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萨奇病毒疹是指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斑疹及丘疹等皮肤损害。柯萨奇病毒常见A组及B组,A组有A9型、A4型、A16型;B组有B1型、B2型、B3型、B5型,可分别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此病好发于儿童,流行于春、夏季节,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粪-口方式传播。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目前无特异性疗法,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柯萨奇病毒疹(coxsackie virus eruption)是由柯萨奇病毒(CV)所致。它是1948年由美国柯萨奇村暴发脊髓灰质炎而命名。柯萨奇病毒分A、B两组,A组主要使新生鼠产生骨骼肌损害;B组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损害。与皮肤病有关的常见损害有以下几种。
柯萨奇A组病毒疹,柯萨奇A4、柯萨奇A9。
柯萨奇B组病毒疹,柯萨奇B1、 柯萨奇B3、柯萨奇B5。
柯萨奇病毒疹的主要病因为感染了柯萨奇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粪-口、密切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免疫力低下可能为此病发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儿童易患此病。
柯萨奇病毒疹(coxsackie virus eruption)是由柯萨奇病毒(CV)感染所致。柯萨奇病毒内有很多分型可引起发疹,我们将引起皮疹且病情以皮损为主要表现特征的称为柯萨奇毒疹,其中常见于柯萨奇A组病毒中的4型和9型、B组中的1、3、5型。
免疫力低下可能此病发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因儿童感染多见。
柯萨奇病毒虽然在实验室中可以使多种动物受感染,但是在自然界中,则只有人类才能成为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健康带病毒者的数量约50~100倍于患者,因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在美国纽约,各年龄组平均柯萨奇病毒分离率亦高达78%,其中6~9岁分离率最高(88%),各家庭中父亲的分离率亦高达47%。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67~1974年的8年间从世界各地所分离到的5200株柯萨奇A组病毒和3000株B组病毒的分析,15岁以下儿童占A组病毒分离数的83%,B组病毒分离数的79%。其中0~4岁的病毒分离数占A组的62%,B组的54%。最常见的血清型为A9、A10、B3、B5。 病毒通过粪便和呼吸道排出体外,而以前者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个月以上。
粪到口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而拥挤的居住条件和密切的接触则可促进病毒的传播。在多子女和生活条件较低的家庭中,柯萨奇病毒在儿童之间的水平传播较埃可病为严重。柯萨奇病毒使原来缺乏特异性抗体的人受感染,而且可使半数原来具有特异性抗体的10岁以下的兄弟姊妹受到再感染。柯萨奇病毒在家庭内传播率高与原发病例排出病毒的续时间较长有关,如纽约市病毒监测显示,连续排出柯萨奇病毒1天以上的儿童高达44%,连续排毒1个月以上者也不少。
除直接传播之外,还可通过污水、苍蝇污染食物和饮用水而传播。在流行季节中曾从苍蝇中分离出病毒,在污水中亦曾多次分离出病毒。 在斐济岛上从蚊子身上分离出一株柯萨奇病毒,感染小白鼠产生病毒血症期间能使叮咬的蚊子获得感染,但不能在蚊体内复制,因此尚未能证明蚊子是真正的传播媒介。
空气飞沫传播已通过实验研究证实。部分病毒在鼻分泌物中比咽分泌物的量更多,感染者后通过咳嗽喷出的气溶胶可使周围的人获得感染。
好发于儿童、婴幼儿。
密切接触患者的人群。
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沾染过的物品的人群。
柯萨奇病毒疹的各型表现均不同,皮肤损害可表现为丘疹、斑丘疹、红斑等。全身症状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脑膜炎、肝炎、心肌炎、肺炎、睾丸炎等并发症。
常在夏季流行。常伴发脑膜炎及肺部损害。皮疹常见,但无特异性,可为散在性红斑、斑丘疹,初起于面颈部,后逐渐蔓延到躯干、上肢及掌跖。一般持续1~7天,可有短期发热,在出疹时则热退,并可发生水痘综合征,即高热3~4天,然后在红斑基础上发生1~2mm大小的水疱,呈向心性分布,皮疹不结痂。亦可伴发疱疹性咽峡炎,局部淋巴结肿大。此外亦可发生荨麻疹及紫癜,在病人咽喉分泌物、脑脊液、大便及血液中可分离此病毒。
可发生鼻塞、咽炎、流涎等前驱症状,且常有疱疹性咽炎样发疹,可持续1~10天,在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为2~5mm大小的斑疹或丘疹,主要分布于面部及躯干。此皮疹约1~4天消退。但亦可演变为5~10mm大小淡黄色不透明的水疱,成批出现于躯干,后向四肢蔓延,但不侵犯掌跖,不痒,需1~2周才消退,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
有发热、头痛、无菌性脑膜炎等的前驱症状。可发生风疹样、幼儿急疹样斑疹、斑丘疹,偶可出现手足口病样症状及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儿童。
有发热、头痛、腹泻等前驱症状,亦可有肝脾大。约25%儿童患者可有发疹,主要表现为斑丘疹、丘疱疹及瘀点,可出现结节、溃疡,亦可出现手足口病样皮疹,其他可出现肺炎、心肌炎、肝炎等。在水疱疱液、咽部分泌物及大便中皆可分离出此种病毒,且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滴度亦增高。
常引起脑炎、心肌炎、心包炎、腹膜炎、瘫痪、睾丸炎、疱疹性咽峡炎、肝炎等,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在热退后可有发疹,主要为细小的斑疹及丘疹。初发于面颈部,在4~24小时逐渐扩张到躯干及四肢,但掌跖不受侵犯。
临床可表现为发热、寒战、颈项强直、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等等症状,为柯萨奇病毒侵犯脑膜引起。
临床可表现为咳嗽、咳痰、全身酸痛、发热、乏力、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为此病毒感染肺部导致。
可表现为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厌油、腹胀、尿黄、肝区压痛、肝掌、蜘蛛痣、黄疸等症状,为此病毒侵犯肝脏所引起。
临床可表现为发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头昏等症状,为此病病毒侵犯心脏的肌肉所引起。
当此病毒侵犯到睾丸时候,可表现为高热、寒战,睾丸肿大、疼痛等症状,并可放射至阴囊、同侧腹股沟及下腹区,形成脓肿时局部可有波动感。
如患者的皮肤出现丘疹、斑丘疹、红斑、小水疱、结节等症状,并且出现全身不适及其他系统的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柯萨奇病毒疹通过医生相应的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可确诊,临床上还应与埃可病毒疹进行鉴别。
如患者的皮肤出现丘疹、斑丘疹、红斑、小水疱、结节等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
如患者出现皮肤损害,并出现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的症状,患者需及时就医。
如患者出现皮肤损害,并出现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严重胸闷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
大部分患者应就医于皮肤科。
如患者出现皮肤损害,并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患者可就医于普通内科,也可就医于皮肤科。
如患者出现皮肤损害,并出现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严重胸闷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于急诊科室。
哪里不舒服?
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
取患者皮损边缘,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等待病理科结果即可。观察皮损的的细胞层面改变,有助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可对患者的脑脊液、血液、咽喉分泌物、大便等进行病毒分泌,分离结果阳性即可确诊。
本病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因此检查的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等,可对此此病的诊断指明一定的方向。
本病患者会存在发热现象,当感染加重时,体温随之增高,因此需要进行体温监测。使用常规体温计进行腋下测量即可,对于此病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夏秋季流行,小儿居多,一家中多人发病等有参考意义。有近期内本地区流行的资料在诊断上尤有价值。
一些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如口腔内疱疹、胸痛或肌痛、心肌炎、脑膜炎、特殊皮疹等对协助诊断均有价值。白细胞总数正常、双峰热等也有一定参考意义。当新生儿有任何流行性的严重疾病,以及新生儿突然发生心肺功能严重障碍时,均应考虑柯萨奇病毒感染的可能。在夏秋季遇原因不明的发热和(或)皮疹,特别当患者为婴幼儿时,也应怀疑柯萨奇病毒感染。
因健康人群的肠道内常有此类病毒,如仅在患者的粪便或肛拭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时,不能凭此而即下结论,宜以下列几点为确诊依据:
从患者的各种体液或分泌物如脑脊液、血液、疱浆液、胸腔积液等,或尸检脏器如心、脑、肝、脾等中分离出病毒。
用双份血清作中和试验(或其他血清学检查),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
在患者中的病毒分离率远高于未接触患者的正常对照组。
无其他已知病原体能引起此类综合征,而从患者的咽洗液、咽拭、粪便、肛拭等之中却能重复分离到同一病毒,并从周围接触者中也检出相同的病毒。
也可表现为发热、丘疹、斑丘疹、水疱等症状,也可进行传染。埃可病毒疹也可为发热后起疹,向心性分布,斑疹或斑丘疹,细小不融合,数天内自行消退。柯萨奇病毒疹,往往倾向于有小水疱,患者多见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在咽部、前膊、软腭、扁桃体。颊部出现淡灰白色丘疹或水疱,周圈绕以红晕,破后可形成溃疡等,从病人咽分泌物、疱液、大便、脑脊液中可分离出病毒,以及血中检出特殊的补体结合及中和抗体即可将二者鉴别。
柯萨奇病毒疹无特异性疗法,治疗多使用抗病毒药物,也可配合维生素C一起使用。此外,继发细菌感染时候可使用红霉素软膏。
阿昔洛韦为一种合成的嘌呤核苷类似物。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各种感染。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脱水、精神异常者慎用;电解质紊乱者慎用。
为抗病毒药物,对于此病具有一定的效果。对更昔洛韦过敏者禁用。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禁用。
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对于本病具有疗效。如患者患有半胱氨酸尿症、痛风、高草酸盐尿症、草酸盐沉积症、尿酸盐性肾结石、糖尿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血色病、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镰形红细胞贫血等症状慎用。
以祛湿、干燥、止痒、保护肌肤和预防继发感染为原则,可外涂炉甘石洗剂、1%~5%阿昔洛韦软膏、1%更昔洛韦软膏等,如继发感染,可外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
柯萨奇病毒疹无需手术治疗。
柯萨奇病毒疹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预后良好,可以治愈,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患者应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组织学检查、血常规检查等。
柯萨奇病毒疹一般可以治愈,预后良好。
柯萨奇病毒疹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但若患者为婴幼儿,且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建议患者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组织学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用以调整治疗放案及用药方案。
柯萨奇病毒疹的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充足、营养丰富、营养均衡即可。
柯萨奇病毒疹的护理应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禁止患者搔抓患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等。患者自己也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病情,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
患者或其家属需要了解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维生素C、红霉素软膏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
禁止患者搔抓患处,抓破可能会导致继发感染。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积极锻炼身体等。
除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外,患者自己也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病情。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并将其告知医生,以调整自身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
患者在服用阿昔洛韦等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头痛、关节痛等症状时,需及早就医。
预防柯萨奇病毒疹就应积极预防柯萨奇病毒的感染,主要需保持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措施,都可以对此病的预防起到一定的效果。
保持饮食卫生,保证食物的卫生。
避免接触感染者及其呼吸道飞沫的接触物。
公共场所戴要口罩。
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积极锻炼身体。
5019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430.
[2]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65.
[3]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0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