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是指十二指肠处的静脉发生弯曲和扩张,多由肝硬化、肝外门静脉闭塞等各种门静脉高压和血管畸形引起。在临床中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比较少见,主要以呕血、便血为症状,出血量大时可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以手术、内镜和血管介入治疗为主。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病因主要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外门静脉闭塞、血管畸形。其静脉曲张的走行因病因不同而不同,在欧美肝外门静脉闭塞的发病率高,在我国和日本多见的病因为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
肝硬化可有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肝管阻塞等疾病引起,肝硬化可引起门静脉高压,易致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门静脉高压一般由肝硬化引起,少数继发于门静脉主干或肝静脉梗阻、慢性心衰、心包积液等因素,门静脉压力过高可导致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甚至破裂。
肝外门静脉闭塞通常也是由肝脏病变引发,根据血流方向,血液会回流到门静脉,从而引起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血管畸形主要指先天性血管发育不良的患者,由于血管发育不良,易出现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药物:服用对肝脏损害大的药物。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肝炎,会引起肝硬化,从而诱发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多伴随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好发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者最多,其次为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十二指肠降部者多,占70%以上。
长期吸烟、酗酒者。
长期服用对肝脏损害大的药物。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生活或是工作上的有严重精神压力者。
肝硬化患者。
直系亲属有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病史者。
先天性血管发育不良的患者。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缺乏特有的症状,随着内镜等诊断技术的进步,偶然发现的情况居多。以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作为最初的临床表现,呕血、便血的情况也有,约占70%,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出血量大时易引起休克,甚至是死亡。
静脉曲张破裂引发的呕血,一般是口腔、鼻、咽部等部位出血。
从肛门排出,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停留时间及出血量。
失血过多的情况下,会引发头晕、疲倦和乏力等症状。
休克主要是随着病情的进展,一旦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发生破裂,由于血流丰富,止血困难,出血量过大的情况下,会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血压降低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患者出现呕血、便血症状要及时就医,完善内镜、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给予手术或内镜下治疗,及时止血,防止失血过多引起休克。
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出现自觉全身乏力、面色苍白的症状的贫血患者,应就医明确贫血原因。
出现大量呕血、持续便血甚至休克者应立即就医。
患者可到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普外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
出现症状多长时间?(如呕血、便血、面色苍白等)
出现症状有什么诱因?(如近期口服什么药物、工作生活压力大等)
既往有什么病史?(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
近期有没有做过相关检查?(如胃镜、上消化道造影等)
在出血早期,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比容等可无变化,当出现贫血表现时,患者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常升高。根据检查结果可确诊是否有感染、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上消化道出血后,可出现血中尿素氮浓度增高,所以在排除了肾性尿素氮升高的因素后,监测血尿素氮的变化是判断出血是否停止的一项有用指标。
上消化道造影可作为定性诊断,造影常表现为息肉样或巨大皱襞样,可以将十二指肠静脉曲张与十二指肠溃疡、息肉及黏膜下肿瘤进行鉴别。
内镜下可以见到十二指肠肠壁静脉曲张,呈囊状或结节状隆起,色泽可呈蓝色或与周围黏膜一致,表面可有糜烂,覆有少许灰黄苔或血性物。
该检查可发现与十二指肠壁相连的血管异常扩张,在发生大出血时仍可发现异常的血管。还可确定肝硬化的存在、肝萎缩的程度和腹水的有无,以及出血期可确定造影剂有无从血管外漏。
该检查可以确诊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及血管有无出血,并在检查后可以进行栓塞术。
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甚至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完善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腹腔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显示十二指肠肠壁静脉曲张,或已经出现破裂,即可明确诊断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患者既往有溃疡病史,且会伴有上腹部节律性疼痛,完善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该类患者常有服用阿司匹林、抗生素等药物或饮酒、脑外伤等诱因,首发症状也可表现为呕血、黑便,但常有上腹部疼痛、反酸、恶心等前驱症状,行胃镜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弥漫性充血、水肿,多处有出血糜烂灶即可确诊。
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患者早期多以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为主要表现,随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出现消瘦、贫血、上腹部疼痛加重等症状,胃癌患者以缓慢、少量出血多见,少见表现为大出血者,行X线钡餐检查发现癌肿或在胃镜下看到胃癌的大小、形态,并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即可确诊。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可以治愈,主要通过手术、内镜、经导管介入等治疗,能够有效进行止血,改善呕血、便血症状。
本病一般无药物治疗。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可分为单纯曲张静脉结扎术、胃十二指肠切除术、门体分流术,其中最有效的是门体分流术,其主要目的是降低门静脉高压,从而降低再出血率。但是对于有肝硬化等基础病,合并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多病情较重或出现休克,行手术止血术后发生肝性脑病引起死亡者多,因此要慎重选择手术治疗,可选择其他治疗方法,待初次止血后再择期手术。
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有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组织粘合剂治疗和套扎治疗两种。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常用的硬化剂为乙氧硬化醇、乙醇胺油酸酯、聚乙二醇单十二醚等,药物的副作用及并发症少,有一定疗效,但硬化剂的注射对于直径过小的血管很难准确扎入,而且注射后局部易形成溃疡。组织粘合剂是一种快速固化制剂,当静脉注射与血液接触后即刻发生聚合反应,致使局部硬化。但是组织粘合剂对于过细的血管也很难准确的扎入,适合较粗大的静脉,能够迅速填塞血管腔,不易发生异位栓塞。内镜套扎治疗手法简单,临时止血效果好,是一种紧急止血的好方法,但是套扎要求将整根血管吸入套扎器的透明帽,才能完全结扎血管。因此对于过细的血管,套扎的将是十二指肠壁,结果会造成狭窄等并发症。而过粗的血管则不能完全套扎整根血管,这样就会出现套扎了血管的部分管壁,在血管上形成巨大的破口,导致致死性出血。
导管的前段进入十二指肠静脉责任血管,注入99%乙醇或使用不锈钢丝圈使静脉曲张内形成血栓以控制出血。栓塞治疗是低侵袭性治疗,与内镜治疗相比,不仅起到静脉曲张的局部治疗效果,还可阻断曲张静脉的血流,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全麻下外科手术,或内镜治疗由于大量出血,视野不清晰,硬化治疗有困难,加之顾虑硬化剂引起肾功能的损害等情况。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患者止血成功的病例预后较好,大部分患者病情是可以治愈的,能够保证正常的生活质量。如果不接受正规治疗,呕血、便血会引起大量出血,导致贫血,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患者经有效、正规治疗后多可治愈。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止血成功后多不影响寿命,大量出血者会危及生命。
对于不符合手术条件未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定期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或内镜检查,明确十二指肠局部静脉曲张情况,预防再出血。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患者尤其是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基础病的患者,应当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增加肝脏负担的食物。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吃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饮食量方面应当少食多餐,每餐不宜过饱,晚餐尽量少吃。
限制油脂的摄入,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烧烤及油腻食物等。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以促进伤口愈合、避免再次出血为主,还需对可引起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原发病进行有效监测和护理等。
需要注意护理伤口,注意伤口的愈合,避免伤口感染。
日常工作时应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工作压力过大。
胃镜检查:术后3个月需要进行胃镜检查,明确术后十二指肠局部情况。
肝功能、腹部CT:有助于明确肝硬化等原发病情况。
对于有其他疾病需要口服药物的患者,应注意口服的药物是否存在肝损害,若有肝损害但需长期口服的情况,应注意搭配护肝药物,避免肝损害影响肝功能。
由于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患者多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外门静脉闭塞、血管畸形等原发病,以及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方面的危险因素,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对于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原发病者,应当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病情加重引起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对于家族中有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
对于有以上原发病的患者应定期完善上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明确十二指肠静脉是否有异常扩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酗酒、不熬夜、注意排解生活压力,不暴饮暴食。
对于长期服用有肝损伤副作用的患者,需要搭配护肝药物,并进行定期肝功能检查。
对于先天血管畸形者,需要早期规范治疗。
4061点赞
[1]张泰昌.消化系统少见疾病[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9-11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