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鼓膜破裂常由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所致,多为器械伤及气压伤。颞骨骨折累及鼓膜、耳内异物等也可引起鼓膜破裂穿孔,鼓膜破裂时,会突然出现不同程度的耳痛、听力减退、耳鸣、眩晕和耳闭塞感;患者擤鼻时可感觉耳内有气体溢出。要消除创伤因素,可以用干燥疗法,也可试用糖皮质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神经恢复等药物治疗,如B族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等,必要时可手术治疗。耳鼓膜破裂早期治疗有望恢复,若病期已久,则保守治疗很难有效,需行鼓膜修补手术治疗。整体预后与外因损伤的程度和预后有关,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因鼓膜位于外耳道底部,结构菲薄,受到外力冲击后极易穿孔、破裂,多发生在鼓膜紧张部,耳鼓膜破裂常由直接外伤或间接外伤引起。
多见于用硬物挖耳,取耵聍或外耳道异物时刺伤鼓膜,颞骨纵行骨折、外耳道动物性异物亦可直接损伤鼓膜。
多为空气压力发生急剧变化所致,因鼓膜具有感音和声音传导功能,当外界空气猛烈震动产生爆震波和气流冲击时,迅速传至外耳道内致鼓膜破裂,如掌击耳部、巨大爆破声、高台跳水、潜水等。
国内外相关报道暂无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挖耳习惯不良者,意外造成耳鼓膜破裂。
耳部受到外伤者。
从事高台跳水、潜水工作者。
耳鼓膜破裂后即出现耳痛、耳鸣、听力减退、耳内堵闷感,或有外耳道流血、流血水样液体(脑脊液),严重病人有头昏、头痛、眩晕等症状,可出现中耳感染、外耳道病变、中耳粘连、内耳损害等并发症。
单纯鼓膜破裂外伤表现为突发耳痛、耳闷、耳鸣伴听力减退,外耳道少量出血。
气压伤时可由于听骨强烈运动导致内耳受损,出现眩晕、恶心及混合性耳聋。合并骨骨折时,则有耳出血、脑脊液耳漏表现。
耳鼓膜破裂者可引起头晕、易疲劳、情绪不稳定、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血压升高、心悸等心血管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消瘦等消化系统症状;在接触冲击波时,还可引起除听觉器官以外其他部位的急性损伤。
鼓膜破裂发生感染,炎症侵犯中耳,若有胆脂瘤形成,会造成中耳病变,清理不当继而可能会造成面瘫。
由于鼓膜修补术是在耳道内进行,可能会造成外耳道损伤,最后演变为外耳道狭窄或外耳道粘连。
如果鼓膜破裂较大,手术可能会造成中耳粘连。
鼓膜修补术后可能会造成内耳损害,表现为术后或术后几天出现听力丧失情况,原因不明,情况较为罕见。
依据急性耳创伤暴露病史和突然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优先考虑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如耳镜检查、听功能检查等,耳鼓膜破裂还应注意与神经性耳聋、急慢性中耳炎、精神性耳聋相鉴别。
患者具有急性耳创伤暴露病史,且有突然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确诊为耳鼓膜破裂者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不适反应或全身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其他部位的急性损伤,可到相应科室就诊。
是否遭受了什么外伤?或从事什么职业?
耳聋、耳鸣的时间?
目前耳聋的程度,耳鸣的性质?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有无用硬物挖耳等不良习惯?
耳鼓膜破裂发生于创伤源侧,多为紧张部破裂,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残余鼓膜充血或血痂附着,出血较多者外耳道和鼓室内有积血或血痂,破裂面积较大、损伤较重者可见脱位的听小骨或鼓室黏膜损伤。
为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
严重创伤者必要时可行高分辨率CT或MRI,以了解鼓室、内耳道、颞骨病变等情况,有颅脑外伤者应在神经外科的配合下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白细胞计数,判定有无细菌感染。
当耳部遭受直接外伤或空气压力急剧改变时,出现剧烈耳痛、昡晕、耳鸣、突然耳聋时应怀疑有鼓膜破裂。
检査时,外耳道有少许鲜血或血块。清除外耳道血液及耵聍后,若能看到鼓膜的不规则穿孔则诊断无疑。
本病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需注意与神经性耳聋、急慢性中耳炎和精神性聋加以鉴别。
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感染、药物中毒、遗传、年龄老化及自身免疫、听神经病均可引起该病,根据有无急性创伤病史可与之鉴别。
中耳炎源于细菌以及病毒的感染,可由感冒、流感、鼻窦炎等疾病引起。感染时,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或者引起咽鼓管充血和肿胀,从而使渗出物流通不畅,最终引起中耳感染的症状。症状与耳鼓膜破裂相似,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耳道流水或流脓等,根据外伤史也可与之鉴别。
多因生气或精神刺激诱发,精神性耳聋与器质性耳聋不同,后者是因为明显的疾病而引起的。精神性聋患者的听力系统器官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主要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焦虑)、忧伤、受惊等精神刺激因素,引起听觉神经通路内触突阻力增加,致使患者出现“听而不闻”的现象。而鼓膜破裂多因外伤导致,耳镜检查多呈现不规则裂隙状穿孔,据此可鉴别二者。
耳鼓膜破裂治疗周期一般3~4周,要消除创伤因素,可以用干燥疗法,也可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主要用干燥疗法,用酒精消毒外耳道后,清除外耳道内耵聍、异物、积血、血痂、污物等,然后再用酒精或4%硼酸酒精消毒外耳道,用消毒棉球轻塞外耳道口,深处积血难以取净时不必强取。禁止滴药及冲洗,嘱病人不要擤鼻,可给1%麻黄素液滴鼻。全身应用磺胺及抗菌药物,如受伤环境不洁,需用破伤风抗毒素。
耳道有流血或脑脊液耳漏时,不能填塞耳道,应注意颅脑外伤等情况,及时会诊。
耳鼓膜破裂后边缘内卷或外翻,可通过穿孔放入明胶海绵(浸少许抗菌液)将鼓膜边缘摊平后,其外面再用明胶海绵压平待其自行愈合。如已发生感染,应按中耳炎处理。
耳鼓膜破裂合并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感染时不需使用抗生素。
大多数外伤性穿孔可在3~4周内自行愈合,较大且经久不愈的穿孔可行鼓膜修补术。
耳鼓膜破裂多经3~4周可自行愈合,一般预后较好,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耳鼓膜破裂早期可以治愈,绝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获得治愈效果,消除损伤因素或治疗后可明显改善听力。
本病积极系统治疗,无并发症发生,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一般3个月或半年复诊,复诊时需检查电耳镜、听力学检查,注意患者听力恢复及鼓膜愈合情况。
耳鼓膜破裂无需特殊饮食调理,平时多摄入优质蛋白质,合理搭配营养元素,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即可。
耳鼓膜破裂的护理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如保持外耳道干燥,预防感染及术后护理等。病人可因耳鸣、耳聋而痛苦并产生焦虑心理,或因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产生悲观情绪。通过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反应。
行鼓膜修补术者,术后注意观察耳道有无出血及感染征象,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患者要正确擤鼻,防止涕液进入中耳腔,从而加重本病。
避免剧烈咳嗽,下蹲弯腰时需注意动作要协调,避免加重本病。
做好患者听力恢复情况的监测,治疗期间每周进行一次听力学测试,并做好记录。
多与病人接触,耐心倾听病人谈话,对重度耳聋病人,可选用写字板、手势、或肢体语言等交流方式与其沟通,帮助其解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耳鼓膜破裂多因直接外伤或间接外伤引起,预防应以养成良好的挖耳习惯及保护双耳为主,做好预防措施,多能减少耳鼓膜破裂的发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可用发夹、木签等硬物挖耳,取耵聍时应选择合适的用具,手法要小心适度,避免伤及鼓膜。
遇到爆破情况或进行跳水、潜水时,注意保护双耳,可用棉花或手指塞耳或佩戴耳塞。
航空及潜水作业者应行体检,如咽鼓管功能不良,应及时治疗,暂停飞行或作业。
4925点赞
[1]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8年制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7-148.
[2]孙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5-76.
[3]席淑新.陶磊.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97-9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