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衣原体肺炎是由肺炎衣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染,也可能通过污染物传染。大部分患者为轻症,发病常隐匿,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或者误认为是病毒性感冒,引起病情加重。本病前期症状较轻,若能得到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肺炎衣原体肺炎的致病因素明确,是肺炎衣原体感染引起。正常的呼吸道防御机制使气管隆突以下的呼吸道保持无菌,是否发生肺炎决定于两个因素,病原体和宿主因素。如果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同时宿主呼吸道局部或者全身免疫防御系统损坏,即可发生肺炎。
肺炎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细菌样寄生物,属于衣原体科,其具有原体和始体两相生活环,原体具有感染性,始体亦称网状体,没有感染力。肺炎衣原体是一种人类致病原,属于人-人传播,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能通过污染物传染。
肺炎支原体肺炎容易在年老体弱人群中发病,主要原因与肺部抗感染功能退化和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烟草内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可以引起呼吸道局部组织损伤,导致细菌容易入侵肺部引发感染。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肿瘤、糖尿病、艾滋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和器官移植等,均可能引起全身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宿主更易感染此病。
肺炎支原体肺炎比较常见,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半封闭的环境,如家庭、学校、军队,以及其他人口集中的工作区域可存在小范围流行,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20%。
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学龄期儿童多见。
衣原体肺炎属于人与人传播,通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染。
年老体弱人群,各器官机能低下,低于疾病能力减弱,易好发本病。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体质较弱,易好发本病。
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肺炎支原体肺炎本身并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衣原体感染主要是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因病变仅在肺间质,故呼吸道症状较轻,异常体征较少,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伴有脓性痰,前期发病隐匿,可无症状,1~3周后才出现肺炎的表现。
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起病多隐匿,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与支原体肺炎颇为相似。通常症状较轻,伴有发热、寒战、肌痛、干咳、头痛、不适和乏力,少有咯血,发生咽喉炎者表现为咽喉痛、声音嘶哑。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双阶段病程,开始表现为咽炎,经对症处理好转,1~3周后又发生肺炎或支气管炎,咳嗽加重。少数病人可无症状。
肺炎衣原体感染时也可伴有肺外表现如中耳炎、关节炎、甲状腺炎、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如果本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原体可侵袭心肌细胞,引起心肌局限性或者广泛性炎症病变,症状较轻时可完全没有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休克,而危机生命。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急性型多发生于正常的心脏,起病往往突然,伴发热、寒战,全身毒血症症状明显,常是全身严重感染的一部分,病程多急骤凶险,易掩盖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为亚急性,多数起病缓慢,有全身不适、疲倦、低热及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脑膜炎系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由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引起,发病急骤,很可能短时间内造成患者死亡或者脑永久性损伤。
对于肺炎衣原体肺炎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为本病发病隐匿,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往往会引起全身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及时就医极为重要。前期症状较轻时,采取有效的抗炎治疗,可以治愈本病,不留后遗症。针对社区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疑似症状,应尽早筛查。
高危人群出现咳嗽、咳痰,甚至发热时,应及时就诊检查。
常规抗炎治疗后呼吸道症状仍然加重,甚至出现胸痛的患者应及时就诊。
出现咳血,甚至全身感染性症状的患者,需要立即多科室会诊。
患者应考虑到呼吸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何时发病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寒战、精神萎靡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听诊肺部有无异常或者偶闻及湿啰音,测量体温、心率。
血常规可见血白细胞正常或稍高,血沉多增快。也可测定营养元素是否缺乏,对于治疗提供帮助,同时需要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是否有全身感染的发生。
从痰、咽拭子、咽喉分泌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直接分离出肺炎衣原体。但肺炎衣原体不能体外培养,需要在呼吸道来源的细胞系中接种培养,操作较烦琐,一般仅用于科学研究,大多医院难以开展。
X线检查显示疾病早期以单侧、下叶肺泡渗出为主,后期可发展成双侧病变,表现为肺间质和肺泡渗出混合存在,病变可持续几周。原发感染者多为肺泡渗出,再感染者则为肺泡渗出和间质病变混合。
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是目前国际上标准且最常用的肺炎衣原体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应结合呼吸道和全身症状、X线检查、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作综合分析。虽然肺炎衣原体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因为其较为繁琐,往往临床上更多的是选择血清衣原体抗体作为目前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原发感染者急性期血清标本,如IgM滴度≥1:32,或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双份血清lgM或lgG有4倍以上的升高可诊断。再感染者lgG滴度≥1:512或4倍增高,或恢复期lgM有4倍以上的升高。对于应用B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肺炎病人,持续干咳时应警惕肺炎衣原体感染。
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秋冬季节发病较多,症状主要为乏力、咽痛、头痛、咳嗽、发热、食欲不振、腹泻、肌痛、耳痛等,咳嗽多为阵发刺激性呛咳,咳少量黏液,可进行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临床可通过病原菌对二者进行鉴别,即肺炎衣原体肺炎通过血清衣原体抗体作为诊断依据,支原体肺炎可进行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
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好发于病毒疾病流行季节,临床症状通常较轻,与支原体的肺炎症状相似,但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较突出。常在急性流感症状尚未消退时,即出现咳嗽少痰或白色黏液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确诊需要依赖病原学检查。
因为本病前期症状较轻,如果能及时发现,通过对症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则可促进疾病痊愈。但是如果疾病未经治疗,或者误诊为病毒性感冒而采取错误的治疗措施,往往引起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全身心脑并发症,危及生命。所以,早期明确诊断,并且对症治疗对于疾病的转归很重要。
电解质紊乱患者,应补充水和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如患者出现发热,可物理降温。
如患者进食困难时,可采取静脉输注营养液。
抗感染治疗是本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
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等,也具有良好疗效,疗程均为14~21天。
重症患者治疗首选广谱的强力抗生素药物,要足量、联合用药。因为初始经验性治疗不足或不合理,或之后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抗生素,其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初始治疗正确者。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应对病情进行评价,治疗有效表现为体温下降、症状改善、白细胞逐渐降低或恢复正常,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较迟。
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患者若存在咳嗽,甚至剧烈咳嗽时,可适当加用镇咳药物。
肺炎衣原体肺炎经过及时、规范、足疗程的抗感染治疗,通常可以治愈,预后良好。
肺炎衣原体肺炎通过及时规范治疗,一般能够治愈。
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治疗一般不影响患者寿命,预后较好。如果拖延治疗,出现并发症可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治疗前期需要三天后复诊,观察疾病进展,药物是否对症。病症得到缓解以后可每周复查,或者病情变化时复查。局部症状加重或者出现全身感染症状,需要随时复诊。
因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年老体弱患者或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所以饮食应以积极补充营养为主,改善机体体质,有效提高患者的全身免疫系统抵抗能力。
治疗期间应给予高蛋白、高营养饮食,如牛奶、鸡蛋、精瘦肉等,加强营养,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进食时尽量选择好吸收的食物,同时应该细嚼慢咽,尤其老年人避免老出现呛咳,引起肺部继发感染。
肺炎衣原体肺炎主要的护理工作是积极促进身体恢复,同时减少疾病交叉感染。患者应采取单独的护理方式,避免与其他免疫力低下人群过多接触,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护理的同时要做好无菌操作,保护自身的健康。
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避免耗氧量太大的运动,尤其本身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需要静养,运动量太大容易咳嗽加重。
待疾病痊愈后,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戒烟、限酒,减少不良的危险因素刺激。
患者应规律测量体温,发热<38℃时可以自行物理降温,可观察咳嗽程度、痰液性状、有无血丝。发热超过38℃时,患者则需要到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疾病的监测,切不可自行监测,延误病情。
因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症状较轻,发病隐匿,往往容易引起患者的忽视,导致自行滥用药物,使感染变得更为复杂,而影响后续治疗的效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工作主要是针对宿主人群来积极开展,应以社区预防为主。提高高危人群免疫能力,切断传播途径,是最好的方法。
针对60岁以上或者慢性病高危人群,每年筛查一次,检查呼吸道情况和全身营养状况。对于高度疑似人群,应进一步增加筛查手段,避免漏诊。
可通过量体温、视诊、肺部听诊检查进行全面筛查,方法简单易行,不难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应进一步进行血液学检查和拍摄X线片筛查。
鼓励老年人加强体育锻炼,减少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室内需要勤通风。
避免长期处于人口密集区域,社区应针对公共区域进行日常消杀,尤其是流行病高发期。
积极补充营养,高蛋白、高纤维饮食,保证维生素摄入,提高抵抗力。
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佩戴口罩或用手肘遮挡口鼻,尽量减少外出与人接触,必要时需要就诊,可减少病原菌播散。
4743点赞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