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指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等严重打击后,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发生序贯性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严重的创伤、严重的感染、中毒、烧伤、大手术。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危重,病死率随着功能衰竭器官数目的增加而上升。
多器官功能衰竭根据受累器官时间及顺序分为以下三类。
器官功能损害是由同一个病病理原因引起的。
也就是器官衰竭最早由单独一个器官开始,随病情发展逐渐影响到其他器官。
24小时后有两个或更多的器官系统同时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称为速发型。
是先发生一个重要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如心血管、肺或肾的功能障碍,经过一段较稳定的维持时间,继而发生更多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此型多见于继发感染或存在持续的毒素或抗原。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有严重创伤、感染、中毒、烧伤、大手术等,好发老年患者、有严重创伤史的患者,休克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也会诱发本病。
常见的有严重创伤或大手术的打击,低血容性休克时的血压过低,输血补液过量致心脏超负荷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等。
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常见菌种有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属、变形菌属、克雷白氏杆菌、肠杆菌、沙雷氏菌属以及某些革兰氏阳性菌。类杆菌中的脆弱类杆菌致病性最强,常发生败血症和腹腔内脓肿。入侵病灶以胃肠道最多见,包括憩室炎、阑尾炎、炎性肠病、胆道感染和胰腺炎,常同时并发腹膜炎。多数病儿均有腹部创伤史、手术史或消化道穿孔史。
主要是对病情判断失误、处理不当。如术前准备不足,手术时机延误,腹腔引流不充分并发残余感染,操作粗糙并发肠瘘以及不合理地扩大手术范围等。机械损伤如内窥镜检查并发脏器穿孔及造成感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个值得重视的原因。
长期患肝病、肾病、腹泻、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性增加。
通常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内,急性期时可出现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主要表现在肺衰竭,最终出现其他器官的损伤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发性创伤、大面积烧伤、挤压综合征等。
有些人因为肿瘤、外伤、疾病的原因需要做大手术,加上老年人本身体质就比较差,这时候做手术其实风险非常大,很容易出现多器官衰竭的情况。
复杂性腹腔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这些都是诱发多器官衰竭的原因。
若短时间内无法纠正,极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
若短时间内无法纠正,极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严重,病死率随着器官功能障碍的数目增加而上升,总病死率约40%左右,2个器官功能衰竭为52%~65%,≥3个者达84%;≥4个者几乎为100%。病死率还与病人的年龄、病因和基础病变等因素相关。
因为老年人有些器官功能、免疫功能本身比较差,而且存在着易感因素。
失血失液过多都有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如颅脑手术、开胸手术等大型手术,如果出现术中操作失误或者其他诊疗问题,可能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
包括脓毒症等容易诱发多器官功能损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较为严重,它的症状多样,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会出现呼吸困难、皮肤黄染、腹胀、食欲不振、意识障碍等典型症状,有时会并发代谢性酸中毒、肝性脑病等。
体温升高或降低,呼吸与心跳加快等。
肺部和心脏是最早受累器官,通常感觉吸气不足而且呼吸费力,严重者出现张口呼吸、发绀等情况。
部分人会出现此类现象。
肾功能发生损害,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早期出现嗜睡,严重者昏迷。
可出现血小板下降,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全身明显的出血症状。
多器官功能衰竭很容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由于多个器官发生衰竭,体内酸碱平衡遭受破坏。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多器官功能衰竭会引起全身代谢障碍,机体的正常代谢活动遭受破坏,血糖可异常升高或者降低。可危及生命。
多器官功能衰竭不仅会导致肾功能衰竭,还会引发肝病,进一步引发肝性脑病。肝性脑病也叫做肝性昏迷,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症状。
当患者出现吸困难、心慌、尿量减少、黄疸、腹胀、出血、意识障碍等,及时去急诊科就医,做血常规检查或者其他检查来辅助诊断,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化验结果来确定,同时需同其它疾病进行鉴别。
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发冷等休克现象。
出现意识障碍,意识模糊症状。
尿量<400ml/天,为少尿甚至无尿。
严重的创伤、感染。
呼吸困难、皮肤青紫。
大多数去往急诊科就诊。
最近有嗜睡的症状吗?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这种情况的?
最近有做过大型的手术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查找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及可能来源,是否来自于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炎症。评估细菌还是病毒感染。评估有无血小板下降,有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
评估脏器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
分析有无电解质紊乱;内环境紊乱。通常认为乳酸升高患者存在灌注不良。
包括胸部摄片;多部位CT和超声,评估创伤的严重程度;感染的可能部位及严重程度。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
目前针对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较为陈旧。脏器衰竭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各种化验的指标来判断。
呼吸衰竭,血气指标、临床指标、危重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过度的换气,严重的呼吸困难以及呼吸节奏紊乱,肺部突然出现罗音哮鸣音、三凹症、发绀,经吸氧后仍缺氧,辅助呼吸者,昏迷和反复惊厥。
功能衰竭,明显的少尿或无尿,肌酐身高,尿比重尿,经检查有红细胞蛋白管型出现。
心力衰竭,突然心率大于每分钟160次,婴儿大于每分钟180次,心脏扩大、心率不齐有奔马律以及心动过缓。
脑功能衰竭,反复的惊厥和昏迷,颅内压增高伴有瞳孔及呼吸节奏的改变。
肠胃功能衰竭,有中毒性的肠麻痹,严重的腹胀。
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多种危重疾病进展到终末期的一种危重的病理生理状态。需要多脏器功能障碍,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进行鉴别。
多脏器功能衰竭定义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失控后出现2个以上的器官功能障碍,必须依赖临床处理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个表达器官或系统受明显损害后的连续性,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强调的是过程,多器官功能衰竭强调的是结果。
原发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某种明确的损伤直接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即器官功能障碍由损伤本身引起,在损伤早期出现。在原发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和演进过程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器官功能障碍发生中所占比重较低。原发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由明确的损伤所致,疾病早期即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并且可直接归因于损伤本身(如横纹肌溶解所致肾衰竭)。
继发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不是损伤的直接后果,而是异常的炎症反应继发性造成远隔器官发生功能障碍。在继发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器官功能损害的基础,全身性感染和器官功能损害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后继过程。继发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器官功能衰竭并非是对损伤本身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机体反应的结果,如胰腺炎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比较严重的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支持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此病的治疗周期根据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决定。
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致病菌进行杀除。
以维持适当的容量。
输浓缩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
如强心、利尿、保肝药物等。给予各系统、器官功能支持。
腹腔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需要通过手术或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紧急解除梗阻。
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透析指征为:
血尿素氮高于35.7mmol/L(100mg/dl)、血肌酐高于707μmol/L(8mg/dl)。
血钾高于6.5mmol/L。
出现水中毒现象,经一般措施不能改善。
支持治疗,给予吸氧,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机械通气;加强营养支持,以保证器官系统的需求;血液净化,维持内环境。
多器官功能衰竭出现损害的脏器越多,预后越差。是否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而定。
如果器官衰竭较少,则有可能治愈,如果器官衰竭较多,则无法治愈,可以适当改善症状,该病的生存率大约为60%。
患者生存率随着功能衰竭器官数量的增加而下降,总体生存率约60%左右;其中,2个器官功能衰竭为48%~35%,3个或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则为26%;4个及4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
建议患者每月复查肝功、肾功等项目,患者若出现异常,及时回医院复诊。
患者的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注意补充营养,不要吃刺激过大的食物。然而不同的器官衰竭,饮食上略有一点出入,应适当的调节饮食,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总体鼓励患者进食优质蛋白、高热量的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营养均衡,饮食上由稀到稠,由少到多。具体情况如下:
急性期时不能吃得过饱,但也不能让患者饿着,尽量可以少吃多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辅料可以给肉类蛋白、纯瘦肉蛋白,少量含脂类食物比较合适。另外要戒烟限酒,限制盐分的摄入。
低钾、低磷饮食,适当摄入维生素食物。
清淡饮食为主,忌食坚硬、生冷、刺激过大的食物。
在护理时注意,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心理以及用药方面,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以促进疾病的恢复,通常入住ICU,需要康复科医生介入康复,同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就医。
比如口腔护理、病人的生活护理等,及时给病人翻身,减少褥疮。
如果是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注意防止深静脉血栓,康复医师床边适当活动,保证休息与睡眠。
遵医嘱按时定量服药,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不要随便加量。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若无禁忌床头抬高30~45°,对烦躁、昏迷患者应采取保护性措施。
应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观察记录每小时尿量或24小时出入量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必要时可以给氧,必予以机械通气治疗。
心理护理解除思想上的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良情绪诱发或加重病情。
卧床患者注意预防静脉血栓。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高危人群更需要提早预防,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需要及早治疗,还要注意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定期体检。
防止发生器官衰竭,对于损伤范围广泛的重大手术,术前应对器官功能做全面的检查和评价。在处理复杂创伤、范围广泛的手术时,术中除常规监测外,更须准确监测不同器官的功能,并及时给予支持。
多器官功能衰竭中一个器官的功能不全以致衰竭将导致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的衰竭,因此及时发现任一器官的功能不全而予以支持,对预防多器官衰竭有着重要意义。
这是防止各个器官功能衰竭的共同重要途径,创伤患者多伴有污染且累及组织广泛,抗生素的应用多属必需。对创伤患者及大手术患者,应在创伤一开始或术前就开始给药,在术中继续并在短期内停用,这样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
急症患者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外科患者常见是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必须予以纠正。创伤、感染导致的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也需要耐心纠正。
4281点赞
[1]王今达,王宝恩.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6):346.
[2]孙晓文.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8):191-192.
[3]朱天健等编著,实用临床外科诊疗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08,52.
[4]谢春香主编,神经内科急症诊断与治疗[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10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