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黏膜炎指发生在口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可逆炎症,临床表现为种植体颈部周围黏膜的红肿、探诊出血甚至溢脓等,病变局限于黏膜,不累及骨组织。其根本病因是种植体颈部周围的细菌感染。如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发展,引起种植体周围的骨丧失而发生种植体周围炎,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及种植失败。
种植体周黏膜炎的病因主要与种植体上的细菌微生物刺激和患者基础疾病有关,好发于口腔卫生差的患者,其中吸烟、糖尿病、牙周炎等均可诱导此病发生。
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造成种植体颈部周围菌斑堆积,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研究证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细菌感染与牙周炎的患病机制类似。
部分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可以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并且延迟创口的愈合。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则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率会提高。
种植体上部修复体修复不良、粘结剂残留、植入体与基台或牙冠适合性不好、口腔咬合过高、牙齿的邻接关系不良、食物嵌塞等因素都可以导致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目前认为吸烟会影响口腔局部血液循环、削弱机体的免疫力,烟雾和焦油都对牙龈和牙周组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容易诱发种植体周黏膜炎。
广泛研究表明,种植体周围的微生物种类与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的致病菌相似,提示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细菌可由牙周炎患牙转移而来。因此对牙周炎的患者实施完善的系统牙周治疗,对种植体周黏膜炎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好发于口腔卫生差的人、患有系统性疾病的人及牙周炎患者。
暴饮暴食而且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抽烟喝酒,且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的人,口腔内常常有大量细菌菌斑堆落,一旦植入种植体则会造成感染,引发黏膜炎。
糖尿病、肾上腺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红细胞增多症、贫血、白细胞疾病,都会导致细菌感染率增高,从而引发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部分牙周炎患者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牙周袋里的细菌容易移植到种植体上,因此发生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部分患者不能遵医嘱做好种植体周围的卫生维护,不能定期回医院复诊,更容易患病。
种植体周黏膜炎的临床表现为种植体颈部周围黏膜的红肿、探诊出血甚至溢脓等,但不伴有骨吸收。如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发展,引起种植体周围的骨丧失而发生种植体周围炎,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
因有炎症刺激,造成周围黏膜充血红肿。
探查种植体周围袋的深度,触碰出血。
如种植体黏膜充血、肿胀向深层组织发展,继续引发感染化脓,按压种植体周围牙龈,就会有黄色脓液从种植体与牙龈缝隙中溢出来。
种植体周黏膜炎进一步发展,会引起种植体周围的骨丧失而发生种植体周围炎,最终导致种植体稳定性丧失,从而松动脱落。
当种植体周骨组织全部丧失时,会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所以,种植体和天然牙的不同之处在于,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部分丧失时,种植体并不松动,一旦松动则意味着其周围的骨组织完全丧失,种植体已经脱落。
当出现种植体周围黏膜的红肿、探诊出血甚至挤压溢脓时,应及时就医,同时患者应向医生提供详细病情,通过种植体周围黏膜检查和探诊检测即可初步诊断。
患者发现种植体周围黏膜的红肿、疼痛不适或者挤压溢脓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患者发现种植体牙冠松动时应及时就医。
种植修复体对颌的牙齿出现咬合不适或咬合痛应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去口腔科或口腔种植科就诊。
这种红肿症状多长时间了?
之前有过牙周炎或者糖尿病病史吗?
做完种植牙修复后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平时抽烟吗?
有没有定期进行过口腔护理?
通过检查口腔卫生,判断口腔环境卫生及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检查黏膜是否发红肿胀和是否挤压流脓,判断是否有炎症,以及验证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牙周探诊来检查种植颈部有无粘结剂残留,有无基台与植体或牙冠就位不良,种植体周围是否有出血,牙龈边缘到牙龈沟底部的深度,来诊断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口腔牙片摄片,可以细致观察种植体各部件之间是否密合,有无粘结剂残留,有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变化,如密度、体积和骨水平的改变,从而评估种植体与骨之间结合状态。
使用咬合纸或蜡片检查咬合时压力有无过大或过小,用牙线检查种植体上牙冠和邻牙的邻接关系,通过检查种植体上部结构咬合力和邻接关系,辅助诊断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触诊和叩诊检查种植体各部件之间的松动情况,判断炎症发生的可能性。
一般根据患者的口腔卫生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种植体检查即可诊断。
判断口腔环境卫生差,种植修复体松动时,患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可能性大。
通过对口腔牙片摄片,可以细致观察种植体颈部有无粘结剂残留,种植体与基台、上部结构之间的密合度,以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密度和体积有没有发生改变。
上部结构咬合力过大,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触诊和叩诊来检查种植修复体的松动情况,可明确诊断。
该病指炎症已经突破黏膜屏障,累及骨床,引起骨吸收。而种植体周黏膜炎一般不会累及骨质。可通过X线检查来鉴别诊断,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在X线片上可见水平或垂直的骨吸收;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患者在X线片上无骨吸收表现。种植体黏膜炎并不引起种植体松动。出现临床可见的松动,往往意味着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已经破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属于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黏膜炎的治疗原则是持之以恒地去除菌斑,控制感染,诱导骨组织生长再生,治疗方法是用药物治疗控制住炎症后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采用软毛牙刷和含少量磨料的牙膏,以避免种植体表面的损害,还可以选用种植体专用的牙线、间隙刷等清洁种植体周围和邻牙间隙,清洁的重点在种植体-基台连接部及其周围软组织。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味微苦。用于牙龈炎、口腔黏膜炎、咽炎及牙科手术后控制口腔感染。若皮肤及黏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常用剂型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咀嚼片等。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药。用于皮肤感染。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可见恶心、呕吐、腹泻及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反应和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可用于口腔厌氧菌感染。部分病例出现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绞痛,一般不影响治疗;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眩晕,大剂量可致抽搐。少数病例发生等麻疹、潮红、瘙痒,均属可逆性,停药后自行恢复。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血液病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牙龈翻瓣术是指采用手术的方法,切除部分袋内壁以及牙周袋,以达到消除或者是变浅牙周袋的目的。一般在手术进行前首先对病人进行局部麻醉,在无痛情况下把牙龈病变的组织切除掉,然后把牙龈以及黏骨膜进行翻开,在可以直视的情况下暴露整个种植体和牙槽骨的状态,针对种植体周围的龈下牙石、肉芽组织以及部分因为病变导致的牙槽骨不正常的形态进行修整手术。一般手术采用碳纤维洁牙机头以避免对种植体的损伤,同时应用氯己定或其他抗生素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骨成形术和骨切除术的目的都是修整牙槽骨的边缘部分,使之恢复或接近正常外形,骨成形术强调修整骨外形而不除去支持骨,而骨切除术则是切除一部分起支持作用的牙槽骨。在临床上,这两种方法往往需同时使用,很难严格区分。这类手术的优点是能有效地消除牙周袋,改善牙龈外形;缺点是牺牲骨质。
牙周组织再生是指牙周袋消除、形成新附着性愈合,即由于牙周炎所造成的已丧失的牙周组织得以重建,有新的骨质和牙槽骨形成,其间有新的牙周膜纤维将其连接,新形成的结合上皮位于治疗前牙周袋底的冠方,目的在于获得牙周组织再生的手术治疗方法称为再生性手术,主要包括植骨术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也可两者联合应用,或与其他一些促进再生的方法如根面的生物处理和使用生长因子等联合应用。
当种植体周围有菌斑和牙石附着时,应进行机械清创。主要通过塑料刮治器和碳纤维的超声洁治器工作头,来清除种植体表面菌斑和牙结石以保持口腔卫生。同时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快速提高疗效。
种植体周黏膜炎若不正规治疗,进一步发展成种植体周围炎,合并骨吸收时,预后不佳,若出现种植体松动,则意味着种植体失败;若及时治疗、清创感染面,则预后良好。
种植体周黏膜炎一般经过正规治疗,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大部分患者都可治愈。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一般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存期。
种植体周黏膜炎患者应每隔半年到一年定期复查,进行口腔检查和专业洁治,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患者应饮食清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补充维生素C,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吃过冷、过酸的食物。
宜吃清淡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八宝粥等。
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橙子、猕猴桃、草莓及柿子等。
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比如香蕉、芹菜、油麦菜等。
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包括咖啡、可乐、酒、醋、辣椒等。
避免吃过冷、过酸的食物,比如冰淇淋、冰水等。
种植体周黏膜炎患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口腔卫生清洁,每天按时刷牙,重点清洁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另外避免用种植体侧进食过硬的食物。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按时清洁口腔。
用软毛牙刷,牙膏选用含有少量磨料的,清洁种植体周围。
吃东西应两侧交替咀嚼,防止只用种植体侧,或用种植体侧进食过硬的食物,损伤种植体。
如果有磨牙习惯,可以睡觉时佩戴颌垫,防止磨牙致种植体受损。
家属应严格遵循医嘱监督患者清洁种植体,并定期到医院复诊。
种植体周黏膜炎的预防关键是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平时也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注意合理饮食,戒烟、戒酒,避免咀嚼过度刺激种植体。
应定期进行口腔护理。若发现有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应及时治疗。
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彻底清除种植体和牙表面的菌斑和结石,保证种植体的清洁。
定期去医院复诊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种植体感染的早期症状,尽早治疗。
对于牙周炎患者应针对性治疗好,才能避免种植体转移。
在种植手术之前就应戒烟戒酒,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种植体感染。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才能进行后续的种植牙治疗。
4527点赞
[1]侯军华,宫琦玮.五官科疾病护理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23-126.
[2]凌均棨,陈智.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0-115.
[3]周延民,陈吉华.口腔医学:口腔修复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5-9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