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痣是正常皮肤组织错误组合与排列形成的瘤状物,是表皮、真皮及表皮附属器所构成的器官样痣,主要成分为皮脂腺。初期表现为蜡样、橙黄色或黄褐色的无发斑块,逐渐增厚后形成疣状物。皮脂腺痣通常进行手术治疗或者冷冻等物理治疗,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皮脂腺痣的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HRAS或KRAS基因有关,多数患者的皮脂腺痣组织存在HRAS基因突变,导致皮脂腺痣的发生。
皮脂腺痣通常出生时或者出生不久后发生,新生儿发病率达0.3%,男女发病相当。
HRAS基因突变的婴儿出现皮脂腺痣的几率较高。
皮脂腺痣的早期症状是无毛的斑块,中期时皮损肥厚呈疣状,晚期皮损呈疣状、质地坚实,呈褐色,严重者会并发多种皮肤肿瘤、线状皮脂腺综合征等疾病。
婴儿时期皮脂腺尚未发育完全,皮损为稍微隆起的无毛的斑块,黄色或者褐色,有蜡样光泽。
青春期因皮脂腺充分发育,皮损肥厚呈疣状、结节状或分瓣状。
老年期皮损多呈疣状,质地坚实,呈褐色。由于皮脂腺体增生的结果,在斑块中可发生结节。
一般发生在成年以后,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乳头状汗管囊瘤和毛母细胞瘤样增生,其次为外毛根鞘瘤和皮脂腺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基底细胞癌,其他如鳞状细胞癌、皮脂腺癌、小汗腺汗孔癌和鞘癌等。
患者皮脂腺痣比较广泛,呈线状分布、同时伴有脑部、眼部或者骨骼缺陷,脑部缺陷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发作及半侧脑症。骨骼缺陷常表现为骨骼发育不全、身材矮小及佝偻症。眼部缺陷表现为眼组织缺损。
皮脂腺痣早发现、早治疗对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出现皮脂腺痣的临床症状,需要及早就医,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预防肿瘤的发生。此外,需与幼年黄色肉芽肿、疣状痣等疾病相鉴别。
身上出现不规则斑块,尤其是出生或者出生后不久出现,呈蜡样、黄色或者褐色,应及时就医。
出现皮脂腺痣的患者应该就诊于皮肤科。
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是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大?
家里有血缘关系的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眼部有不舒服的症状吗?
骨骼发育正常吗?
皮肤组织病理学,切除大约黄豆大小一块组织,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皮损出生时就有或者出生不久后发生,偶尔见于成年人。
好发在头面部。
皮损是略高出皮面的淡黄色至黄褐色圆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斑块,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无毛发。头面部以外的皮损多呈线状分布。青春期损害呈多呈疣状、结节状或者乳头状增生。
皮肤组织病理发现真皮内可见大量成熟皮脂腺的小叶,无皮脂腺导管,真皮深层常可见顶泌汗腺或者基底细胞样细胞条索构成的毛囊胚胎结构。
根据发病年龄、皮疹好发部位及表现诊断不难。有时需与幼年黄色肉芽肿、疣状痣、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区别,此时需做病理检查。
皮脂腺痣属于良性疾病,但存在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通常会进行手术治疗或者冷冻等物理治疗,治疗周期一般3~6个月。
本病暂无有效药物治疗。
手术切除为首选的治疗方法,由于皮脂腺痣可能会发展为基底细胞癌及其他良性的或者恶性的肿瘤,因此皮脂腺一般建议在青春期切除,手术切除要足够深,达大汗腺部位。
冷冻治疗适合比较小、表浅的皮损。
电灼、电干燥术适合较小皮损或者青春期前皮损比较浅的患者。
CO2激光具有较深的穿透性,治疗范围应稍微超出皮损,防止复发。
皮脂腺痣经过手术治疗或物理治疗后通常可以痊愈,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治疗结束后需要患者定期复诊。
皮脂腺痣经积极治疗后可以完全痊愈,患者不必担心。
皮脂腺痣并非为严重疾病,治愈后不影响自然寿命。
激光或者冷冻治疗一般2~3个月复诊一次,手术治疗一般3个月复诊一次。
皮脂腺痣的患者无特殊饮食注意事项。
皮脂腺痣患者平时注意不要反复搔抓患处,对于治疗晚的患者加以心理疏导,防止自卑等心理问题,手术后的患者注意保护伤口,防止感染。
保持皮损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平时注意不要反复搔抓刺激患处。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若皮脂腺痣未切除,平常应密切观察皮损是否发生变化,若出现快速增长或溃疡要及时就医。
皮脂腺痣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针对预防措施。
4610点赞
[1]赵辩主编,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4
[2]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