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髌骨脱位是指由于暴力因素导致髌骨从股骨滑车移位,失去正常关节解剖结构的疾病。外伤性髌骨脱位并不少见,骸骨在解剖生理结构上不稳定。一旦遭受外力,较易从股骨滑车向外脱位。外伤性骸骨脱位的方向取决于直接暴力的方向和膝关节状态。一般可分为外、内、上、下、关节内和课间脱位6种。若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可导致骨关节炎、关节腔积液、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后尚可。
外力作用导致髌骨向外侧脱位。
外力作用导致髌骨向内侧脱位。
外力作用导致髌骨向上侧脱位。
外力作用导致髌骨向下侧脱位。
外力作用导致髌骨脱位在关节内旋转。
外力作用导致髌骨脱位在关节内旋转。
外伤性髌骨脱位的主要病因为暴力因素,主要是直接暴力,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明哪一类人群好发,所有人均可发生。此外,膝关节解剖异常和体型高大属于本病的诱因。
外伤是骸骨脱位的主要原因,有时亦存在潜在的骨骼、筋膜或肌肉结构的异常,如关节囊松弛,股骨外踝发育不良而骸骨沟变浅平,膑骨的活动度加大;或伴有股内侧肌肌力弱,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骸骨滑越股骨外踝;或在损伤时,大腿肌肉松弛,股骨被强力外旋、外展,或骸骨的内侧突然遭受暴力打击,可以完全向外脱出。当用力踢东西时,突然猛力伸膝,股四头肌的内侧扩张部撕裂而引起膑骨向外侧脱位。外侧撕裂面向内侧脱位极少见。在暴力作用下,股四头肌断裂或膑韧带断裂,膑骨可向下或向上脱位。有时可夹在关节间隙称为骸骨关节内脱位。
常见于股骨滑车发育不良或高位髌骨的患者,由于先天解剖机构异于常人在外力作用下易诱发外伤性髌骨脱位。
研究显示身高高和体重重都属于外伤性髌骨脱位的诱因。
外伤性髌骨脱位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约为11.19/10万人,10~17岁的青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复发风险是男性的三倍。
本病好发于军人、体育运动者,尤其是活动量较大的年轻人群。
外伤性髌骨脱位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畸形,皮肤可能会有淤斑,局部出现血点等情况,骨关节炎、关节腔积液、复发性髌骨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
脱位后膝关节疼痛剧烈,屈曲位弹性固定。
脱位处肿胀现象比较明显,可见局部肿胀、皮下淤血。
少数的患者膝关节出现弹力性的屈曲畸形,髌前有空虚感,在外关节的外侧可以触及到脱位的髌骨。
如果髌骨脱位以后不予理会,不能让拖累的髌骨回到原来的位置,除局部畸形,膝盖在身躯活动还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患者的行动。
常发生于老年患者,由于创伤导致关节不稳定,出现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骨赘形成,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和畸形。
膝关节内软组织损伤有液体渗出出现关节腔积液。
表现为反复复发的髌骨错位,患者在平时的伸屈过程中髌骨的轨迹出现异常,滑出应该处于它本来的轨道而导致疼痛,膝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或者上下楼梯行走时突然腿软。
当在暴力作用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及时就诊骨科,行体格检查、X线、CT明确诊断,注意与髌骨骨折和膝关节韧带损伤相鉴别。
当在暴力作用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确诊的外伤性髌骨脱位患者治愈后反复发生髌骨脱位应及时就医。
当在暴力作用后出现膝关节不能活动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骨科。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
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近期受过外伤吗?
以前发生过髌骨脱位吗,有处理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患者膝部有无皮下淤血、肿胀,当把髌骨向外侧轻推、屈曲膝关节的时候,病人会恐惧、疼痛,为髌骨恐惧试验阳性,进行髌骨活动轨迹检查,检查的时候可以明显得查出髌骨不在自己该在的位置,滑出在外,在膝盖处做正常的屈伸时,表现出明显的疼痛,以及髌骨滑出在外的症状明显。
X线片可显示脱位的髌骨与膝部之间有不同程度肿胀。
进一步检查有无关节积液,关节软骨和韧带有无挫伤、淤血或撕裂。
外伤性髌骨脱位需要结合患者外伤病史,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的典型症状,以及影像学可见髌骨脱位表现作出诊断。
病人有外伤史,髌前肿胀明显,可有皮肤损伤、关节腔积液征,膝关节呈半屈状态,伸膝功能障碍。X线检查可明显看到髌骨骨折线,有骨块分离缺损表现,与外伤性髌骨脱位通过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病人有外伤史,受伤时可听到韧带断裂的响声,因剧烈疼痛而不能再继续活动,膝关节处出现肿胀、压痛与积液(血)、膝部肌痉挛,膝关节处于不稳地状态MRI检查可以看到膝关节韧带断裂,可与外伤性髌骨脱位鉴别。
外伤性髌骨脱位多数症状不严重且无并发症者可以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多数患者的治疗周期为4~8周。
适于脱位程度轻,无并发症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需要躺在医生的一侧,然后用手握住脚踝的地方,另一只手扶住膝关节的位置,将小腿牵拉开,这时候膝关节是一个伸直状态的,接下来医生用手将脱位的髌骨进行托举归位的操作,治疗完成之后还需要将治疗位置用石膏等物品进行固定。
髌骨内侧软组织损伤不严重,可以不手术,但是在急性肿胀期间一定要多冰敷,每隔2~3小时冰敷15分钟,在脱位的前6周注意支具0度固定,6周后去掉支具进行角度训练,着重注意的是避免在损伤期活动膝关节。
外伤性髌骨脱位一般多无药物治疗。
适于脱位严重的患者,髌骨二联手术内侧支持带是防止髌骨向外侧脱位最重要的韧带,提供了内侧张力53%~60%,而内侧带损伤后张力下降是髌骨脱位复发的最重要的原因。通过重建内侧支持带起到加固作用,预后较好。
通过修整髌骨外形,加深股骨髁凹,将周围软组织垫于其间,根据局部畸形各有不同,采用综合手术治疗,并尝试用股内侧肌移位加强内侧牵拉力量。将膝关节外侧挛缩的软组织松解,将膝内侧关节紧缩缝合并将股内侧肌止点移到髌骨外侧,手术创伤较大,但可以避免再次复发。
外伤性髌骨脱位一般预后良好。若局部挫伤较重,损伤了髌股关节软骨时,晚期可产生创伤性关节炎或外伤性滑膜炎。复位固定不良或延误治疗时机,股四头肌腱内侧腱膜之撕裂愈合不佳时,即产生膝部无力,甚则产生再发性骸骨脱位。
外伤性髌骨脱位经过及时有效的复位治疗几乎都能治愈。
外伤性髌骨脱位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外伤性髌骨脱位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膝关节影像学检查即可,若影像学显示痊愈后注意保护,每年进行影像学复查。
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外伤性髌骨脱位的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外伤性髌骨脱位患者注意清淡饮食,可以多吃一些水果,不要偏食,合理搭配膳食,以保证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注意补钙,促进患处恢复。
外伤性髌骨脱位患者的护理以卧床休息和复健运动为主,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膝关节的疼痛和肿胀有无缓解进行病情监测,家属注意多陪伴和安慰患者,避免出现抑郁心理。
外伤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后需多饮水,训练床上大、小便。因为患者术后由于麻醉、制动和术后疼痛的原因,术后1~3天内大小便需在床上进行,特别是双侧外伤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后1个月内必须在床上进行。
外伤性髌骨脱位患者恢复较好者,可以术后3天到4周以膝关节屈曲功能锻炼和下肢肌肉力量锻炼为主。术后第2天换完药后,即开始练习膝关节屈曲功能锻炼,到术后2周达到正常的屈曲角度。术后第2天开始练习伸直抬腿等功能锻炼,抬起高度离床面45°左右,坚持10秒为一组,然后再开始下一组动作。术后第3天膝关节佩戴支具可以下地行走,但是尽量循序渐进,判断的标准是避免出现膝关节肿胀。术后1月,在膝关节屈曲和肌肉力量正常后,可以尝试去掉支具行走,慢慢练习慢跑直至正常生活。
患者主要观察自身膝关节的疼痛和肿胀有无缓解,若病情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负重运动。注意治疗期间每月复查影像学检查监测髌骨脱位周围组织愈合情况。
部分外伤性髌骨脱位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手术存在畏惧心理,担心手术失败,对手术效果没有信心,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家属需及时给予温馨、热情的心理疏导,向医生询问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将手术的必要性、预后效果,及一些注意事项向患者解释清楚。
外伤性髌骨脱位术后患者可能有伤口渗血现象,若出血不止需及时呼叫医生。术后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复健,避免因疼痛不敢活动,容易发生粘连,不利于恢复。
外伤性髌骨脱位的预防主要是避免外伤,高危运动时注意穿戴护具,患者也要保持健康的体重,身材过于高大者发生外伤性髌骨脱位概率升高。外伤性髌骨脱位一般没有早期筛查方式。
尽量避免高危运动,如踢足球、滑雪、轮滑等,运动时注意穿戴护具保护膝盖。
运动前注意热身,做适当的蹲起运动活动膝盖,避免骤然活动出现损伤。
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身材,避免体型过于高大。
4370点赞
[1]高锋,乔巨峰,高飞,等.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的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J].医药前沿,2014,000(009):205-206.
[2]朴成吉.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青少年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006):7-8.
[3]戴毅,方钦正,赵家瑞,等.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治疗青少年髌骨脱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8,027(004):284-28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