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同原因引起上食管括约肌高压、低压和松弛异常,引起口咽部的咽下困难,称为环咽肌功能障碍。其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肿瘤、咽喉部手术损伤等有关。环咽肌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为恢复吞咽功能、防止误吸、营养支持等。环咽肌功能障碍经过正规的治疗一般能治愈,不影响寿命,治愈后无后遗症,预后较好。
关于环咽肌功能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肿瘤、咽喉部手术损伤等均与该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脑血管闭塞性病变、脊髓灰质炎、假性球麻痹、脑血管意外、退行性中枢神经疾病、帕金森病、脑干损伤、迷走神经损伤、神经炎等可引起环咽肌功能障碍。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重症肌无力、甲状腺毒性肌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可导致环咽肌功能障碍。
如鼻咽癌、喉咽部肿瘤等侵犯是引起环咽肌功能障碍的一大原因。
如咽喉部大手术损伤、咽食管憩室、精神紧张导致的突发性功能失调等均可导致环咽肌功能障碍。
环咽肌功能障碍临床中较为多见,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本病好发于性情急躁或焦虑、多愁者。
吞咽困难是环咽肌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还有一些其他的症状,如进餐时咳嗽、误吸。还因为不能够吞咽食物,不能够消化,可能有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的状态。
口咽部的咽下困难常在吞咽的1秒以内发生,使患者感觉不能启动吞咽,或食团粘在或停在颈区(可能伴有疼痛)不能进入食管,以致重复的企图咽下或以手推赶梗塞的食团。如为液体则吞咽后立即经鼻咽部反流入气管(引起呛咳)或鼻腔,严重时唾液亦不能咽下而流口水。
咽下立即咳嗽,为食物或液体通过不完整的喉屏障进入气管,肺吸入可引起反复的肺炎、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在成年人,任何反复发生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感染,均应检査食管功能以确定它是否为肺吸入物质的来源。
患者因吞咽困难而避免进餐(畏食),或害怕吞咽疼痛及吸入而少食,终致体重下降,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可做为吞咽疾病的线索。
食物下咽时颈部有气过水声感。吞咽时伴有“咯咯”声提示咽食管憩室存在。声音嘶哑可因喉返神经受累所致。鼻音和发音困难发生于软腭或咽缩肌软弱时。
这种症状会干扰日常活动,难以控制。常见的焦虑症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和分离焦虑障碍等。
发作时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食欲减退、精力缺乏等。
是指吸入异物或口咽分泌物移位进入下呼吸道而导致的肺部炎症,最常见的吸入物是口咽分泌物、胃内容物等,主要发生在伴吞咽功能障碍的年老体弱者。
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咽下困难、进餐时咳嗽、体重下降,应及时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X线、食管镜、喉镜等检查,明确诊断疾病。本病需与咽食管憩室相鉴别。
患者出现进食时吞咽困难、进餐时咳嗽、吞咽液体时易呛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因吞咽困难而害怕进食导致体重下降应立即就医,避免营养不良。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不适反应或全身并发症,可到相应科室就诊。
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吞咽困难、进餐时咳嗽、咽部异物感)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体重下降、呛咳,情绪低落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
是否有基础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
通过连续观察吞钡时的口、咽和上段食管,可以诊断伴发口咽部咽下困难的神经疾病。
低顺应性灌注导管系统可记录压力的变化,用以评价咽部及上食管括约肌活动。可以正确记录吞咽后括约肌的收缩,以及记录舒张间期,可对环咽部的动态做出正确评估。
可检査咽下部及近端食管的病变,并能动态观察吞咽过程中的异常。
患者出现典型症状:进食时候吞咽困难,从而使进餐时间会延长,在饮用一些液体或者流质食物过程中容易发生呛咳可初步诊断为环咽肌功能障碍。
结合咽部和上食管括约肌测压:可测到环咽部和咽部压力波形,可知环咽部压力。
通过X线活动摄影技术:由此可以发现咽部动力紊乱(吞咽起动延迟,持续时间延长,反流或重复吞咽等),咽部淤滯,咽隐窝存留和误吸,进而可明确诊断。
为环咽部后壁膨出形成的憩室,常见于中年后期及老年人。在吞咽过程中,当咽肌收缩向下推进食物时,环咽肌的提前收缩导致提前回到静息时的收缩状态,以致将环咽肌横行纤维上方的咽后壁强行推出,形成疝囊。疝囊可逐渐扩大向下延伸,食物积存其内且不断增多,从而压迫食管。患者常吐出数小时前吞入的食物,但不带酸味(这与反胃吐出物不同),却带有腐烂臭味,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障碍、流涎和误吸现象。X线吞钡透视与拍片检查可获得明确诊断。
环咽肌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为恢复吞咽功能、防止误吸、营养支持等。病因明确者应进行针对性治疗,精神因素较重者应加强心理治疗,必要时可应用镇静药物。对于症状严重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可行食管镜扩张或探条扩张。若食管扩张无效者,可行环咽肌切断术。
对继发性吞咽困难者,首先确定引起环咽部吞咽异常的病因。对病因的治疗,症状可望缓解。帕金森氏病采用左旋多巴治疗后咽部及括约肌功能可得到改善。少数皮肤炎患者也可出现上食管括约肌松弛功能的异常,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治疗可能有效。
毒性甲状腺疾病所致的吞咽困难可在控制甲状腺功能后得到改善。大部分脑卒中引起的咽下困难可通过病情好转和重新的吞咽功能训练而改善。
在治疗期间,可以进食的病人应给予易于吞咽的固体食物,以防止食物误入,对于完全不能进食的病人应通过胃肠外营养、鼻饲或经内镜胃造口术(PEC)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可口服1%普鲁卡因溶液,或应用抗胆碱药如普鲁本辛等,以促进环咽肌松弛,有利于食物咽下。吞咽障碍一时难以解除者应行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盐与电解质的平衡。
对上食管括约肌高压和松弛不全的患者可应用探条扩张术,对以前颈部手术形成瘢痕者亦有效,但有Zenker憩室者禁用。
对大脑和神经肌肉问题所致者以及原发性咽喉肌功能异常、咽部憩室等可应用环咽肌切开术。有明显的胃食管反流者禁忌使用。
环咽肌功能障碍预后视病情程度和是否得到及时治疗而定。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可恢复日常生活及进食能力,治愈后无后遗症。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环咽肌功能障碍可于1个月左右症状消退。
环咽肌功能障碍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一般3个月复诊,复诊时需注意患者进食时吞咽困难、易呛咳症状是否改善,检查喉部肌肉恢复情况,是否已经去除致病因素,以便于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高热量饮食,保证水分的摄入,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日常生活中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粗糙、干硬刺激性食物。
摈弃不良饮食习惯,如嗜好辛辣刺激、过热、过冷、腌制的食物;嗜饮烈酒、浓茶;进食过快;暴饮暴食。
多饮水,保证充足水分的摄入,促进肌肉产物代谢。
患者日常应进食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进食时取端坐、头向前倾的姿势。同时应避免产生悲观情绪,进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进食时提供充分的进食时间及安静的进食环境。
进食时病人取端坐、头向前倾的姿势。
如发现病人口中有食物滞留,病人应侧卧,及时给予清除,以免发生误吸或窒息的危险。
做好口腔护理。
环咽肌功能障碍一般病程较长,治疗过程较缓慢,容易出现焦虑、暴躁等心理。因此,病人应认识到心理情绪波动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保持愉快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环咽肌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喉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要警惕该病的发生,要做到定期筛查工作,从日常生活中进行该病的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应培养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吃饭时精力集中,细嚼慢咽。摒弃不良饮食习惯,如嗜好辛辣刺激、过热、过冷的食物。
早期控制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并发症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出现症状,及早通过检查确定病因,以提高生活质量。
4889点赞
[1]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6-209.
[2]黄兆选.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4-405.
[3]席淑新.陶磊.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89-29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