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乳腺增生症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激素失调,是乳腺结构不良症的早期病变。该疾病主要进行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在生育、哺乳后痊愈,不能痊愈也可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改善。
众多学者认为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发展与卵巢内分泌状态密切相关,该疾病好发于育龄期的女性,但具体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大量资料表明,当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酮相对减少时,不仅刺激乳腺实质增生,而且使末梢导管上皮呈不规则增生,引起导管扩张和囊肿形成,也因失去孕酮对雌激素的抑制影响,从而导致间质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与胶原化、淋巴细胞浸润。
经常抽烟、饮酒是导致乳腺增生发病的诱因,年轻女性经常饮酒会影响到卵巢功能的正常运行,也容易损伤到乳房的健康。
富含雌激素食物摄入过多。
长期使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病,可发生于青春后至绝经前期的任何年龄组,尤其是未婚女性或已婚未生育者,或已生育未哺乳的性功能旺盛的女性常见。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尤其是未婚女性、已婚未育者、已育未哺乳的性功能旺盛的女性。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在现今社会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可能与现在的饮食结构、工作压力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单纯性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结构不良症的早期病变,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乳房肿块,并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自限性特点。
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部分患者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瘙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为无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有时痛经。
女性患了乳腺增生可能会出现精神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这种疾病对女性生活上的影响也很大,对女性的正常生活会造成困扰。
纤维瘤是增生形成的结节,是乳房实质性结节,边界清楚,质地较硬,纤维瘤很多女性伴发有明显的乳腺触痛、压痛的症状。
部分女性因为长期乳腺增生,伴有情绪、精神方面的压力大,乳腺发生病变就会引起乳腺癌变,但是几率很小。患者一旦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应按乳腺癌处理。
由于该病与乳房脂肪坏死、乳腺癌的表现较为相近,容易误诊,还有可能因为肿块位置较深,查体未及时发现,也容易漏诊,体征较不明显,故一旦乳腺出现疼痛、乳腺肿块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避开生理周期自己查体发现乳房胀痛、乳头溢液者,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乳头血性溢液、乳腺肿块、腋窝处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患者考虑去乳腺科就诊。
疼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性?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有家族史?
家里面是否有人有过类似的情况?
可见细胞稀疏,除有少许淋巴细胞外,尚可见分化良好的腺上皮细胞及纤维细胞。
对于年龄小于35岁的患者首选乳腺彩超检查。
发现早期癌和微小癌,在此类问题上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这是针对乳头溢液的患者进行的一项检查,结合细胞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可根据临床表现、体征以及检查进行诊断:
育龄期女性与月经相关的一侧或双侧乳房周期性胀痛、肿块,疾病发展过程中具有自限性和反复性。
查体可触及颗粒状小肿块,质地不硬。
针吸细胞学、乳腺B超、乳腺X线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提示细胞稀疏,除有少许淋巴组织外,尚可见分化良好的腺上皮细胞及纤维细胞。
妇女以40~45岁为高发年龄,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早期表现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常是患者无意中发现而就医的主要症状。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在乳房内不易推动。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引起乳房局部隆起,如累及Cooper韧带,可把肿块牵向肿块一侧。如癌块继续增大,皮肤可呈桔皮样改变。如不及时治疗,发展至晚期,多个癌肿小结节融合在一起,有时皮肤可溃破形成溃疡,这种溃疡常有恶臭,容易出血,针吸细胞学检查可明确,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症进行鉴别。
好发于外伤后、体质较肥胖的妇女。肿块一般较表浅,未深入乳腺实质,肿块不随月经周期变化,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可明确,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症进行鉴别。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属于生理性变化范畴,可以在生育、哺乳后明显缓解或消失。若疼痛明显可酌情给予小剂量的镇静药,或考虑其他药物治疗。
该药物的作用在于缓解乳房胀痛。
为合成雌激素受体拮抗药,竞争性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阻断过高含量的雌激素对乳腺增生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单纯性乳腺增生症的发生与血清内泌乳素的增多有关,可以使用溴隐亭治疗。该药是一种血清泌乳素的抑制剂,是多巴胺受体的长效抑制剂,通过作用于垂体泌乳细胞多巴胺受体,释放多巴胺来抑制泌乳细胞合成及释放。一般采用周期给药,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目前国内多采用此法,按疏肝理气、止痛原则,可使用中成药物,如乳癖消片、红金消结胶囊、逍遥丸等,或者给予中药煎服。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为常见的乳腺良性病变,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疾病,且其具有一定的自限性,部分患者在生育、哺乳后可自愈。如果不能自愈且疼痛明显,可使用相关药物治疗,可使疼痛缓解或者消除。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具有一定的自限性,部分患者可自愈。不愈者可通过药物治愈,但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具有一定的复发率。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没有症状者可半年复查乳腺B超,若发现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可随时复查。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属于良性疾病,主要由激素水平导致,患者注意均衡饮食,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避免摄入咖啡因、巧克力等食物,如意导致疼痛发生。
饮食注意减少高蛋白和高雌激素食物的摄入,如豆类、蜂王浆等。
肥胖患者少吃油腻类食物,炒菜多用植物油,少吃动物内脏。
可适当进食海带,其有消除疼痛、缩小肿块的作用。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是自限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自愈性,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态,加强锻炼,劳逸结合,疼痛时可适当用温毛巾热敷进行缓解。
注意调畅情志,过度紧张、焦虑会加重病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乳腺增生的缓解非常重要。
疼痛时可以按摩乳腺,促进血液流通,也可以用热毛巾热敷。
注意作息保持规律,内衣避免过紧。
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家属应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排除不良情绪,减少精神上的刺激。
单纯性乳腺增生症与长期接触雌激素、生活压力、内分泌紊乱有关,需要避免这些致病因素,日常生活中推荐乳腺自我检查结合定期体检,乳腺自检可及时发现乳房疼痛、包块等乳腺异常。
年龄大于40岁、乳腺无任何不适的中老年女性,应每年进行一次乳腺查体,包括乳腺X线检查、乳腺B超。对于发现乳房胀痛、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门诊复查,同时注意观察乳头溢液的性状,若发生改变及时就医。
乳腺自我检查、乳腺B超检查,无症状者可每年检查一次。
不进食富含雌激素的食物,不使用富含雌激素的药物、化妆品。
每月自查乳腺一次,最佳时间应选择在月经过后或两次月经中间,此时乳腺比较松软、无胀痛,容易发现异常,对已停经的妇女可选择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自查。
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放松心情,调整生活习惯。
4737点赞
[1]姜军.乳腺增生症: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001):8-11.
[2]刘晓,石岳.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5(07):147-14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