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脐环关闭不全或薄弱,腹腔脏器由脐环处向外突出到皮下,形成脐疝,这是婴幼儿一种先天性的发育缺陷疾病,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哭闹时脐疝外凸明显,安静时用手指压迫疝囊可回纳,通常不发生嵌顿。通过患儿生长发育,本疾病可自愈,疝囊(为壁腹膜向外突出部分)较大,且两岁以上仍未愈合者可手术修补。
小儿脐疝的发病原因是脐周组织发育欠佳、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不够坚强,小儿经常啼哭和便秘等因素,导致腹内压增加,故易发生小儿脐疝。
小儿啼哭时,腹压增加故脐疝易脱出,而安静时腹压减小、肿块消失。
小儿便秘时,因用力排便致腹压增加,故脐疝易脱出。
脐疝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约为5%~10%。
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婴儿。
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
在母体发育中营养吸收不充分的新生儿。
小儿脐疝的典型症状是脐部肿块,其高于皮肤表面或脱出脐部,多属易复性。临床上表现为啼哭时脐疝脱出,安静时肿块消失。疝囊颈(为壁腹膜向外突出部分)一般不大,极少发生嵌顿和绞窄,有时在受到外伤后小儿脐疝覆盖组织可以穿破。
小儿脐疝的典型症状是脐部肿块,高于皮肤表面或脱出脐部,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时可以引起局部疼痛,有时可发生腹胀、呕吐等症状。
疝环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强行挤过狭小的疝环进入疝囊(为壁腹膜向外突出部分),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不能回纳腹腔,从而并发脐疝嵌顿,患者多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脐疝嵌顿又伴发血循环障碍者,如嵌顿不能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使动脉血供不断减少,最终停止,称为脐疝绞窄。患者出现脐疝绞窄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以及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受到外伤刺激后,可能并发脐疝破裂,患者可有疼痛,同时可能会有异物流出。
出现症状的患儿要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处理脐疝。一般优先就诊于儿科,若情况危急可就诊于急诊科,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来判断病情,并以此予以指导。
出现脐部肿块、啼哭时脐疝脱出,安静时肿块消失,有这种症状的患儿要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小儿脐疝的患儿,一旦出现脐疝部位有异状,如嵌顿和绞窄时要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小儿脐疝的患儿,一旦遭受外伤,发现脐疝部位有破裂前兆(此处疼痛,有异物流出)或者已经破裂,要马上就医。
大多患儿出现脐部有肿块,若哭闹时膨出,安静时肿块消失,多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若患儿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如脐疝破裂,要去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目前采取什么什么检查没有?
什么时候有症状的?
包块多大、质地软硬、有无疼痛感?
出生时是否有包块?
既往有无脐疝的病史?
医生诊断时通常首先了解病史,然后视诊与触诊患儿脐部,部分患儿还需要腹部超声检查,以辅助诊断。
观察脐部有无包块凸起,有脐疝时,脐部可见高于腹部的包块,患儿哭闹时包块隆起程度增大。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以基本明确诊断。
触诊检查包块质地,用手按压包块可否缩小或消失。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以进一步诊断,并判断脐疝的严重程度、有无发生嵌顿等。
超声可见腹壁脐部有一完整包膜的团块向外突出,有时还可见到包块基底部的腹壁缺损。通过此项检查,可以辅助医生对非典型性脐疝诊断,同时可以明确疝囊内容物的性质。
医生结合既往病史和临床表现(如小儿有无腹部包块、疼痛感等)即可诊断,必要时用借助病史、查体以及超声检查予以辅助诊断。
该病又称脐突出、胚胎性脐带疝,为先天性腹壁畸形,典型表现为腹部中央脐带处有透明的囊,内含物为小肠等腹腔脏器,囊壁一侧与腹壁皮肤连接,囊壁的另一侧延续为脐带外膜,通常膨出物不会在患儿哭闹时包块隆起程度增大,安静时可自行回纳,据此,可以与小儿脐疝进行鉴别。
小儿脐疝因其有自愈性,在患儿两岁之前多采用保守治疗。对不能自愈的患儿,两岁之后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周期较短,通常本病预后较好。
小儿脐疝在患儿两岁前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在疝块回纳后,用大于脐环的硬币或木片,外包纱布,压住脐环,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加以固定,以防疝块脱出,防止感染。但是多数人主张不需任何治疗,等待其自愈。
脐疝手术修补的原则是切除疝囊、缝合疝环,必要时可重叠缝合疝环两旁的组织。小儿脐疝在患儿两岁以后,脐环直径仍大于1.5cm,则需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
脐环结扎法,伤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
腹腔镜下脐疝修补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皮肤美观等优点。
小儿脐疝预后较好,通常可自愈,不能自愈者也可治愈,一般通过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很少复发。若是采取手术的治疗方式,术后两周要去医院复查一次,检查伤口情况。
小儿脐疝可自愈,不能自愈者也可治愈。
小儿脐疝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儿术后两周复查一次。
小儿脐疝患儿应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不足的情况下适量补充营养配方奶,按需、按年龄阶段添加辅食,均衡膳食摄入,需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喂油腻食物等。
宜母乳喂养,按需添加辅食。
可以吃水果的患儿,宜适量吃新鲜蔬果,如香蕉、苹果。
忌吃辛辣、油腻的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
小儿脐疝的护理以促进患儿脐疝恢复正常为主,多关注患儿日常情况,注意病情监测,避免发生感染或在感染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加强护理,多关注患儿日常情况,如二便、饮食、哭闹的情况。
保守治疗的患儿要保持脐部干燥,不要过多触碰脐部。
手术治疗的患儿要注意伤口的变化,伤口处不要沾水,防止感染。
在小儿脐疝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如果采取非手术治疗时,应加强脐部护理,防止压迫损伤脐部菲薄的组织。
由于小儿脐疝是一种因先天发育不全导致的疾病,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孕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有一定作用。
定期做孕期产检。
孕妇需做好孕前与孕期保健,尽量避免低龄或高龄妊娠、早产。
孕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防治生殖道感染,如孕期有相关妇科感染,需及时治疗。
保持良好的孕期心态,避免过度劳动,注意适当休息。
孕期孕妇不要挑食、偏食,要合理饮食。
4928点赞
[1]王卫平,环锟,常立文主编.儿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8-139.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16-317.
[3]路潜,韩斌如主编.外科护理学.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