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结石病是指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部位生长的结石导致的疾病,85%左右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偶见于上唇及唇颊部的小唾液腺,舌下腺很少见。该病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先天腺体结构异常和唾液异常有关。唾液腺结石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疼痛、肿块、腺体黏膜红肿,易造成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目前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预后尚可。
唾液腺结石病的主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先天腺体结构异常和唾液异常有关,好发于青年男性。此外,饮水减少也可以诱发唾液腺结石病。
主要见于先天性唾液腺导管狭窄,易出现异物滞留出现堵塞,导致唾液腺结石病。
唾液有机成分浓度的改变、细菌感染及炎症、全身性因素可以影响唾液的电解质平衡,导致无机物的过饱和状态被破坏,无机盐如磷酸钙晶体等析出、沉积,从而形成结石。
除了这些自身的特殊因素外,各个唾液腺导管的狭窄、扭转、异物、黏液栓子和息肉等,是造成结石和阻塞的原因。其中下颌下腺导管最长,行走的方向又是从下向上,从颌下腺分出后稍微弯曲,使得导管壁的蠕动减弱,唾液运行缓慢,容易停滞在导管内或在管内使之浓缩而发生结石。
饮水减少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唾液粘稠,诱发唾液腺结石病。
唾液腺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尚无流行病统计数字,好发于20~40岁的男性。
流行病学显示20~40岁的男性属于高发人群,可能与唾液分泌异常有关。
唾液腺结石病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块、腺体黏膜红肿,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在闻到食物气味,就有唾液分泌,会出现腮部和下颌的肿胀,唾液腺结石病易出现感染的并发症。
患者可表现为与进食有关,患侧下颌区域针刺样疼痛,进食时疼痛加重,随后逐渐减轻。疼痛具有放射性,可放射至耳部、面颊处。
患者进食后下颌、舌下可出现包块,质硬、边界清、无活动性,按压有疼痛。
患者可见腺体导管周围有黏膜红肿,与炎症浸润有关,按压腺体时可见导管口流出脓液。
唾液腺结石阻塞导致腺体继发感染,且反复发作。同时因炎症的扩散,可引起颌下间隙感染。
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在闻到食物气味,即有唾液分泌,就会出现腮部和下颌的肿胀,而当导管完全堵塞时肿胀不能消退。
唾液腺结石病易合并细菌感染,出现颌下腺、舌下腺、唾液腺红肿、化脓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当患者出现下颌疼痛、肿块、腺体黏膜红肿的症状及时就诊口腔科,行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注意与颌下淋巴结结核和舌下腺肿瘤相鉴别。
当出现下颌疼痛、肿块、腺体黏膜红肿的的情况下,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合并感染出现颌下腺、舌下腺、唾液腺红肿、化脓,全身发热、咽痛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本病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口腔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不适?(如下颌疼痛、肿块、腺体黏膜红肿)
这些不适有无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吗?
出现这些症状多久了?
平时喝水多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主要用于评估患者一般身体状况,若合并细菌感染者可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升高,患者唾液黏稠,可见钙磷含量有升高。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患者有无下颌、腮部的肿胀,触诊面部有无包块和疼痛。用双手触诊唾液腺导管,若结石较大,可触及质硬、形状不规则的结石。
首选X线检查,一般可见沿导管走行的大小不一的圆形高密度影,阴性结石可以用造影剂。可以进一步行CT检查明确有无唾液腺和导管腔的病变,以及周围组织有无病变,为手术提供一定帮助。
下颌疼痛、肿块、腺体黏膜红肿的典型症状。
影像学检查可见唾液腺导管内结石。
下颌下淋巴结结核可出现钙化,在平片上也表现为阻射影,但位置多不在导管走行区,而在下颌下腺前部多见,且无进食性肿胀,造影无导管扩张。结核患者往往有肺结核病史,胸片上亦可见结核钙化灶。通过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可与唾液腺结石病相鉴别。
该病由于位于口底前部,易与下颌下腺结石混淆。舌下腺肿瘤无进食性肿胀,双合诊包块靠近下颌骨内缘,X线检查无阳性结石,造影检查可能有相应部位主导管受压移位,无阴性涎石。通过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可与唾液腺结石病相鉴别。
唾液腺结石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结石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手术方式,对于较小的结石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多数患者的治疗周期为一周左右。
保守治疗适用于很小的结石的患者,可以进食酸性食物促进唾液腺分泌,同时用手从后向前沿着唾液腺导管走行的方向进行按摩,促进涎石排出,防止将结石向后推向更深处,排出后可能感觉有小沙粒的症状。
本药适于合并感染的唾液腺结石病,属于广谱抗生素,对多数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适于合并感染者,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每次用药前均需试敏,避免出现过敏的不良反应。
本药适于合并感染的唾液腺结石病,属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应范围广,对细菌有很好的杀伤作用。不良反应不常发生,即使发生,也较温和且短暂。
适于体积不大的多发结石,利用内镜从唾液腺导管口进入,明确结石位置后使用钳子取出,损伤小,操作快,一般没有危险。
通常适用于较大的结石,合并炎症患者经过药物抗炎治疗后手术,一般从口腔内切开腺体取出结石,传统手术创伤较大,愈合时间长,但视野清楚,可以彻底的取出所有结石,不易复发。
适用于以上方法均无法取出的唾液腺结石,若患者出现下颌下腺反复感染,或继发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腺体萎缩,已失去摄取及分泌功能等也可用该方法治疗。
唾液腺结石病的患者预后较好,一般都能治愈,几乎不影响自然寿命并且没有后遗症。唾液腺结石病治疗结束后复查影像学检查有无残留结石即可。
唾液腺结石病一般可以治愈。
唾液腺结石病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唾液腺结石病治疗结束后复查影像学检查有无残留结石即可,一般无需定期复查。
唾液腺结石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进食辛辣刺激之品,避免刺激周围炎症使其加重。在恢复期可选择进食一些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以此来使的腺体内部通常,同时也有助于一些较小的结石的排除。
唾液腺结石病患者的护理以术后伤口和口腔清洁为主,患者及家属可以通过观察下颌、腮部肿胀、疼痛有无减轻进行病情监测,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
唾液腺结石病患者术后注意伤口周围消毒和清洁,避免感染,注意经常更换敷料,观察有无化脓或红肿。
唾液腺结石病患者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至少3分钟,进食后漱口,睡前避免进食,避免食物残渣在口腔内发酵。
唾液腺结石病的患者术后要注意卧床休息,可头部稍高,避免头面部肿胀,避免压倒患侧。
患者及家属可以通过观察下颌、腮部肿胀、疼痛有无减轻进行病情监测,以及术后一周复查影像学检查监测有无残留结石。
家属注意在治疗期间陪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病情,避免患者因不了解病情出现恐慌。
唾液腺结石病的患者在术后出现伤口肿胀或渗血者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唾液腺结石病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方式,只能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进行预防。对于20~40岁的男性可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筛查。
对于20~40岁的男性可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筛查,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就诊。
平时注意多补充水分,尤其是夏季和运动后大量出汗。
日常注意口腔清洁,每天早晚刷牙和进食后漱口。
注意提高身体免疫力,每天适度运动和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发现肿物及时治疗。
4548点赞
[1]德乐黑巴特尔,苏尼特,刘丽等.CBCT在颌下腺导管结石检查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6,038(006):521-524.
[2]叶欣,张亚琼,赵雅宁等.内镜辅助腮腺结石口内途径取出术的适应证与疗效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9,54(1):17.
[3]燕贵军等主编.精编口腔科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6.205-206.
[4]王莉,刘东,张永辉,秦宁艳等主编;刘丽梅,沈全明,行勇军,王志强等副主编.临床口腔医学新进展.上[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238-24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