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十二指肠部位,而引起的一种炎性增殖型病变。病变周围多有淋巴结结核。当发病时,会引起腹痛和呕吐,呕吐物内含胆汁,多在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感或疼痛不适,还会有恶心、呕吐。少数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可伴有盗汗和发热。十二指肠结核患者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十二指肠结核一般分为3种,包括炎性增生型、溃疡型、溃疡增生型。
十二指肠黏膜呈现息肉状增生,并有浅溃疡形成,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及瘢痕收缩。由于病变附近有肿大的淋巴结相互融合,经常导致十二指肠发生不完全梗阻,甚至完全性梗阻。
病变通常发生于黏膜下层,后侵及黏膜表面破溃后,形成溃疡。一般不累及肌层,病变周围常有肿大淋巴结。
溃疡较大,并有纤维组织增生,伴有瘢痕形成。
因食物在十二指肠内停留时间短和胃酸的作用,结核杆菌一般不易在十二指肠内生长繁殖。但当患者抵抗力低,同时又接触大量结核杆菌,就可能发生感染。
90%以上的肠结核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多因患开放性肺结核或喉结核而吞下含菌痰液,或常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共餐而忽视餐具消毒等而被感染。少数因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或乳制品而发生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肠结核。
长期身体透支严重、营养不良,易造成身体免疫力低下。患者与结核病人亲密接触,致使结核菌长期共存,造成结核病毒机会性感染。
自身患有结核性疾病,通过自身体液传播进行感染。并且长期自身免疫力与抵抗力低下,造成结核病菌很容易感染十二指肠部位。
十二指肠结核是较罕见的疾病,仅占胃肠道结核发病的2.5%,居胃肠道结核发病率的第6位。20~50岁之间发病者约为80%,男女比例为4:1。
消化道传播,如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共餐、饮用带菌牛奶等,可经消化道感染。
肺结核或肺外结核患者,以及经常接触开放性肺结核的患者容易感染十二指肠结核。
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十二指肠结核的几率相对较高。
十二指肠结核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症状是十二指肠梗阻,表现为呕吐、腹痛,患者多在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感或疼痛不适感,部分患者有低热、盗汗、乏力、厌食及消瘦的表现,可能会导致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
是十二指肠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以及呕吐,多在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感或者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呕吐后,上腹部疼痛或饱胀感减轻。
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服用抗酸药治疗无效。
大部分患者有低热、盗汗、乏力、厌食以及消瘦。
少数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
有上腹部压痛、右上腹肿块、振水音阳性、浅表淋巴结肿大。
有些患者可以出现相邻组织或者器官病变,如肾盂、胆管之间的内瘘。
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增生型肠结核。溃疡型肠结核由于邻近腹膜粘连,使肠曲遭受牵拉、束缚以及压迫,或因肠溃疡愈合,而有瘢痕收缩,可以使肠腔狭窄,引起梗阻。梗阻多为慢性进行性,常为部分性者。程度轻重不等,迁延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营养状况,少数可发展到完全性肠梗阻。
发生率次于肠梗阻,居第二位,主要为亚急性或者慢性穿孔,可在腹腔内形成脓肿,溃破后形成肠瘘。急性穿孔较为少见,常发生在梗阻附近极度扩张的肠曲,或见于有多段肠狭窄自称的闭锁性肠梗阻。溃疡型肠结核有肠曲周围组织粘连,溃疡一般不会穿破进入游离腹腔。但病情发生快,机体反应差。溃疡可以向深部穿透,引起急性穿孔。
十二指肠结核还会导致腹膜炎、肠粘连、肠套叠等并发症。
当患者出现腹痛、呕吐、恶心、低热以及盗汗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通过X线、胃镜、腹腔镜、腹部超声等检查进行诊断,需注意与十二指肠癌、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等疾病相鉴别。
当患者出现腹痛、呕吐、上腹饱胀、低热、盗汗、乏力、厌食及消瘦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就诊。
若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低热、盗汗、肠梗阻、肠套叠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消化内科等。
呕吐和腹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近期体重是否减轻?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接触过结核病患者?
对可疑十二指肠结核的患者,需进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检测出患者是否出现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十二指肠圈扩大、梗阻近端肠管扩张以及腔内狭窄、球后溃疡、黏膜皱襞出现息肉样改变等。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特别是由十二指肠腔附近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可发现上腹部是否出现肿块。
可见患者是否出现管腔狭窄,狭窄部分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者溃疡,近端肠腔扩张。由于结核肉芽肿多位于黏膜下层,加之管腔狭窄,使内镜活检比较困难,所以内镜检查除能明确梗阻部位外,对诊断的意义不大。
腹腔镜可以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可检测出患者是否出现贫血、血沉加快等症状,有助于十二指肠结核的诊断。
可将结核菌素在患者的皮内进行注射,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进行诊断。
单纯十二指肠结核患者全身情况较好时,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病程较长时,可有血沉增块和血红蛋白降低,为主要的实验室检查阳性发现。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结核抗体阳性,合并出血时,潜血可成阳性,即可确诊。
具有典型的溃疡症状,如空腹痛、反酸和烧心等,疼痛呈饥饿性,且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其抗酸药治疗有效。十二指肠结核溃疡通常较小,服用抗酸药治疗无效,通过胃镜或十二指肠镜检查可以鉴别。
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病情往往在数月内进行性加重,可表现贫血、呕血、黄疸和消瘦。内镜下活组织检查发现癌细胞可确诊。如活检未见癌细胞,临床症状又无法和十二指肠结核相鉴别,则需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同时找寻有无合并其他部位结核,如肺结核等。如有,则提示十二指肠结核的诊断。
表现为黏膜增粗紊乱,但病变范围广,多侵犯全部十二指肠,且肠管狭窄不明显,也有单发溃疡者,但溃疡多较大。十二指肠结核肠管狭窄明显,溃疡通常较小,不易显示,通过肠镜检查可以鉴别。
本病治疗主要是消除诱因,根据不同细菌的感染,选择不同的抗感染药物治疗。还要缓解症状,解除梗阻,改善全身症状,防止并发症出现。
对腹痛者可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和颠茄。
多采用短程疗法,一般用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治疗。若同时合并严重肠外结核,如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等,常需3药联合,可加用链霉素、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其中之一。若十二指肠结核属继发,患者过去因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则结核杆菌已对第一线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此时,应考虑第二线药物,用药时应注意足量给药,这是药物治疗成败的关键。
经内科治疗无效和出现并发症者,如合并完全性肠梗阻、急性肠道大出血、急性或者慢性肠穿孔、十二指肠内瘘,手术原则上应进行剖腹探查术。一般可以明确诊断,进行下一步治疗。
十二指肠壶腹部结核可行胃部分和病变部位切除术,加胃空肠吻合术,亦可采用幽门成形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对于病变不能切除的部分,可用胃空肠吻合等转流术式。对于降部以下且十二指肠乳头以上的梗阻,可用胃空肠吻合术或胃部分切除术。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梗阻,应在梗阻部位以上,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合并内瘘的部分,可根据病情选用肾切除、横结肠部分切除、内瘘切除等方式。
无论何种术式,术后需常规抗结核治疗。
对腹泻和入量不足者,可予补液和补钾治疗,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对出现十二指肠不全梗阻的患者,可行胃肠减压术,以缓解症状。
在抗结核药出现之前,肠结核预后差,病死率高。抗结核药在临床广泛应用以后,使肠结核的预后大为改观。特别是对黏膜结核,包括肠结核在内的疗效尤为显著。本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当病变尚在渗出阶段,经治疗后,可完全治愈,预后良好。合理选用抗结核药物,保证充分剂量与足够疗程,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十二指肠结核患者积极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一般可以治愈。
十二指肠结核患者若护理得当,治疗及时,消灭结核菌,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十二指肠结核患者痊愈后1个月需要进行1次复诊,复诊时需要做结核菌素试验以及X射线检测管腔的情况,以了解自身是否已经完全痊愈。
十二指肠结核患者的饮食应避免进食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肠道,加重病情。另外,还要注意营养均衡,食物多样化,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喝水,以免因疾病因素而发生营养不良。
十二指肠结核患者要注意饮食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可以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及营养物质。
十二指肠结核患者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辣椒、姜等,因刺激性的食物可刺激胃肠道,影响肠道的消化功能。
不吃太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的负担,影响肠道功能。
多饮粥,多吃蛋、奶类食物,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免出现便秘的症状。
十二指肠结核患者应戒酒,饮酒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对于十二指肠结核患者的护理,以保证充足休息、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为主。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杀灭食物中的细菌、病毒,尤其是结核杆菌,以防致病。
十二指肠结核患者应注意平时生活中要适量运动,增加自身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十二指肠结核患者不能抽烟,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卫生。
十二指肠结核患者最好卧床休息,心态要平稳。
在患病后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在有恶心、呕吐的情况时,一定要向医生及时说明情况。如果有低热以及寒战的情况,一定要立刻到医院进行治疗。
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治结核病的根本办法,应着重对肠外结核的发现。特别是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与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尽快使痰菌转阴,以免吞入含菌的痰而造成肠感染。避免接触肺结核患者,增强自身抵抗力。
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进行X线的检查。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牛奶需经过灭菌、消毒后再饮用。
经常运动,如慢跑、游泳,避免久坐不动,增强自身抵抗力。
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肺结核患者。
4670点赞
[1]杨维良,张新晨,刘志民,等.十二指肠结核19例临床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004):220-222.
[2]邓天伟,陈宗清.十二指肠结核七例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001):33-33.
[3]宋鲁新,李飞宇,蒋学祥.十二指肠结核的X线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04):151-15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