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巩膜炎是少见病,是由于巩膜被真菌感染引起的巩膜炎症。各类真菌均可致病,常见的是曲霉菌、念珠菌,这些真菌在全身、眼局部,免疫力低下时则有机会感染。其他危险因素是眼科内外手术后以及全眼球炎、全身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静脉吸毒、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真菌性巩膜炎表现为慢性进展性坏死性前巩膜炎,主要症状是眼睛发红、畏光、流泪、疼痛、视力下降、结膜囊分泌物。临床体征是病变早期巩膜局限性炎症浸润,色暗红,巩膜病灶及其周围可出现无血管区,是坏死性前巩膜炎关键性体征。病变可以向不同方向发展,可吸收局限,也可进展成为大面积坏死,受累巩膜坏死、变薄,透见葡萄膜颜色,呈现蓝色外观,可以引起真菌性巩角膜炎,严重的巩膜、角膜破裂导致眼球萎缩。一般通过三唑类、多烯类、嘧啶类抗真菌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真菌性巩膜炎根据真菌类型不同分为曲霉菌性巩膜炎、念珠菌性巩膜炎等。
真菌性巩膜炎多种真菌可以感染巩膜而致病,通常多见于曲霉菌性、念珠菌性巩膜炎。其中多数是曲霉菌性巩膜炎,属于条件致病真菌。
眼部手术是引起感染性巩膜炎一个重要诱因。文献报道在白内障手术后可以发生真菌性巩膜炎,其中包括做自闭性巩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手术。翼状胬肉切除是另一重要诱因,可以发生在单纯翼状脔肉切除术后,更多见于术后使用β射线照射或者曾使用抗代谢药物的患者,巩膜坏死和暴露是主要原因。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也可能发生巩膜感染。另一种导致感染性巩膜炎的是邻近组织感染的扩散,如角膜真菌感染可累及角膜缘和巩膜组织。
全身感染或身体局灶性感染产生的感染性栓子可以导致巩膜真菌感染,此类患者通常全身感染十分严重,极少见。
引起巩膜炎的真菌在空气、土壤和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多见于曲霉菌、念珠菌感染,属于机会感染,一般是在巩膜外伤、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感染。属于眼科少见病。好发于环境潮湿、农忙季节,各年龄段均可以发病农民、户外工作者、配戴角膜接触镜者更多见。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
如巩膜外伤者,护理不当或者伤口未做到清洁,可能会导致真菌感染。
长期服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降低人群的免疫功能。
如果角膜接触镜不能按时消毒,保持清洁,容易诱发此疾病。
真菌性巩膜炎的典型症状是眼睛发红、畏光、流泪、疼痛、视力下降、结膜囊分泌物。临床体征是病变早期巩膜局限性炎症浸润,色暗红,巩膜病灶及其周围可出现无血管区,晚期巩膜坏死、变薄,透见葡萄膜颜色,呈现蓝色外观。本病可并发真菌性巩膜角膜炎、眼球萎缩等。
眼睛发红、畏光、流泪、疼痛、视力下降(局部感染严重者,可以导致眼内炎发生,引起视力急剧恶化,严重的眼球萎缩而失明)、结膜囊分泌物增多(一般是脓性分泌物,炎症刺激所致)。
巩膜局限性炎症浸润,色暗红,病灶及其周围可出现无血管区,是坏死性前巩膜炎关键性体征。
初始阶段表现为局灶巩膜硬结,与免疫反应介导性巩膜炎难以鉴别;很快巩膜结节化脓,对应结膜也出现溃疡和化脓,伴严重的结膜充血,脓性分泌物和眼内炎症的表现。
真菌性巩膜炎疼痛可以局限于眼,也可以沿三叉神经分支放射到同侧颞侧头部及额部。
真菌性巩膜炎可以伴有角膜组织感染,表现为角膜中央或者旁中央孤立或者散在的基质内脓疡,呈现苔垢样或者眼膏样,其周围可见伪足或者卫星灶,50%患者可见前房积脓。
真菌性巩膜炎长期炎症反应可以使巩膜组织或者角膜组织变薄,甚至破裂导致眼球内容物脱出,或者发生眼球真菌性眼内炎而使眼球萎缩而失明。
部分患者感染可以播散,导致颅内甚至全身侵袭性真菌感染而危及生命。
长期持续使用抗真菌药物可以引起机体抵抗力减弱,而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真菌性巩膜炎患者出现眼睛发红、畏光、流泪、疼痛、视力下降、结膜囊分泌物等需要去眼科就诊,进行眼科仪器裂隙灯显微镜、巩膜刮片活检等检查,需要与免疫相关性疾病引起的巩膜炎、细菌性巩膜炎、病毒性巩膜炎等鉴别。
巩膜外伤及免疫力低下者进行定期眼科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巩膜局限性炎症浸润,色暗红,病灶及其周围可出现无血管区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眼睛发红、畏光、流泪、疼痛、视力下降、结膜囊分泌物等症状,高度怀疑真菌性巩膜炎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真菌性巩膜炎的患者,若见视力下降、前房积脓等,应立即就医。
真菌性巩膜炎需要至眼科就诊。
眼内是否存在异常分泌物?
眼睛发红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畏光、流泪、疼痛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视力下降、前房积脓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裂隙灯显微镜可以了解角膜、房水、虹膜、晶状体、玻璃体有无病理性改变,排除角膜炎、眼内炎等。
巩膜刮片活检检查,巩膜刮片进行革兰染色或者吉姆萨染色,可以显示真菌的形态。确诊需要培养出真菌。接种于培养基上,査出真菌可确诊,阳性率更高。血琼脂培养基适宜多数酵母菌,萨布罗右旋糖琼脂适合霉菌生长。并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
血清G试验可以鉴别有无真菌感染,是一种生存试验。转基因试验是检查曲霉菌的特异性试验。
二代测序是一种新的病原学检查方式,当真菌涂片培养无法获得明确结果,可以通过该方法将创造的病原体前部筛查出来,可以进行耐药基因检测,敏感性高,费用高昂。
眼睛发红、畏光、流泪、疼痛、视力下降、结膜囊分泌物等。
病变早期巩膜局限性炎症浸润,色暗红,巩膜病灶及其周围可出现无血管区,是坏死性前巩膜炎关键性体征。晚期巩膜坏死、变薄,透见葡萄膜颜色,呈现蓝色外观。
发现真菌。
免疫相关性疾病引起的巩膜炎多伴有全身胶原病、肉芽肿或者代谢病,免疫反应类型多是IV型迟发性或者III型免疫复合物超敏反应,全身系统性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细菌性巩膜炎常见的细菌有革兰阳性或者阴性菌、分支杆菌梅毒螺旋体等,实验室刮片细菌及其培养,如革兰染色、吉姆萨染色、血琼脂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
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后数月发生,最常见的病毒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实验室病毒检查免疫荧光、聚合酶联反应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真菌性巩膜炎可选择敏感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根据病人的临床分类,决定疗程长短。一般需要治疗2月左右,治疗时间足够长,避免反复发作。
咪唑类药物,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等。
三唑类药物,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多烯类药物,如两性霉素、那他霉素等。
嘧啶类,如5-氟尿嘧啶。
丝状菌首选那他霉素,酵母菌选择两性霉素、氟康唑、氟尿嘧啶等。
非甾体抗炎药物,抗炎止痛效果好,如普拉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滴眼液。
睫状肌麻痹剂,阿托品滴眼液适用于并发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患者。
真菌性巩膜炎导致巩膜、角膜穿孔需要手术治疗,可以考虑巩膜移植或者角膜板层或者全层移植。
真菌性巩膜炎多数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巩膜炎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真菌性巩膜炎多数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较顽固。
真菌性巩膜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真菌性巩膜炎治疗初期需每天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可以考虑每周复查一次。
真菌性巩膜炎患者应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营养物质,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可能使症状加重。
忌海鲜发物,带鱼、虾、蟹等腥膻之品,不利于炎症的消退,故应忌食。
忌甜腻食物,油腻食物如猪油、奶油、牛油等,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甜点心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会使症状加重,影响治疗效果。
忌烟酒,这是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酒能助长湿热,故应当禁忌。同样,含酒饮食均不宜饮用。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芡实、豆腐、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有利于病情恢复。
真菌性巩膜炎患者需要正确使用药物以及滴眼液,让眼睛多休息,定期病情监测,遵医嘱正确用药,了解治愈药物的毒副作用。
口服、滴眼液用药,患者应了解各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正确使用。
运动,真菌性巩膜炎炎症期患者需要让眼多休息,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保持情绪稳定,有健康的心态。
复诊时真菌涂片及真菌培养,检查是否还有真菌存在繁殖。
真菌性巩膜炎发生属于条件致病,预防巩膜外伤,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提高机体免疫力是关键,对于原发病需要积极治疗,定期眼科检查,避免真菌性巩膜炎发生。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积极治疗糖尿病,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
对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眼科体检,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每年复查一次。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农忙时配戴防护眼镜,避免植物等损伤角膜巩膜。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熬夜等,以免引起免疫功能下降。
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积极治疗糖尿病,避免眼外伤,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
艾滋病感染者、恶性肿瘤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影响免疫功能,需要咨询专科医生获得相应预防措施。
4632点赞
[1]梁娜,陈宁,王瑞红,马海鹏.眼外伤后真菌性化脓性巩膜炎一例[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8,40(9):716-717.
[2]方严,魏文斌,陈积中.巩膜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40-243.
[3]廖万清.现代真菌病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10:38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