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泪症又称为溢泪、泪溢,是指泪液分泌正常的情况下,由于泪道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泪液排出障碍而流出眼外的症状。溢泪症是眼科常见病之一,多是由于泪道相关病变导致的,临床上以双眼长期溢泪、迎风尤甚,眼部附近皮肤红肿、粗糙为主要症状,一般不会导致视力下降,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功能性溢泪症,指没有器质性阻塞的泪液引流不畅,即冲洗畅通而又溢泪的现象。
器质性溢泪症,所有泪道堵塞或狭窄而引起的泪溢都是器质性泪溢,包括泪道狭窄、阻塞、结石、肿瘤等。
当泪小点异常或泪道功能不全时,可使泪液不能流入泪道,泪道发育异常或各种其他疾病可使泪道狭窄或阻塞,均是造成泪溢的病因。溢泪症好发于中国北方的中老年人,可由外伤、炎症、肿瘤或息肉、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诱发。
泪道的组成包括泪小管、泪小点、泪囊和鼻泪管四部分。当泪小点外翻、狭窄、闭塞或无泪小点时,泪液就不能流入泪道,无法正常排出。
泪道发育异常如先天性泪道闭锁,泪道疾患如外伤、异物、炎症、肿瘤、瘢痕收缩或鼻腔疾患等使泪道狭窄或阻塞,可发生溢泪。
无泪道器质性病变,多是由于面神经麻痹引起的眼轮匝肌功能不足或麻痹引起,当眼轮匝肌收缩时,泪小管被压迫缩短。肌肉放松时,泪液从结膜囊吸入泪小管内。而当附着于泪囊壁的轮匝肌收缩,泪囊上部扩张,下部压缩,泪液从泪小管进入泪囊。轮匝肌放松,泪囊上部塌陷,下部扩张,迫使泪液向下进入鼻泪管,在眼轮匝肌功能不足或麻痹时,这种机械作用减弱或消失,产生泪溢。此外,还有Hasner瓣瓣膜功能不全、眼睑下睑外翻、老年性下睑松弛等均可产生泪溢的症状。
眼部泪道直接或间接遭受外伤,导致泪道任一部位受损。
泪道产生肿瘤或息肉等,部分或全部遮盖泪点。
泪道某一部分或邻近组织病菌感染,如链丝菌或放线菌等,细菌在其内繁殖,堵塞泪管,引起溢泪。
先天性泪道闭锁、鼻中隔偏曲、鼻黏膜肿胀、鼻腔肿块阻塞、鼻甲肥大等,导致泪液排入鼻腔受阻。
溢泪症在漫长的北方冬季是常见的多发病,新生儿常由于先天性泪道闭锁而发生泪溢,成人多发于40岁以后,女性较男性常见,由于泪道的退行性变而致病。
中老年人泪道常伴退行性变,且女性鼻泪管较男性狭窄。
沙眼患者、慢性泪囊炎、泪小管炎等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细菌易大量于眼部繁殖引起泪溢。
溢泪症的临床症状并不复杂,多数患者以长期莫名溢泪、内眦皮肤湿疹、眼睑下睑外翻为主要症状。单纯溢泪症挤压泪囊区无明显分泌物溢出,但若病变持久并发泪囊炎时,可有黏液性分泌物溢出。
眼泪频繁地不自主流出眼外,双眼常泪眼汪汪,无明显诱因时也会不自觉流泪,有诱因存在,如大风、强光或入冬接受寒冷刺激时,括约肌痉挛性收缩,泪溢更加严重。中医称其特点为无风自下、迎风更甚、拭之又生。
眼部下睑内眦处因泪水溢出常处于潮湿状态,长期刺激下可引起附近皮肤湿疹,表现为内眦皮肤粗糙肥厚、瘙痒、红肿等。
患者频频用手或其他物品向下擦拭溢泪,促使下睑外翻,泪点无法贴附于眼球表面。严重时,睑外翻常有眼睑闭合不全,使角膜失去保护,角膜上皮干燥脱落,易引起暴露性角膜炎或溃疡。
长期溢泪症患者可能会使眼睛昏暗,辨不清颜色。
如果泪道阻塞未得到及时医治,眼部分泌物易滞留其中,引起微生物繁殖,可诱发炎症。尤其是鼻泪管下端发生阻塞,分泌物可滞留在泪囊内,肺炎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时,可导致泪囊炎,患者主诉为眼分泌物增多,泪阜、半月瓣及内眦部结膜充血、泪囊部无压痛,挤压泪囊部有黏液性、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日常生活中,当患者自觉眼泪向眼睛外溢出增多,自行无法终止时,应及时于眼科就诊,行裂隙灯、荧光素液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注意与急性泪腺炎、慢性泪腺炎相鉴别。
日常生活中,当患者自觉眼泪向眼睛外溢出增多,自行无法终止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眼睛常溢泪不止、眼下内眦处皮肤湿疹,或伴瘙痒,眼睑处下睑有外翻等症状,高度怀疑溢泪症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溢泪症的患者,若出现视野模糊,无法清晰分辨颜色,眼部周围有明显不适、疼痛等症状,怀疑有并发症出现时,应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去眼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流泪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除了眼部不自主流泪之外,眼睛还有什么其他不适?
既往做过什么检查?有未受过什么外伤?
既往有无其他头颈部的病史?
裂隙灯检查是眼科最常规的检查方法,可直接观察到眼部是否存在先天性泪小点闭锁、狭窄,或是异物阻塞泪小点、下睑外翻等疾患,以排除病因。
此法多适用于小龄儿童,临床上不能配合泪道冲洗检查时,可将无菌的2%荧光素液滴于结膜囊内,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进行观察。若结膜囊荧光素消散时间过长,则有提示泪道不通畅的可能,操作时注意勿污染被检者面部及衣服。
此法可明显查明泪道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的情况,正常者注入冲洗液时无阻力,冲洗液可通畅地流入鼻腔或咽部;若注入冲洗液时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若冲洗液完全从注入的原路反回者为泪小管阻塞;若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由上泪小点返回,为总泪小管阻塞;若冲洗液自上泪小点返回,同时有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流出,为鼻泪管阻塞,同时合并慢性泪囊炎。
必要时可作X线碘油造影,用泪囊冲洗针头通过泪小管将造影剂注入,立即摄取前后位和侧位照片各一张,可了解泪道阻塞部位及泪囊的大小。
慢性溢泪病史,风吹及强光刺激时溢泪加重,挤压泪囊区无分泌物返流,眼睑皮肤处存在湿疹性皮炎;
泪道冲洗检查或通畅或狭窄或闭塞,但无分泌物自泪小点返流。
泪液分泌过多是泪腺功能亢进的结果,一般情况下,除了需不断擦拭泪液外,无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并发结膜炎、睑缘炎以及下睑湿疹。行泪腺分泌功能检查可明确存在泪液分泌过多的现象,并与泪液分泌正常的溢泪症加以鉴别。
可由各种传染性疾病引起,常见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少数病例为病毒引起。病变限于睑部腺或眶部腺,甚至同时发炎,局部疼痛流泪,上睑外1/3处睑缘红肿、上睑下垂,同时伴有眼睑高度水肿、弯曲、变形,全身伴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等。根据典型的症状结合感染病史可以确诊,溢泪症除典型的泪溢之外,多不伴发热、疼痛、眼睑水肿。
较普遍,常与全身感染有关,多为原发性,亦可由急性转变而来,病变多为双侧,上睑外上侧有一无疼痛之隆起,但可有触疼,肿物还可触及分叶状,伴有眼球向下内方移位,上转受限,复视或上睑下垂。血常规化验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检查呈全身感染,可与溢泪症鉴别。
治疗泪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溢泪症可根据阻塞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并结合药物或中医加以辅助治疗,巩固治疗效果,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一般治疗周期约1周左右。
比如氯霉素眼药水,对于泪小管炎、泪囊炎等,点眼以辅助治疗,减轻炎症感染的红肿症状,但最后仍需要要作泪道置管术或者鼻腔泪囊吻合术以彻底治疗疾病。
对于泪小点闭塞或狭窄而导致溢泪症的患者,可先试行泪小点扩张术,若效果不佳再行泪小点切开术治疗,但需要注意当结膜有炎症或眼部其他部位有感染时,应避免手术。
适用于溢泪症病史较短,冲洗泪道不通或通而不畅存在泪道狭窄,但无明显泪道脓性分泌物外溢者,或先天性泪道阻塞,经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经泪小点插入泪道的探针来感受阻塞,并推动探针打通阻塞部位,避免暴力推动。
简单微创,可重复操作,适用于泪小管或总管阻塞者。轻者可用探针强行扩张后,进行穿线插管术,严重者可作插管术,新生儿泪小管阻塞可试用泪道硅管,之后留置引流管以支撑泪道,维持正常的解剖结构,其放置时间依具体病情而定。目前的新疗法中引流管多采用泪小管形硅胶,经临床验证愈后复发率极低。
鼻泪管狭窄或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溢泪症患者可作此术式,将局部鼻腔黏膜和泪囊吻合,以保持泪液正常流出。术前鼻窦炎或鼻息肉时需要先予治疗,泪囊有急性炎症者禁忌手术。
中医认为,迎风流泪主要是由于肝肾阴虚,肾气不纳,外受冷风刺激所致。泪为人身五液之一,若久流泪不止,难辨物色,甚至失明。
临床上多采用高效浓缩纯中药有效成分,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清肝泻火、明目止痛、活血散结,达到促进眼球内部新陈代谢、增强晶体抗氧化能力的目的,从而抑制晶体蛋白质变性的发生和发展,改善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并配合针灸等中医疗法加以治疗。
溢泪症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后可以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且无明显后遗症出现,术后随访多无复发,但患者需要谨遵医嘱,严格按照时间积极复诊,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大多数溢泪症患者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后可以治愈。
溢泪症患者积极治疗,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溢泪症患者术后应严格遵医嘱,一般于术后3个月时复诊,检查复发或疾病痊愈效果。
溢泪症患者的饮食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为主,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宜吃保护视力、抗菌消炎的食物,忌食辛辣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宜吃保护视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菠菜等,西红柿含有茄红素,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视网膜黄斑变性,维护正常视力,改善角膜疾病作用。
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如柠檬等,预防感染。
忌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既不利于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容易导致眼部分泌物增多,不利于患者的恢复。猪油易滋养细菌,导致眼部容易感染、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出现。
溢泪症患者的术后护理,对疾病的预后也至关重要,护理原则在于促进疾病症状的减轻或消退,促进伤口愈合,因此,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及功能恢复,心态要保持平稳。
在术后恢复期间,避免冷风、强光等刺激眼部引起泪溢症状。
避免烟尘、化学物品、情绪紧张等引起泪液分泌过多,术后泪道尚未完全痊愈,不适合过多流泪。
保持心情舒畅,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避免其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对治疗溢泪症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干扰,导致病情迁延难治。
眼部肌肤的娇嫩,溢泪症患者平时频频有眼泪溢出时,需要选用洁净、柔软的手帕擦拭眼泪,避免用力对肌肤的损伤。
对于后天因素造成的溢泪症,需要采用积极合理的预防措施,远离危险因素,避免眼部的任何刺激,如外伤、炎症等,定期检查鼻腔、眼部病变,预防溢泪症的发生。
近期出现眼泪增多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定期行眼科或耳鼻喉检查,以早期筛查溢泪症。
平时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或脏手帕擦眼睛。
保护眼部,运动时做好合理防护,避免眼部外伤,损及泪道。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眼部已存在的感染、异物、息肉等加以重视,配合医生治疗,防止疾病蔓延堵塞泪道。
4927点赞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55-560.
[2]杨特度,孙斌.伴有溢泪症状的泪小点膜闭的手术治疗分析[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2):17-17.
[3]仝乐,刘波,仝春梅.针刺承泣、太冲治疗面神经麻痹溢泪症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8):1181-118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