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转移瘤为位于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到胸膜上,几乎所有全身恶性肿瘤晚期都可发生胸膜转移,其中以肺癌、纵隔恶性肿瘤及乳腺癌最多见。胸膜转移通常在肿瘤晚期,常引起的后果包括产生恶性胸腔积水,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胸膜转移瘤的治疗通常以放疗、化疗为主,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胸腔积液,分为干性胸膜转移瘤和湿性胸膜转移瘤两类:
不伴胸腔积液。
伴胸腔积液,此种类型多见,约占本病的86%。
胸膜转移瘤的主要病因有血源性转移、直接浸润、淋巴传播等,好发于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
其他部位的原发恶性肿瘤转移到胸膜的途径主要可分为三类:
常见于肺癌,往往发生在肿瘤组织侵入血管之后,肉眼可见的例如肺动脉肿瘤栓塞,或原发肿瘤侵入血管,约占胸膜转移瘤病例的78%。
临近肿瘤组织对胸膜的直接侵入,约占本病的18%,常见于纵隔淋巴瘤和肺癌。
恶性肿瘤通过淋巴结系统转移至纵隔、肺门淋巴结,从而进一步转移至胸膜,此类方式导致胸膜转移瘤少见,可见于胸腺癌、肺癌。
周围型肺癌增大破溃时胸腔内肿瘤播散性种植所致。
有文献显示,大多数胸膜肿瘤都是转移性的,其中由肺癌转移至胸膜的比例占所有转移性胸膜瘤的三分之一,其次是乳腺癌、淋巴瘤、胃癌等。
本病好发于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大多数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均有可能发生胸膜转移瘤,尤其是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患者。
胸膜转移瘤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症状轻重程度也不一样。大多数肿瘤性疾病都是全身消耗性疾病,可能会出现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也可能会引起肺炎、胸膜粘连等并发症。
由胸膜转移瘤侵犯正常胸膜组织引起,可表现为胸部钝痛或刺痛,可向肩胛部放射。
胸膜转移瘤引起大量胸腔积液,压迫肺组织,影响呼吸功能,引起胸闷、气短,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
大量胸腔积液时可导致肺脏受压明显,可引起呼吸困难,患者主要表现为端坐呼吸、发绀等。
胸膜转移瘤引起大量胸腔积液时,可产生炎症反应,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
大多数肿瘤性疾病都是全身消耗性疾病,到晚期患者可表现出进行性消瘦、体重下降。
胸膜转移瘤侵犯正常胸膜或肺组织,引起局部炎症,可导致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
胸膜转移瘤产生大量胸腔积液,当胸腔积液中纤维蛋白增多时,可导致胸膜增厚、粘连。
胸腔积液量大时可影响胸廓活动和肺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减少,影响换气功能,可引起呼吸衰竭,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心力衰竭、肾衰竭等。
患有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的患者,如果无诱因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该及时到胸外科、肿瘤科就诊。需要进行体格检查、胸部X线、CT或MRI等检查。胸膜转移瘤需要注意与胸膜间皮瘤、胸膜脂肪瘤等疾病相鉴别诊断。
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检查,一旦检查中发现胸膜占位,应及时就诊。
已经确诊胸膜转移瘤的患者,若出现胸腔积液明显增多,呼吸困难程度加重,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可优先考虑去胸外科、肿瘤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明显呼吸困难,需进行内科治疗,可于呼吸内科就诊。
有无原发恶性肿瘤病史?何种肿瘤?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咳嗽、发热、消瘦等
既往是否接受过相应治疗?
胸闷气短、胸痛的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可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和叩诊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胸痛、呼吸困难的症状,胸壁有无肿块,患侧胸腔是否存在胸腔积液。
可见膜增厚,胸腔积液。少量胸腔积液引起肋膈角变钝,中量胸腔积液出现典型的“弯月”形征象,大量胸腔积液可以使一侧胸腔完全不透光。
扫描可见胸膜处病灶多明显强化。胸部CT检查在胸膜转移不伴胸腔积液时易于
诊断,但在一侧大量恶性胸腔积液密度较高时,或胸膜转移多为粟粒或小结节状时,或脏层胸膜结节可能与受到胸腔积液压迫的不张肺组织融合在起时,胸膜转移会难以显示。
对于存在大量胸腔积液的胸膜转移瘤患者,可通过抽取胸腔积液,进行细胞学检查,确定是否为恶性胸腔积液。
当常规的胸水细胞学和生化检查无法确诊时,可求助于胸膜活检诊断,尤其适用于以小淋巴细胞为主、原因不明的胸水。胸膜活检可直接了解胸膜病变性质,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手段之一,阳性率可达40%~80%,比胸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略低。
患者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出现胸闷气短、胸痛、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可初步怀疑为胸膜转移瘤。
胸部CT及MRI表现为胸膜结节及软组织肿块、胸膜不规则增厚、包裹性或非包裹性胸腔积液等,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强化,可进一步确诊。
通过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与病理活检结果呈阳性,可确诊胸膜转移瘤。
胸膜间皮瘤主要是鉴别弥漫型胸膜间皮瘤,在影像学上的鉴别点为胸膜多发小结节或单发肿瘤,伴周围软组织及肋骨受侵,此类多见于胸膜转移瘤。若胸膜弥漫性增厚,呈驼峰样大结节状,则多提示为弥漫型胸膜间皮瘤,且胸膜间皮瘤通常没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
胸膜脂肪瘤是一种罕见、良性、无症状的肿瘤,通常是影像上偶然显示。在CT或MRI上边缘光滑、呈脂肪密度,胸膜呈局部增厚,可与胸膜转移瘤进行鉴别。
结核性胸膜增厚是肺结核的并发症,可表现为胸膜局限性、弥漫性增厚,通常伴有钙化,无恶性肿瘤病史,可与胸膜转移瘤进行鉴别。
出现胸膜转移瘤,说明疾病已经处于全身播散的晚期,某些原发类型的肿瘤对化疗敏感,如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睾丸癌、乳腺癌、胚胎细胞瘤等,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恶性胸腔积液,以局部胸腔穿刺抽液,然后胸腔内注入抗癌药物及一些生物调节药为主,也可根据情况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对于顽固性恶性胸腔积液,可采取手术治疗。
可在医嘱下合理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等,减轻患者胸部疼痛的症状。
通常不作为首选治疗,但对于放化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或胸膜转移瘤过大对心脏造成压迫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适用有希望在手术中获得有效治疗的患者。
包括根治性全切除、次全切除术和剥脱术,此种手术方式需要开胸、创伤大、并发症多和死亡率较高,仅适用于可以耐受手术并且预期存活时间长的患者。
适用于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是首选治疗方案。
临床上使用很少,主要适用于患有肺部塌陷、恶性乳糜胸或胸膜固定失败的患者。
若患者存在恶性胸腔积液,建议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治疗性胸腔穿刺以排出液体。
癌症晚期病人可用放射治疗降低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通常采用低剂量普通放疗、强调放疗等放疗方法。
胸膜转移瘤用辅助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肿瘤降期以及控制远处转移,大多采用静脉应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采用向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化疗药物有:阿霉素、顺铂、环磷酰胺等。
对于敏感基因突变的胸膜转移瘤患者,也可用靶向药物来进行治疗。
近些年出现胸膜腔热灌注治疗,利用肿瘤细胞对热的敏感性高于正常细胞的原理,采用42~48℃的生理盐水或者蒸馏水进行胸腔灌注,在灌注的液体里可加或者不加化疗药物,在一些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胸膜转移瘤一般无法治愈,生存时间根据原发肿瘤的性质不同而不同,例如胸腺瘤出现胸膜转移,如果进行手术姑息性切除等治疗,可能长期生存,而且生活质量很高。而其他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如果出现胸膜转移,通常为晚期,一般生存期不长。但是一些虽然恶性程度高,但是目前有非常好的治疗手段的肿瘤也能长期存活,例如肺癌,如果符合腺癌而且有敏感基因突变,服用靶向药物、化疗等治疗,可能长期存活。
胸膜转移瘤一般无法治愈。
具体生存时间根据不同的原发肿瘤,和对治疗的敏感性而定。
本病经过治疗后延缓生存时间,具体复诊检查的时间和内容,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具体肿瘤性质而定,确定疾病进展。
胸膜转移瘤患者如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应禁止进食,术后第一天即可进半流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胸膜转移瘤手术后因为手术本身与胃肠道无关,不需禁食。
日常饮食中多摄入富含高蛋白质食物如鱼、鸡蛋、牛奶等,加速身体修复;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水果,如苹果、橙子等。
避免辛辣、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和酒等,此类食物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胸膜转移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止疼药,减轻疼痛感,保持引流管清洁、通畅。密切关注呼吸、脉搏、血压等症状,如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放化疗患者可能会产生恶心、呕吐、脱发等反应,应做好相应的准备。
胸膜转移瘤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止疼药,减轻疼痛感。
若患者放置了胸腔积液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管清洁、通畅,有助于病灶引流。
适度进行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养成健康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减轻心理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树立生活信心。
胸膜转移瘤确诊后,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对于需要进行放化疗的患者,由于放化疗对身体刺激性较大,可能会产生恶心、呕吐、脱发等反应,应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吃保护胃黏膜的药等。
胸膜转移瘤的发病具有不确定性,无法采取准确的预防措施,可通过积极治疗原发恶性肿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预防。对患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复查。
对患有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复查,早期确定有无胸膜转移。
积极治疗原发恶性肿瘤,控制临床分期,避免造成胸膜转移。
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作息习惯,日常进行运动,有利于抵抗各种疾病。
4445点赞
[1]刘卓,刘家怡,徐卓.转移性胸膜肿瘤的特征及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06):766-768.
[2]张立春,张强.磁共振在胸膜转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3):161-162.
[3]崔继承,丁长青,谢军,王文生,孙迎迎,张玉娜.胸膜转移瘤的MRI表现[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3):128-131.
[4]胡盛寿.心胸外科学高级教程珍藏本[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35-33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