感染等。
本病的主要病因包括寄生于阴道内的菌群的机会致病,接触外界被感染的坐便器,孕前滥用抗生素,以及孕妇免疫异常等。本病分类之一的滴虫性阴道炎可通过性传播或间接接触传播而传播给他人,好发于有慢性代谢性病史的孕妇、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孕妇、孕前有滥用抗生素的孕妇,可由日常穿着紧身内衣、妊娠期间激素水平,不注意卫生诱发。
正常情况下,阴道内以阴道杆菌占优势,还有少量厌氧菌、支原体及念珠菌,这些菌群形成一种正常的来自原本寄生态平衡。但是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阴道内的菌群酸碱度容易产生相应的变化,破坏了阴道的生态平衡时,这些常住的菌群就会变成致病菌,冲破阴道屏障而引起感染。
主要是接触被感染的公共场所的坐便器、浴盆、浴池座椅、毛巾,或使用不洁的卫生纸而造成感染。
孕前滥用抗生素可引发耐药菌的滋生。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在发生细菌感染后易发病。
日常穿着紧身内衣:长期穿着紧身内衣不透气,可引起局部温度升高且厌氧菌滋生。
妊娠期间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阴道炎的发生。
不注意个人及家庭卫生。
阴道炎影响所有年龄的女性,青春前期女孩,25%~75%阴道炎的病因是非特异性的。大约75%女性在其一生中至少有一次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的外阴阴道炎。青春后期阴道炎的最常见病因如下:细菌性阴道炎(22%~50%);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17%~39%);滴虫性阴道炎(4%~35%)。
滴虫性阴道炎可传播:
经性交直接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由于男性感染滴虫后常无症状,易成为感染源。
间接传播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传播。
有慢性代谢性病史的孕妇: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病史,如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孕妇好发细菌感染。
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孕妇: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类药物或患有免疫病的孕妇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更易发病。
孕前有滥用抗生素的孕妇: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机体耐药菌滋生,引发本病。
阴道炎临床上以白带性状改变、阴瘙痒、烧灼痛、性交痛为主要临床特点,感染累及尿道时,可有尿痛、尿急等症状。常见的阴道炎有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部分患者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症状。此病可并发有早产、胎膜早破、泌尿生殖系感染。
细菌性阴道炎症状主要有白带增多,灰白色,匀质;外阴瘙痒并有灼痛感,鱼腥臭味。显微镜下可见线索细胞。
滴虫性阴道炎症状主要有阴道瘙痒白带增多,呈乳白色或黄色,有时为脓性白带,常呈泡沫状,有臭味,严重者有血性白带,尿痛、尿频、血尿。
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主要为白带多,外阴及阴道灼热瘙痒。波及尿道,也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其中白带为典型凝乳状或片块状,阴道及阴道前庭黏膜轻度水肿,覆有白色凝乳状薄膜,呈点状或片状分布,易剥离,其下为受损潮红基底,或形成溃疡,或留下瘀斑,严重者小阴唇肿胀粘连。
部分患者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乏力。部分感染上行蔓延至肾盂的患者可有腰酸腰痛,蔓延至周边生殖系统的可有下腹隐痛。
孕期患细菌性阴道病,如果细菌沿子宫颈上行,可能会导致胎膜早破,从而造成早产。
本病可蔓延至尿道甚至上行引发肾盂肾炎。也可蔓延至周边生殖系统的器官,引发宫颈炎、附件炎等。
孕期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并伴有腥臭味、外阴瘙痒、灼痛以及出血者需要及时到妇产科就诊,做实验室检查。本病需要与阴道癌、糖尿病、外阴湿疹进行鉴别。
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并伴有腥臭味者应及时就医。
出现外阴瘙痒、灼痛者应及时就医。
出现阴道出血者应立即就医。
本病患者常因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而首选就诊于妇产科。
因为什么来诊?
有什么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等)症状持续多久?
既往有什么病史?
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取阴道分泌物排除滴虫性及念珠菌性阴道炎,常规宫颈刮片,排除恶性肿瘤。
“吹气”或“胺”试验:10%氢氧化钾制备载玻片。检查者应该轻吹载玻片侧面,如有腥臭味提示阴道炎,同样见于滴虫病,念珠菌感染者阴性。
载玻片检查滴虫、线索细胞以及霉菌的证据。线索细胞是湿涂片中所见附着球杆菌的阴道上皮细胞,当>20%的上皮细胞属于线索细胞提示细菌性阻道炎。
测量分泌物样本的pH。BV的阴道pH>5;滴虫病的阴道pH>5.4;念珠菌病的阴道pH<4.9。
如果患者性活跃,可能需要阴道镜检查宫颈。“草莓样宫颈”可以是滴虫病感染的体征之一。
取分泌物做涂片,用草兰染色镜检,可找到常见的病原菌,而无霉菌或滴虫存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标准四项:
均质、稀薄、白色的阴道分泌物。
阴道pH>4.5。
氨臭味试验阳性。
线索细胞试验阳性。
上述四项标准中,具备三项以上者即可确诊,有强调第四项为必需诊断标准。
取分泌物与已滴在玻璃片上的少量生理盐水调和、镜检,可见活动的阴道毛滴虫。如果特姝的病例找不到滴虫,可改用培养法检查,检查结果准确度高。
症状:外阴瘙痒、烧灼感,白带增多,排尿烧灼感
体征:妇科检查发现阴道黏膜充血,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或凝乳样或膜样覆盖阴道黏膜。
实验室检查:分泌物镜检发现真菌菌丝和孢子。
下列4项中有3项阳性即可临床诊断为本病:
均质、稀薄、白色阴道分泌物,常黏附于阴道壁。
线索细胞阳性。
阴道分泌物pH值>4.5。
胺臭味试验阳性。
阴道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性交后出血及绝经后出血;白带增多,甚至阴道有水样、血性分泌物伴有恶臭;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腰、腹痛,大小便障碍(包括尿频、尿血、尿痛及便血、便秘等),可通过阴道镜及组织病理活检来鉴别。
糖尿对外阴皮肤有刺激,外阴皮肤慢性炎症,伴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瘙痒加重,出现潮红、浸渍、潮湿等症。检查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单纯阴道炎的患者无血糖升高,以此鉴别。
多发生在大阴唇或大阴唇与会阴部之间皱襞皮肤,常见潮红、肿胀、糜烂、流液,亦可见肥厚、浸润、抓痕。易发生感染导致女阴炎、尿道炎、膀胱炎。
西药抗生素治疗是孕期阴道炎的常用手段,但其不良反应较大,使用时间长,易致细菌耐药而无效或导致二重感染,且有高复发性特点。本病患者常需口服甲硝唑治疗,服药期间禁饮酒,本病患者的性伴侣也需检查、治疗。因该病情难以治愈,易复发,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滴虫阴道炎常伴发泌尿系统及肠道内滴虫感染,而且除阴道黏膜皱襞的寄生部位外,子宫颈腺体、前庭大腺及尿道旁腺都是滴虫藏匿的部位,单纯局部用药不易彻底消灭滴虫,应全身用药。
全身用药,推荐方案为甲硝唑单次口服,或替硝唑单次口服。患者服药前与服药期间不能饮用含乙醇的饮料。替硝唑为C类药,不用于孕妇。
因本病主要由性行为传播,性伴侣应同时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妊娠合并滴虫阴道炎,可以口服甲硝唑。甲硝唑是美国FDA认证的B级药物,需患者知情选择,孕早、中、晚期均可用。
哺乳期治疗同上,但服用甲硝唑期间及最后一次服药后的12~24小时避免哺乳,服用替硝唑期间及最后一次服药后3天内避免哺乳,以减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若有糖尿病应给予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糖皮质激素。可局部用药,也可全身用药,主要以局部短疗程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可选用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制霉菌素栓剂。
对不能耐受局部用药者、未婚妇女及不愿意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药物,常用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
约15%男性与女性患者接触后患有龟头炎,对有症状的男性应进行假丝酵母菌的检查及治疗,预防女性重复感染,无症状无需治疗。
口服药物,首选药物为甲硝唑。也可使用克林霉素。
局部药物,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塞阴道,或2%克林霉素软膏阴道涂布。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治疗,多选择口服用药。甲硝唑需患者知情选择。
哺乳期细菌性阴道病治疗,选择局部药物治疗,尽量避免全身用药。
本病虽与多个性伴侣有关,但对性伴侣的治疗并未能改善治疗效果及降低复发,因此性伴侣不需常规治疗。
本病无手术治疗。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大多数经规范治疗后可痊愈。但由于个体免疫、身体基础疾患、卫生、性生活等多方面的原因,有部分形成复发性阴道炎。该病情孕妇需要每月到妇产科门诊进行复诊。
本病可通过药物治疗痊愈,但易复发。
诊治及时的患者不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复发性阴道炎:本病属感染性疾病,容易复发,在病程迁延不愈的过程中可形成复发性阴道炎。
孕期患有阴道炎的孕妇需加强产前检查,至少每月到妇产科门诊复诊一次。
孕期阴道炎患者饮食宜清淡,建议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饮食。忌食油腻、甜食及辛辣刺激食物。注意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补充,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孕期阴道炎患者日常应注意勤换内衣物,注意个人卫生,但要避免过频清洗阴部。服用甲硝唑治疗的患者,应注意整个治疗期间禁饮酒。
注意个人卫生,常换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不用过多或有刺激性的清洗液清洗外阴。
患者家属日常应注意监测患者身体的一般状况,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应注意有无出现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建议本病患者与家属共同学习本病相关知识,了解本病预后,减轻焦虑和精神紧张。患者应尽量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
需要服用甲硝唑治疗的患者,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
孕期阴道炎的主要致病原因包括不注重个人卫生、接触性感染、药物和自然生理变化后病菌滋生等几方面产生,在不经意中侵袭女性的健康。为从源头上防范病菌的传播,将预防与调护作为首要措施。如出现外阴瘙痒、疼痛以及白带增多的患者可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血常规、阴道镜检查进行筛查。
出现外阴瘙痒、疼痛及白带增多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可通过血常规、阴道镜等早期筛查。
讲究个人卫生,科学护理阴部,不使用没有经过消毒的卫生纸或卫生巾。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包括配偶的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乱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饮食有节,不要过食辛辣、甘甜食品。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常,不熬夜,避免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减少病毒侵害。
4399点赞
[1]陈升平,白极.妇科炎症防治与调养[J]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03,88
[2]马继敏.临床妇产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6,53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