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是一个铰链关节,是单位面积上承受压力最大的关节,易发生扭伤,踝扭伤多在运动时产生,也可由行走不当、外力作用、韧带松弛等导致。踝关节周围主要有内侧的三角韧带(包括舟胫韧带、跟胫韧带、距胫前韧带和跟胫韧带)和外侧的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踝关节扭伤一般主要指这些韧带的损伤。韧带是结实有弹性的组织束,有助于稳定足踝。韧带将足踝骨固定在一起,但允许距骨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活动范围太大时,可能就会出现扭伤。
根据踝扭伤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在损伤区周围有轻度水肿,并存在压痛和活动受限。这种情况下韧带过度拉伸,但没有撕裂。
在损伤区周围存在严重的水肿,负重常常伴随着疼痛,伴主动活动困难,韧带部分还会撕裂,会导致长时间的疼痛和肿胀,还可能会有瘀伤,这是撕裂导致的皮下出血。
除Ⅱ级扭伤表现外,踝关节韧带完全撕裂,受伤时可能听到断裂声。这种程度的扭伤会导致重度疼痛、肿胀和瘀伤。
大部分脚踝扭伤发生在运动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大量的跳跃动作,如篮球、足球、排球比赛等,会增加扭伤的可能。在下台阶或高低不平的路上行走时,躁关节处于面屈位,若遭受内翻或外翻暴力,使踝部韧带过度牵拉,可导致韧带部分损伤或完全断裂,也可导致韧带被拉长、撕脱骨折、躁关节或下腔排联合半脱位、全脱位。若急性韧带损伤修复不好、韧带松弛,易致复发性损伤,导致躁关节慢性不稳定。
足踝处的韧带撕裂或过度拉伸、行走不当、外力作用是导致踝扭伤的主要病因,如车祸、运动等,足踝外侧肌肉较弱,会增加扭伤的可能。
足踝扭伤是行走过程中受力不当诱发,当足踝的关节超过正常的活动范围之内,它周围的结构就会受到牵拉,从而会出现一些撕裂伤,引起关节周围的一些组织,比如韧带或者肌腱等发生损伤就会造成关节损伤。对于一些足踝受伤的患者,更可能会出现一些扭伤的现象,平时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在某一次进行锻炼之后也会增加扭伤的几率。对于一些关节比较松弛的人,也会容易扭伤足踝。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的运动损伤,约占所有篮球运动损伤的40%。
据估计踝关节扭伤的发病率可高达急诊室就诊患者的10%,每天30000人中就有一例踝关节内翻损伤发生,每年约200万人发生内翻损伤。
踝关节扭伤可发生很多运动中,在某些特定的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男女比例大致相同,高发年龄为10~19岁,高达60%的患者出现外踝扭伤长期后遗症。
因为女性喜欢穿高跟鞋,踝部的位置比较高,并且身体的重量主要压于前足部位,很容易导致踝关节部位的稳定性减弱,在走路时很容易出现足踝扭伤的情况。
因为老年人踝关节周围的韧带关节囊出现了逐渐的退化情况,从而导致踝关节部位的稳定性明显的减弱,在走路的过程中,如果路面不平,很容易出现足踝扭伤的情况。
在一些特定的运动当中,如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会导致出现踝扭伤的现象,其中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的运动损伤,约占所有篮球运动损伤的40%。
踝扭伤会引起局部的疼痛、肿胀,以及明显的功能障碍和皮下瘀斑,损伤比较严重的还会出现关节的脱位,有的患者会出现局部的青紫、瘀斑。踝关节扭伤之后,周围的韧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会产生一些炎症性细胞因子,这些因子会刺激周围的神经,引起局部明显的疼痛。
会导致踝关节出现疼痛,并伴有肿胀,随后会出现压痛点,活动后疼痛加剧。
比较严重时,会出现脚踝肿胀严重、疼痛剧烈,会伴有一下皮下出血,形成一些瘀斑,是一种韧带损伤之后出血渗透到皮下的现象。
患者踝扭伤轻度可导致踝部疼痛、压痛、不同的肿胀、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关节脱位、撕脱骨折、韧带断裂。
患者可能会影响到活动功能,在活动中会出现疼痛,后期会因引起踝关节炎,会出现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
患者外伤后肌肉出血、皮下出血或周围渗出,形成团块、水肿。
踝扭伤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及其重要,尤其对于高危人群,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对于有疑似此病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发现患者出现长时间疼痛、瘀伤、无力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者疼痛不能缓解,并且持续加重,严重影响肢体功能,足部出现麻木、感觉异常,关节活动出现响声、肌腱断裂,有骨畸形、骨摩擦音,怀疑有骨折可能,需要立即就医。
当出现脚踝疼痛、肿胀、皮下瘀斑以及运动受限等症状时,优先考虑去骨科或急诊科就诊。
受伤过程、症状是怎样的?
受伤后做了哪些处理?
既往有没有踝关节扭伤的病史?
曾进行过哪些治疗?
受伤后能否行走?
医生在检查的时候,通过视诊、触诊等明确疼痛部位,判断有无骨折。医生可借助一些查体方法,如前抽屉试验、内外翻应力试验等明确内外侧韧带有无损伤。
将踝关节内翻,检查外侧韧带损伤(足内翻时,踝关节外侧活动范围是否变大或松动),再将踝关节外翻以检查内侧韧带损伤程度。
一手握住踝关节上端向后推,同时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检查是否活动范围变大(和未受伤一侧比较)。
该检查方式主要是为了排除患者是否存在骨折,当骨折移位不明显或者存在不完全骨折时,X线难以诊断需要通过磁共振(MRI)和CT检查鉴别。
主要是用来确定是否存在韧带损伤,以及评估韧带结构和软组织撕裂的范围。
检查损伤部位是否疼痛,出现音响,伤部是否迅速肿胀,关节是否能作超正常范围的内、外翻活动,关节间隙是否加宽等可以诊断。
高频超声能较清晰地显示踝关节的软组织、肌肉、韧带及骨皮质表面情况。
如果发生骨折,并不单纯的发生疼痛,骨折之后会出现骨擦音、骨擦感,而且也会导致关节发生畸形,还会出现皮下淤血,严重时患者行动受限。想要正确判断是发生了扭伤,还是发生骨折,需要及时到医院拍摄X线片,这是最正确的方法。
踝扭伤患者早期应制动、抬高患肢、冰敷,减少进一步损害,减少肿胀及疼痛的程度,部分合并韧带、肌腱损伤的需要应用夹板或支具进行固定。若韧带完全断裂,导致关节脱位、骨折或神经血管损伤,需手术治疗。
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外敷、口服等。疼痛较严重时使用止疼药特别处理,减轻疼痛。部分患者喜用预防性抗感染类药物,但临床中不建议使用。
如红花油、云南白药喷雾剂,不建议揉搓患区,以免增加肿胀程度。还可以使用扶他林、三七胶囊、舒筋活血片等药物。
手术适应症为踝关节扭伤在外踝韧带严重损伤,以及出现踝关节不稳或其它关节损伤,特别是关节囊撕裂等情况时,就需要及时做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同时如果采取一般措施,踝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没有缓解迹象,就也要尽快手术。但手术后所需恢复时间较长,患者就要坚持卧床休养,并定期复查。
韧带完全断裂合并踝关节不稳定者,或有小的撕脱骨折片,可采用石膏靴固定4~6周。若有骨折片进入关节,可切开复位,固定骨折片,或直接修复断裂的韧带,术后用石膏靴固定3~4周。
对反复损伤副韧带松弛、踝关节不稳定者,宜长期穿高帮鞋,保护踝关节,后期可致踝关节脱位,关节软骨退变致骨关节炎,可采用关节成形术治疗。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
韧带完全断裂者应用石膏固定。外侧副韧带断裂或合并撕脱性骨折者,足外翻位以U形石膏固定。三角韧带断裂者,可用U形石膏于内翻位固定,4~6周后解除石膏,逐步下地活动。
多做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力量练习。
踝关节是多方向活动关节,扭伤后造成的韧带损伤处理不恰当,韧带不愈合或延长愈合,可造成关节运动不协调、软骨损伤,引起关节永久损害,造成终身残疾。大部分人是Ⅰ级或Ⅱ级损伤,预后相对较好,可完全愈合,不留后遗症,Ⅲ级损伤较重,治疗时间久,恢复后有可能遗留后遗症。
踝扭伤Ⅰ级和Ⅱ级损伤可痊愈,Ⅲ级损伤可能有后遗症。
通常踝扭伤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如康复锻炼效果不佳,可能会导致脚踝活动障碍或残疾。
患者做完手术后就可以做进行一次复诊,术后3周复查一次,以后每个月复查一次。
术后3个月应观察踝关节负重后局部的感觉情况,应根据不同的阶段评估病人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踝扭伤患者日常饮食宜清淡、营养均衡,多食用含动物蛋白食物、植物蛋白食物、维生素、含矿物质的食物。
扭伤后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多食用动物蛋白食物、植物蛋白食物、维生素、矿物质含量较多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踝关节扭伤后可进行适度功能锻炼,如趾头屈伸运动,避免下地行走,以免损伤及出血加重、后期组织粘连。踝关节扭伤后韧带损伤较严重,且半月板脱位情况下,可给予石膏固定一段时间,应注意血运情况。
踝扭伤后不要自行摆弄足踝,应先用弹性绷带将踝关节固定,于伤处外敷冰块,用绷带固定冰袋和踝关节,不需活动它时就把受伤的踝关节抬高,至少要比腰部高,来保证足踝部血流畅通。
如果需要行走时,要拿拐杖辅助走路,受伤的足可完全不着地,或在不痛的范围内略着地支撑体重。但足趾先着地,因为这样足底朝下时容易再发生内翻性扭伤,必须像正常走路一样,让足跟先着地,然后才整个足掌着地。
冷热交替式水疗对足踝崴伤也有治愈效果,先将患部浸在摄氏38~40℃,不痛的范围内活动4~6分钟。立刻改浸在摄氏10~16℃冷水中1~2分钟,再回到热水中活动。如此冷热交替各做5次,最后一次须浸在热水中。
踝扭伤主要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平时应注意生产生活安全,尤其活动前应做准备运动和热身,加强足踝部的锻炼。
生活中踝关节扭伤的预防,如因为地滑、下楼不注意或自己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这些情况往往以增强安全意识为主。
踝关节扭伤是在运动场上发生,如在对抗性运动足球、篮球运动中出现,这些运动踝关节扭伤的最常见的预防方法是一定要做好热身,在做好热身以后,关节柔韧性会变好,整体肢体的协调性也会增加,起到预防踝关节扭伤的作用。
对再扭伤的预防,如运动爱好者或是运动员,在踝关节扭伤之后再参加运动,还会出现反复扭伤或近期有扭伤恐惧的情况,这种情况要检查和排除是不是有韧带失效、韧带松弛,甚至断裂的情况,如果有这种结构性异常,需要治疗,要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分为两部分,可增加踝关节周围的力量来帮助踝关节提高稳定性,也可增加平衡性的功能锻炼来加强患者的本体感觉,这样也会达到预防扭伤,甚至预防扭伤后再扭伤的过程。
4632点赞
[1]陈效平,汪健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77-679.
[2]田伟.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213-1215.
[3]姜虹.骨外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342-344.
[4]刘长江.踝部扭伤怎么办[J].保健文汇,2019(12):9.
[5]董健.踝部扭伤早期冷敷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7,26(08):150-15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