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感染是由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侵犯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眼结膜、泌尿道和淋巴结。主要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次为眼部和胃肠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约半数患者为隐性感染。婴幼儿易患腺病毒肺炎,病情重,病死率高,无特效治疗。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毒由呼吸道和眼结膜分泌物、粪便及尿排出体外,经呼吸道、密切接触及粪-口途径传播。
感染人体的腺病毒可分为A、B、C、D、E、F、G七个亚群,包括57种亚型。不同亚群、不同亚型的病毒在人体感染的部位不同。
常见病原为1、2、3、4、5、6、7型。
主要由3型和7型引起,多见于儿童,可继发于麻疹后。
最常见的病原为3和7型,但1、2、5、6及14型亦可引起。
滤泡性结膜炎主要由3型及7型引起,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主要由8、19及37型引起。
主要由7、11、21型引起。
常见于3、7、12型。
亦可引起心肌炎、心包炎、中耳炎、脑炎、脑膜炎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腺病毒可在人体的扁桃体、淋巴和肠道组织中长期潜伏存在,其中C组中1、2、5血清型经常引起呼吸道感染。此外,也可引起消化系统、眼部、神经系统等感染。
腺病毒中约有二十余种血清型可感染人类,病毒对热和酸不稳定,由于不含脂质,对胆盐等脂质溶解剂抵抗力强,故能在肠道中存活。不同亚型可引起不同感染,人类腺病毒C组、E组和部分B组病毒通常感染呼吸道,其他部分B组感染泌尿道,A和F组主要感染胃肠道,D组主要感染眼部。
老年人及婴幼儿、器官移植术后的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本病。
如常去潮湿、闷热等聚集地,人多的泳池等地。
指南显示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腺病毒,但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较易感染。腺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疾病,但也可感染消化道、泌尿系统、眼、心肌等部位而引起疾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较高。
本病可经呼吸道、密切接触及粪-口途径传播。
因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毒侵袭。
易接触传染源。
腺病毒暴发主要集中在高度密闭、拥挤和潮湿的环境。而腺病毒也能在污水、游泳池和尘埃中稳定的存活,经空气或水源(游泳池水)传播,游泳是腺病毒感染传播的危险因素及传播途径。
腺病毒感染后容易激活,可导致迁延性感染。
腺病毒易侵犯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眼结膜、泌尿道和淋巴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咽痛、发热),其次为眼部感染(眼刺激症状、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可有血尿,少数患者可见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还可继发支气管炎或慢性肺炎。
急性发热起病,轻者微热(体温<37.5℃),高者可达41℃,同时伴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咽痛,乏力、恶心,少数有头痛、头晕,个别出现腹泻。
多数患者持续高热,在38.5℃以上;咳嗽加重,咽部症状明显,同时伴呼吸急促、胸闷。
急性起病,高热,可达39~40℃或更高,咽部充血,疼痛明显、眼睛发红显著,眼分泌物少,颈部、耳后及颌下的淋巴结常肿大;有时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
眼刺激症状(眼睛有痒、刺痛、异物感或畏光、流泪),眼分泌物增多。
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血尿或肉眼血尿。
腹痛、腹泻。
患者可有卡他性结膜炎、红色丘疹、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发病3~4天后出现嗜睡、萎靡,有时烦躁与萎靡相交替。
腺病毒感染导致肺炎后,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腺病毒感染颅脑,尤其是21型腺病毒感染,容易导致脑炎,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瘫痪等症状。
患者出现相应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应该及时就诊,尤其是老人、小孩、长期接触肺炎病人者或经常游泳者,通过腺病毒核酸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腺病毒感染需要和普通上呼吸道感染进行鉴别。
有发热、咳嗽、咽痛、眼分泌物增多,需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血尿、头痛、意识障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到感染科就诊。
如果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可以去呼吸内科就诊。
如果有眼刺激症状和分泌物增多,可以去眼科就诊。
如果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以去消化内科就诊。
如果有尿急、尿频、排尿困难及血尿症状,可以去肾内科就诊。
有无以下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眼刺激症状、分泌物增多?
症状持续多久了?
最近有去人多的地方游泳吗?
家里人有相似的症状吗?
最近吃过什么药,有无药物过敏?
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降低或正常,合并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减少,减少的程度与病情有一定相关性,多数患者单核细胞比例升高。
部分患者可有镜下血尿。
急性期患者咽拭子标本应用巢式定时定量PCR法,检测腺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
采用ELISA法、免疫荧光试验和抗体中和试验检测血清腺病毒特异性抗体。急性期血清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腺病毒特异性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
肺炎患者表现为肺实变和渗出影,一侧肺或双肺结节状、斑片状、小片状或大片状的实变影,病变中心密度较高,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部分患者在实变影周围出现斑片状、小片状、大片状或云絮状渗出影。个别可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多为单侧。
发病前8天内与腺病毒感染者病例密切接触。
发热、咳嗽、咽痛,眼刺激症状,分泌物增多,血尿等。双侧或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咽部充血,肺部听诊可闻及啰音。
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或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单核细胞比例升高。
胸片可表现为结节状、斑片状、小片或大片状实变影。
除发热、咳嗽,血常规、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外,多伴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等,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表现。部分腺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病情可进行性加重,胸部X线检查可出现明显实变影。
目前尚无明确针对腺病毒的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为对症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应用抗感染药物,积极治疗并发症。
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体温高于38.5℃,给予冰敷、酒精擦浴、降温毯等物理措施降温,效果不佳者可予化学药物降温;咳嗽剧烈者给予镇咳药;大量出汗者注意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西多福韦、利巴韦林,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成人推荐甲泼尼龙,同时给予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并注意骨缺血性改变和继发感染。
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可酌情使用。
合并感染者可使用阿奇霉素或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
早期可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等口服中药制剂,也可使用痰热清、热毒宁、清开灵等静脉用制剂。
对于少部分危重症患者,需要进行呼吸支持治疗,避免肺部通气功能障碍,临床注意监护,若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应及时处理。
腺病毒感染近10年来没有明显流行,病情减轻,病死率为5%以下。目前无明确针对腺病毒的特效治疗,非重症预后较好,如果症状较重,则预后较差。
腺病毒感染症状较轻者预后较好,可以治愈;症状较重或未及时治疗病程迁延者,预后较差。
腺病毒感染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影响寿命,如果出现严重感染,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腺病毒感染会有可能继发支气管炎、肺炎、脑炎、脑膜炎,若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易发生股骨头坏死或继发感染。
腺病毒感染治疗结束2周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腺病毒核酸。
患者注意避免进食辛辣食物,一定要戒烟,多食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可以多进食食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等,增强个人免疫力。
先病毒感染患者应注意环境通风,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病情减轻后坚持锻炼,少去人口密集、湿热等地,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时刻注意有无复发迹象。
室内多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及抵抗力。
勤洗手、勤消毒、勤洗个人衣物。
注意防寒保暖,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与患者密切接触者注意身体有无不适,及时行腺病毒核酸检测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腺病毒暴发主要集中在高度密闭、拥挤和潮湿的环境。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少去人口聚集处,注意室内空气流通、积极锻炼、增强个人体质。
少去聚集性场所及人多的游泳池。
密闭室内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养成运动的习惯,多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多吃蔬菜及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补充所需营养。
冬春季节及流感频发的季节应该要佩戴口罩。
饭前便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4925点赞
[1]全军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新突发传染病中西医临床救治课.腺病毒感染诊疗指南[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7):529-534.
[2]李兰娟,王宇明.感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谢立,杨旭辉,陈恩富.腺病毒感染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5(3):262-26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