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尿石症是指孕妇妊娠期发生的尿路结石,是妊娠期妇女发生腰腹部疼痛最常见的非产科原因。泌尿系统结石病不论结石位于输尿管、膀胱、肾盂、肾盏,对妊娠的影响均在于是否并存感染及有无肾实质损害。结石一般没有症状,部分结石可能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安全。妊娠期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感染,减轻症状。
妊娠合并尿石症可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上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多伴有腰痛、呕吐。
典型症状是排尿突然中断、排尿困难和膀胱刺激症状。
患者常有小便时疼痛,点滴状排尿,会阴部疼痛等。
尿石症的病因不是很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机体代谢紊乱、泌尿道感染有关。怀孕后,内分泌激素和尿路受压引起泌尿系统平滑肌增生,输尿管蠕动缓慢,排尿不畅,有利于结石的形成。
妊娠中期肾盂、肾盏和输尿管均扩张,自妊娠10周至产后2周改变最明显,以肾盂和输尿管上2/3段扩张为明显,蠕动明显减弱,张力减退,但盆腔内段输尿管甚少累及。而妊娠晚期由于增大膨胀右偏旋位置的子宫在骨盆入口处压迫右侧输尿管,加之右髂动脉与卵巢血管于骨盆入口处跨过输尿管,充盈的脉管均可压迫输尿管,致使肾脏及远端输尿管扩张。
由于妊娠期肾血浆流量的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升高30%~50%,提高了钠、尿酸和钙的滤过,因而大多数妊娠女性尿钙和尿酸代谢增加。
妊娠期使结石抑制物质枸橼酸盐、镁和氨基葡聚糖的滤过增加。
妊娠期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同时胎盘分泌1,25-二羟维生素D3增多,促进了胃肠道对钙的吸收,从而使高尿钙进一步加重,这些都是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因素。
妊娠期雌孕激素的改变,尤其是孕激素可以使输尿管平滑肌蠕动功能降低,导致尿液引流不畅,而且容易并发泌尿系感染,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泌尿系结石的形成。
大量抗坏血酸可转变为草酸,维生素D中毒等,可诱发结石。
致病菌有分解尿素产生氨的作用,pH值改变可能诱发结石。
妊娠时增大而且右旋的子宫压迫输尿管也是妊娠合并上尿路结石的成因之一,且发病率右侧多于左侧。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常见病之一,妊娠的中晚期易发生妊娠期尿石症,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病率是0.03%~0.3%,多见于生育期年龄,经产妇比初产妇容易发生,结石好发于上尿路。
妊娠期患有慢性尿路感染、代谢异常或长期饮水过少的女性。
妊娠合并尿石症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形态、大小、所在的部位以及有无感染、阻塞等。小的、表面光滑的结石可以不引起症状。较大的形态,不规则的结石,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疼痛、血尿、尿频等。
结石移动可以及腰痛,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的性质主要是钝痛、隐痛、胀痛或绞痛。
血尿是尿石症的常见症状,主要是因为结石移动损伤输尿管、肾盂等引起血尿,只有20%~25%的患者无血尿。
当并发感染时,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脓尿等。
急性感染时可能有体温升高、寒颤、呕吐、排尿困难等。部分患者在活动时可能结石随着移动会出现外生殖器、大腿内侧的疼痛。
尿闭症是两侧尿路病被结石梗阻,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比较少见。
孕妇在怀孕期间突然出现疼痛、尿急、尿频、尿血以及脓尿需要立即就诊。在做孕期体检时,尿常规、肾功能出现异常,也需要进一步到泌尿科就诊。
妊娠女性突然出现腰部疼痛,伴呕吐、尿血等需要及时就医。
怀孕女性突然出现尿道疼痛、排尿困难、会阴部疼痛等需要立即就医。
患者在孕期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血等需要立即就医。
由于是孕妇,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产科就诊。阳性体征明显,辅助检查确诊的患者到泌尿外科就诊。
疼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尿血、尿频、尿急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发烧、寒战、呕吐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尿液颜色有无改变?
可检测出患者是否有尿蛋白升高和镜下血尿。
根据肌酐、尿素氮、尿酸的检查结果了解肾功能状态。
腹部X线平片检查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但建议遵医嘱进行检查,避免影响胎儿发育。
结石直径在0.5厘米以上时,高分辨率的超声诊断仪能够确诊,泌尿系统超声常作为首选检查。
血尿、尿流突然中断,膀胱区疼痛应考虑此项检查。
能检测出病原菌以及方便医生选择敏感性抗生素。
患者妊娠状态出现腰痛、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等,诊断并不困难。需根据超声检查明确结石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尽可能的找到导致结石的病因,并给予对症治疗。
妊娠早期合并急性阑尾炎与尿石症的疼痛容易混淆。通过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超声检查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可以鉴别。阑尾炎一般右下腹压痛比较明显,怀孕后位置可能抬高。部分女性伴有发烧、恶心呕吐。血常规白细胞增多明显,尿常规检查和超声检查多无异常。
胆石症多发生于饱餐或者是食用脂肪类食物数小时内。疼痛在右上腹或中上腹,放射到右肩部。根据症状、体征再加上超声检查基本上可以鉴别。
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部分孕妇有阴道流血情况,结合体格检查及产科超声、泌尿系彩超可以鉴别。
妊娠合并尿石症的治疗,需根据妊娠期有无感染而定,治疗原则是首选保守治疗、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保守治疗失败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水化疗法,即大量饮水,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这样每日饮水量需2500ml~4000ml。一方面,可以增加尿量,缩短游离晶体颗粒在尿路中的停滞时间,促进较小的结石自行排出。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尿液中钙离子及尿酸浓度,从而降低结石的形成几率。
黄体酮具有解除输尿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可舒张子宫平滑肌,对胎儿无不良影响,是治疗妊娠合并肾绞痛的常用药物。
疼痛剧烈者可以止痛。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出现口干、眼花。
青霉素或红霉素类抗感染,减轻尿路水肿,利于结石的松动与排出。
输尿管镜下碎石对妊娠期顽固肾绞痛有效,还需要做麻醉,有一定风险。输尿管镜下碎石仅限于输尿管内,手术创伤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都很小。
大部分妊娠期尿石症可经保守治疗排出结石,且无后遗症,无症状性妊娠期尿路结石可等待观察,大部分患者可安全渡过妊娠期,待分娩后再处理结石。预后良好,有严重并发症者少见。
患者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可以治愈。
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几率较小。
孕期没有不适一般2~3周做一次体检,特殊情况可以随诊。
妊娠合并尿石症的饮食要多样化,满足孕妇及胎儿的生长需要。因尿石症与饮食结构有一定关系,所以要合理搭配饮食。尽量不要吃含鞣酸高的蔬菜,也不建议过度补钙。
妊娠期不要食用富含鞣酸的菠菜和豆类,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
多饮水,夜间也要增加饮水次数。大量饮水,保证足够尿量,以促进体内钙盐及矿物质的排出。
限食钠盐及含盐食物,适量补充钙质。
不要喝茶和饮酒。
吃海鲜的同时不要吃含有维生素C高的水果。
妊娠期结石患者生理变化很大,检查治疗要兼顾母婴安全,防止流产。若患者缺乏孕期保健知识,加之尿石疼痛的刺激,常会导致情绪激动、恐惧、焦虑、失眠等症状,无法判断疾病的预后及对胎儿的影响,此时需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每日要有一定的活动量,以促进肾盂及输尿管的蠕动。采用对侧卧位,减轻患侧输尿管及肾盂内压力,利于上尿路积水的引流。
转移注意力、卧床休息,绞痛多能逐渐缓解。
遵医嘱服用药物。
定期产科检查。
定期进行泌尿系统 B 超和肾功能检查,一旦出现肾积水加重伴有疼痛、尿路感染、肾功能障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特别注意孕期禁用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注意多喝水,促进结石排出。
预防妊娠合并尿石症,消除病因是最好的预防方法。注意改善饮食结构,适当的运动,减少结石形成和促进结石排出。
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每日尿量2000ml~2500ml。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憋尿。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含有鞣酸的食物。
4045点赞
[1]赵文.妊娠合并尿结石30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9):155-156.
[2]张博,王欢欢,杨旭.妊娠期泌尿系结石的诊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101-10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