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脓肿是指颅脑发生开放性损伤或火器伤,使化脓性细菌直接由外界侵入颅内,引起脑部的化脓性感染。颅脑开放性损伤导致化脓性细菌直接侵入感染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脑外伤时进入脑组织的带菌异物、病灶部位的数量及面积、患者的年龄及免疫状况(如艾滋病、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为危险因素。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精神躁动,以及肌肉酸痛为本病早期的全身感染症状。颅内压增高时,可有头痛加剧、喷射性呕吐以及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当病灶累及运动、感觉中枢时,可出现中枢性偏瘫和各种癫痫发作等症状。
外伤性脑脓肿无分型,但可根据脓肿形成时间分为早期和晚期脓肿,在三个月以内形成的脓肿为早期脓肿,三个月以上形成的脓肿为晚期脓肿。
外伤性脑脓肿患者主要是由于颅脑发生开放性损伤或火器伤时,化脓性细菌或带菌异物侵入脑组织,引起脑部化脓性感染,进而形成脑脓肿,主要是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好发,如艾滋病、肿瘤化疗病人等。
在颅脑受伤的部位,被细菌污染的金属片、毛发、弹片等污物进入头部破损的部位,并且未得到及时的清创处理导致破损部位形成以异物为中心的脓肿,进而引起化脓性感染的相应症状。
当受损部位在颌面部、鼻旁窦等部位时,带菌组织会通过颅腔进入脑组织,进而形成的脓肿。
当颅脑损伤较严重时,周围脑组织水肿使脑组织膨出,并与外界污染区直接接触引起的颅内感染,进而形成脑脓肿。
脑外伤引起的外伤性脑脓肿仅占所有脑脓肿的5%。
由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被艾滋病毒破坏,因此免疫力降低易引发感染。
患者长期接受放化疗,免疫力降低,抗感染能力减弱。
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进而抗感染能力弱。
后期任凭其发展,也容易发展为脑脓肿。
外伤性脑脓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常与脓肿形成的大小、快慢、部位以及病情发展阶段有关,通常有急性全身感染症状、颅内压增高以及局灶定位征三类临床表现,若不及时处理还并发脑疝、脑脓肿破裂、爆发性脑脓肿等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纳差等情况。
表现为头痛、喷射状呕吐、视乳头水肿,晚期病人常出现昏迷症状。
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癫痫发作、共济失调等症状。
由于局部脑组织脓肿引起颅内压改变,部分脑组织由于颅内压而造成移位,当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则发生脑疝。脑疝是一种十分凶险的临床危重症,发生速度快,极短时间内就可能造成生命体征严重紊乱,病死率、致残率均极高。
因为脑部脓肿一般来讲是不会破裂的,只是随着时间不断的增大,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占位效应以及刺激的症状。但是当脑脓肿足够大或者其他原因使脑脓肿破裂,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整体颅内的感染,应当及时地进行抗炎治疗,而且应用相应的手术进行治疗。
在开放性颅脑损伤后,早期清创不彻底或延迟清创,细菌、骨碎片和异物进入脑内,加上化脓菌感染,疾病急性进展引起爆发性脑脓肿。
普通人群在开放性颅脑损伤后若出现嗜睡躁动、发热、畏寒、突发剧烈的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外周血象检查、腰椎穿刺和脑脊液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注意与化脓性脑膜炎、硬脑膜下肢肿和硬脑膜外脓肿、颅内静脉窦栓塞等疾病相鉴别。
当有开放性脑损伤或火器伤等外伤史者,出现嗜睡躁动、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全身肌肉酸痛等急性全身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当有开放性脑损伤或火器伤等外伤史者,突发剧烈的头痛、喷射性呕吐、精神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癫痫发作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外科。
若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等严重感染现象,建议及时联系感染科;若在家突发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立即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头部之前有没有受过外伤?
伤口处有没有异物进入?
在受伤后有没有及时处理?
受伤后有没有用过抗生素?用了多久?
有无既往其他病史?
在颅脑损伤后,若患者脓腔形成后,其外周血象多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清中C反应蛋白增高,大多数脑脓肿患者红细胞沉降率会增加。
通过腰椎穿刺可测量颅内压和检查脑脊液情况,了解患者是否颅内压增高及增高程度,若脓肿破溃,可通过观察脑脊液外观和培养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类型,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是否颅骨骨折碎片、颅内金属异物等,进一步判断因异物引起的脑脓肿。
颅脑损伤后,颅骨骨折碎片、颅内金属异物等,均可以通过CT表现出来,还可以明确其大小、位置、形态、数量性质等帮助诊断。
脑脓肿发展不同阶段,其表现也不同,有助于脓肿作出早期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相关检查可诊断为外伤性脑脓肿。
大多有感染病、开放性特别是穿透性脑损伤史。
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局限症状,根据脓肿所在部位而有不同局限症状和体征。
CT或MRI脑扫描显示占位性病灶(单发或多发),病灶周边有环形增强征符合脑脓肿,脓肿可单发或多发。
脑脊液检查,一般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减少,并有白细胞计数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探查性脑穿刺或手术发现脓肿。
多起病急剧,急性感染的全身症状和脑膜刺激症状较重,神经系统局灶体征不明显,脑脊液可呈脓性,向细胞增多明显,可发现脓细胞。主要与脑脓肿脑炎期相鉴别,有些患者早期几乎无法区别,颅脑CT扫描有助于鉴别。
两者可与脑脓肿合并存在,病程也与脑脓肿相似,硬脑膜外脓肿X线平片可发现颅骨骨髓炎,通过CT或MRI扫描可明确诊断。
多见于慢性中耳炎、乳突炎等引起的静脉窦炎性栓塞,可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及外颅内压增高症,但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腰椎穿刺测压时,行单侧压颈试验病侧无反应,有助于诊断,但颅内压较高时应慎重进行,可通过脑血管造影、CT和MRI扫描加以鉴别。
某些隐源性脑脓肿或慢性脑脓肿由于在临床上全身感染症状和脑膜刺激征象不明显,故与脑肿瘤不易鉴别,甚至CT扫描所显示的环征也非脑脓肿所特有,它也可见于脑转移瘤、神经胶质母细胞瘤,也偶见于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等,甚至直到手术时才能得到证实,故应仔细分析病史,结合各种化验检查,再借助各种造影、CT及MRI扫描进一步鉴别。
对脓肿未形成,及多发性小病灶或部位较深不宜手术的外伤性脑脓肿患者,一般可采取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症状未改善者或经检查已有包壁形成的脓肿,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患者治疗周期一般为短期治疗。
如甘露醇,能够通过增加水的排泄,减轻脑组织肿胀,降低患者颅内的压力,减轻疾病的症状。
如头孢曲松,能够预防或治疗感染。在脓肿形成之前或脓肿直径小于2.5cm,且占位不明显时,医生可对患者应用大剂量强效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的发生,防止患者出现脑膜炎、脑炎、血栓性静脉窦炎等严重的并发症,进而抑制脓肿的形成,从根源上使病情得到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严格遵照医嘱,不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自行服用抗生素类药物,以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如环丙沙星,脑脓肿的抗生素治疗最佳方案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的结果,来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在药敏培养结果没出来之前,一般可选用抗菌谱广,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采用静脉给药,用药持续时间要足够长,术后抗生素的使用不应少于2~4周。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后,可以对抗生素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也可采取鞘内注射给药方式,脑室内注射或脓腔内注射的给药方式。
该术式优点是简单快捷、安全、创伤小,适合儿童、老人及难以承受较大手术者;危重病人可以在床边进行,便于争取时间进一步处理。
持续引流可避免反复穿刺引起损伤、出血及感染扩散,同时可利用引流管注入抗生素、冲洗脓腔,病程较反复穿刺抽脓缩短。
该术式优点为切除病灶彻底,适用于浅部和非重要功能区包膜形成的脓肿。
若脑组织损压迫及脑干,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可行吸氧治疗,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
对于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患者,医生可适当补充液体,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对于脓肿未形成且处于化脓性脑炎阶段的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后,一般均可康复且对后期寿命不影响;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当脑脓肿并发其他疾病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患者出院一周后按时到医院复查,以防脓肿再次复发。
对于脓肿未形成且处于化脓性脑炎阶段的患者,经过正规、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一般均可治愈。
感染较轻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或未曾积极治疗,当脑脓肿并发脑疝或者脓肿破溃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外伤性脑脓肿患者出院一周后按时到医院复查,监测脓肿治疗情况以及是否再次复发。
外伤性脑脓肿患者饮食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为目的,针对术后患者应该注意伤口恢复情况,补充优质蛋白质,忌烟酒,及时跟进营养。
手术引流患者,应该补充优质蛋白,忌食辛辣、温热食物,及时跟进营养,防止患者营养不足出现水肿等情况。
在住院期间忌烟酒,含酒饮食如酒酿,、药酒等均不宜饮用,特别是不能与头孢类抗生素同时服用。
外伤性脑脓肿患者护理主要是在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各项生命体征检测以及伤口的清洁、干燥等护理为主,避免伤口交叉感染,在用药过程中要遵医嘱,同时需要及时进行复诊。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提高抵抗力,防止意外发生,防骤然用力、癫痫、坠床。
外伤性脑脓肿患者术后要关注伤口愈合情况,若患者出现发热、疼痛等症状,要及时联系医生防止再次感染。
外伤性脑脓肿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该询问药物过敏史,需要做药敏试验的要做药敏试验后在用药。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提高安全意识,避免严重外伤的发生,对初次发生脑外伤的患者要彻底治疗,避免出现感染,这些措施都是积极预防外伤性脑脓肿的有效措施。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患者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都应尽量避免发生外伤。若发生意外头颅部损伤导致带菌的污物,如头皮、金属片、弹片等进入无菌区,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手术将异物取出,对伤口进行消毒缝合处理,并且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将家中容易碰到等坚硬部位的物件设置海绵等防碰物,提高自身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危险的施工区域逗留,以防摔倒磕伤头部。
4418点赞
[1]Bingbing Hu,Xiang Mao,Peng Gao,Jingtao Wang,Bo Lv,Xuefeng Tian,Pingping Li,Xing Zhang,Hongwei Cheng. Brain Abscess with Intracranial Bone Fragment Migration[J]. World Neurosurgery,2019,125.
[2]何金超,傅先明,夏成雨.72例脑脓肿的临床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
[3]高峰,董军,王继超.脑脓肿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新疆医学,2015,45(11):1638-164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