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毛滴虫是寄生于肠道的鞭毛虫,可引起腹泻等症状,多见于盲肠和结肠。本病多因食入被毛滴虫滋养体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也可由苍蝇等传播。本病起病可缓可急,可并发肝脏和胆道滴虫病以及营养不良,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或培养阳性可直接诊断,治疗首选甲硝唑,一般预后良好。
肠毛滴虫病病因主要是毛滴虫进入人体肠道而引起了肠道病变,当因不洁饮食或生活在较差的卫生环境不慎摄入毛滴虫滋养体感染肠毛滴虫后,虫体会大量繁殖,使肠黏膜损害明显,多见于儿童。
毛滴虫感染,目前主要认为本病多由食入被肠毛滴虫滋养体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也可由苍蝇等传播。毛滴虫进入肠道内大量繁殖,因为虫体具有较多溶酶体酶,当大量虫体释放出溶酶体酶时,可致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本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尤其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儿童发病多于成人,10岁以下儿童较多见。感染率各地不同,我国曾调查抚顺、北京、上海、台北、汉中、等地,感染率为0.2%~9.4%。
主要通过被污染的不洁食物和水传播,也可能由苍蝇等传播。
根据流行病学显示,儿童比成人更易患本病。
本病容易通过食用或饮用不洁食品而感染。
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生活者比在其他卫生的环境下生活的人群更易患该疾病。
本病起病可缓可急,以腹泻为临床主要症状,常见的症状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病程由数小时到20余年不等,急性者以水样便、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慢性者可表现为稀糊便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多为水样或泡沫样便。
多位于肚脐周围,肠毛滴虫寄生在胆道时可引起右上腹疼痛,时发时止或隐隐作痛,可有压痛感。
约有1/5的患者有中至低度发热,高热罕见,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伴随症状。
一些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表现。
肠毛滴虫病未及时治疗,疾病发展至慢性消耗性疾病时,由于长期腹泻导致虚弱,进而形成营养不良。
肠毛滴虫病最容易并发肝脏和胆囊的毛滴虫感染。
当出现疑似本病的症状如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应就医排查,及时发现并诊断该病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确诊患者若出现其他严重进展症状时也应立即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粪便涂片检查、免疫学检查等方法,了解病情,同时该疾病还应与细菌性胆道感染进行鉴别。
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甚至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本病的患者,若出现四肢冰凉、意识丧失时,应立即就医或呼叫120。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严重脱水、四肢冰凉、意识丧失等,尽快至急诊科就诊。
是否出现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情况?
每天排便几次?大便都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最近有没有吃过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是否接触过有类似症状的患者?
医生可能会直接对患者进行粪便涂片检查,通过该检查项目,检查粪便中是否有虫卵,可直接确诊。
指对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在粪便培养中可能直接找到肠毛滴虫,通过细菌培养也能排除其他的肠道细菌感染。
一项用于检查寄生虫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检测肠毛滴虫的特异性抗原以寻找毛滴虫,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荧光抗体检查法、ELISA法、胶乳凝集法等,但临床较少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查。
该疾病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可确诊。
属于好发人群的病人,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腹胀等可疑表现。
粪便直接涂片或粪便培养,通过细菌培养排除其他的肠道细菌感染,检查中若发现有毛滴虫虫卵或毛滴虫,可直接确诊。
细菌性胆道感染可单纯存在,但多与胆石症同时存在。细菌性胆道感染常有反复发作史,突出的症状是腹痛、发热,右上腹有压痛和腹肌紧张,急性胆管炎多以黄疸为其特点。可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粪便检查进行鉴别诊断,肠毛滴虫病会检测出成型毛滴虫,以此进行确诊。
该疾病存在潜伏期,当宿主抵抗力弱时可出现相应的肠道内感染症状,患者会出现腹泻等情况,通过粪便检查找到病原可以与肠毛滴虫病进行鉴别。
患者常会出现类似肠毛滴虫病的症状,腹泻、粪便性状改变等,但患者没有器质性的疾病,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询问患者病史也可辅助鉴别诊断。
肠毛滴虫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消除病原虫,通常采用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治疗,首选甲硝唑,治疗周期一般为短期治疗。
是本病首选药物,应用期间应减少钠盐摄入量,本品的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呈深红色。消化道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等,一般不影响治疗。
抗毛滴虫作用较明显,与甲硝唑相比作用相同,是常用的抗滴虫药。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偶有消化道症状,个别有眩晕感、口腔金属昧、皮疹等。
本药作用于原虫或厌氧菌的生长期,破坏DNA链或抑制DNA的合成,导致原虫和厌氧菌死亡,对于滴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常见不良反应为口腔金属异味。
本病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肠毛滴虫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较好,若未及早治疗或未做好个人护理,容易导致病情反复不愈。
早期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基本都可以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可一个月后去医院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常进行粪便培养和直接涂片检查。
肠毛滴虫病患者应注意在饮食上多补充水分,还应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患者的营养平衡,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进食不洁或油腻刺激类食物。
本病应注意饮食均衡,以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如鸡蛋、牛奶、虾仁等,以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适当补充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草莓、苹果等。
本病因腹泻常会导致身体处于失水状态,平时饮食要多补充水分,少吃油腻难消化食物和生冷、刺激类食物,如麻椒、泡菜等。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影响疾病反复发作。
肠毛滴虫病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均衡和个人卫生,适量休息和运动,规范服用口服药物。
肠毛滴虫病的病因为感染原虫滋养体,预防可从平时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出发,好发人群者可及早做疾病筛查。
处于好发人群者,在怀疑发生本病时,应及早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排除。
平时应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饭前饭后勤洗手,避免接触生冷及不洁的食物。
4843点赞
[1]沈海林.滴虫引起慢性肠炎1例[J].甘肃医药,2016,35(07):560-561.
[2]陈谋.肠道毛滴虫感染1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00(010):1448-1448.
[3]徐丕林,舒军.对人毛滴虫感染致腹泻误诊病例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7):267-268.
[4]孙颖,赵桂苹,赵丹妹.癌症患者肠道感染人毛滴虫一例报道[J].现代医学,2013,41(12):91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