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燥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皮肤干燥的皮肤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常好发于小腿伸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主要症状是皮肤干燥、脱屑和瘙痒。
皮肤干燥与皮肤表面油脂减少有关,年龄增长、过度清洁、营养不良、气候变化都是皮肤干燥症的病因,可能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老年人皮肤油脂分泌减少,易出现皮肤干燥。
洗澡太频繁、洗澡水过热、用力搓澡,都会导致皮肤变薄、皮肤油脂过度清洁。
身体缺乏维生素A、B、C族都会导致皮肤干燥。
期生活在环境干燥、寒冷地区易发生皮肤干燥。
水在人体内占65%左右,饮水过少易诱发皮肤干燥。
长时间阳光照射会导致皮肤水分丢失。
在干燥环境下,应涂抹保湿霜锁住皮肤水分防止干燥,尤其是干性皮肤者。
一些药物会导致皮肤干燥,如阿托品类。
皮肤干燥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干性皮肤者,气候环境干燥、寒冷地区的发病率高于潮湿地区。
老年人皮肤油脂分泌减少,易出现皮肤干燥。
原本患有皮肤疾病人群,皮肤屏障破坏,锁水能力下降,可能会造成皮肤干燥。
长期挑食导致营养缺乏,身体缺乏维生素。
洁癖者洗澡过于频繁,可导致皮肤表面油脂减少。
此类人群皮肤油脂分泌少,易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症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多数人病程进展缓慢,在秋冬季节症状加重,可有部分轻症患者无明显症状,只表现为自觉皮肤紧绷。
常好发于手臂和腿部,自觉皮肤紧绷,尤其是沐浴后加重,严重干燥者活动时会出现皲裂、疼痛。
可见白色片状皮肤脱屑,重者像鱼鳞样,皮肤因干燥出现细微裂纹皮损,呈多角形或菱形。
多数患者有瘙痒症状,夜间加重。
皮肤干燥脱屑导致皮肤变薄变红,皮肤屏障受损,易出现过敏。
皮肤干燥好发于手臂、腿部,严重者活动时干燥的皮肤可出现裂口。
对于皮肤干燥严重患者,剧烈瘙痒时抓破皮肤易继发其他病原体感染。
当皮肤出现干燥、脱屑、瘙痒时应及时就诊于皮肤科,通过体格检查、皮肤镜、血常规、抗体检测等明确诊断,要注意和鱼鳞病、干燥综合征、银屑病等疾病鉴别。
当皮肤出现干燥、脱屑、瘙痒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皮肤干燥症患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时应及时就医。
确诊的皮肤干燥症患者合并皮肤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破溃流脓、全身高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皮肤科。
经常出现皮肤过敏者,可考虑就诊风湿免疫科进行排查。
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皮肤脱屑、瘙痒等)
父母及儿女或者家庭其他成员是否有类似的症状?
皮肤的鳞屑症状轻重程度和季节有关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皮肤镜检查可以把皮损放大数十倍,有助于分析诊断。
血常规有助于明确有无其他病原体感染。
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有无其他免疫系统疾病。
典型皮肤干燥症症状,皮肤干燥、脱屑、瘙痒。
皮肤干燥症一般通过体格检查结合症状、病史即可确诊,不能明确诊断者可使用皮肤镜检查,放大观察皮肤除白色脱屑外无其他病理改变,可明确诊断。
自幼发病,出生时症状不显著,但在出生后几个月或2年内开始出现皮疹,以后渐重,5~15岁时才稳定。有时到成年时期才有此病,终身不愈。典型皮损是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边形角质鳞屑,鳞屑中央固着,边缘可略翘起,好发于四肢伸面及背部,尤以胫前最为明显,屈侧及褶皱处很少累及,像腋下及臀沟等处常不波及。通过病史和皮肤镜检查即可鉴别。
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口腔黏膜干燥是主要表现,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是常有的表现,患者通常主诉眼干症状。皮肤往往干燥少汗或无汗,可有瘙痒症而引起苔藓样化。另外,本病还伴有其他器官组织的受累,而表现出相应症状,通过皮肤组织病理检查以及抗体检查可以鉴别。
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红色或棕褐色斑丘疹或斑块,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多半发生于头皮及四肢伸面。少数患者有脓疱性损害或关节炎症状,或是全身皮肤发红脱屑而呈红皮症。通过皮肤组织病理检查以及典型症状可以鉴别。
皮肤干燥症主要是对症治疗,原则是缓解不适症状、避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对于反复治疗无效的患者应注意检查有无其他疾病,选择相应药物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皮肤干燥症病程长,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指导患者寻找和避免外界诱发因素,避免搔抓和过度清洗。
对于皮肤干燥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外用甘油或者10%的尿素软膏,可以大面积外涂。也可适当口服一些中成药缓解症状,如润燥止痒胶囊。
维A酸类药物,如维A酸片、维A酸乳膏等,外用可减轻皮肤角化程度,内服可调节皮肤内细胞的生长,减轻鳞屑的产生。
复方乳酸软膏,可减少鳞屑的产生,同时增加皮肤的含水量,疗效较好。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若是血虚生风者,舌质淡、面色白、脉弱,可考虑用当归饮子来加味。
若是阴虚生风者,舌质红、苔薄少或没有舌苔,脉搏细弱的,可用玉竹、黄精、山茱萸、山药、女贞子、早莲草、白芍、当归、大枣、枸杞、牡丹皮、茯苓等来养阴保湿。
若寒气阻碍血液循环,脉象会呈细弱,皮肤红,有皲裂,冬天怕冷,属于血虚寒凝,可考虑温经通络散寒的当归四逆汤加麦冬、天冬等治疗。
皮肤干燥症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后可减轻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但病情易反复。除平时经常自我观察皮肤状态外,还要注意定期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皮肤干燥症难以彻底治愈,但是接受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会明显好转,不会给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皮肤干燥症不影响自然寿命。
皮肤干燥症症状不严重的一般不用复诊,经常自我观察即可。症状重者经治疗后三周复诊,复诊时通过皮肤视诊观察皮损颜色、面积变化。对于反复发作者应该追踪治疗。
皮肤干燥症患者的饮食护理,主要是注意补充水分,合理、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忌食辛辣、易过敏食物等。
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而出现皮肤瘙痒症状,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鱼、虾、蟹等海产品容易诱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瘙痒加重。
如各种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芹菜、南瓜、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B族食物包括小麦、蜂蜜、韭菜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橙子、草莓、柚子等。
皮肤干燥症患者的护理,应注意日常补水和药物的使用,避免皮肤过度清洁,出门注意防晒,定期观察皮肤的变化。
在干燥地区,室内可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空调温度不要太高,避免温度过高加快皮肤水分蒸发。
了解甘油及尿素软膏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使用。
避免进行过度的皮肤清洁,适当使用柔和的护肤品,洗澡避免过于频繁。
出门时注意防晒,可使用遮阳伞和防晒霜。
患者应定期复查皮肤干燥恢复情况,有无其他皮损或并发症等。
皮肤干燥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因此生活中应注意尽量避免。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清洁皮肤,洗浴后涂抹保湿霜。
坚持防晒,平时出门涂抹防晒霜,戴帽子或打伞。
干燥地区室内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冬天空调不要温度过高。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忌食辛辣饮食,戒烟戒酒。
养成运动的习惯,每日规律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每日高度紧张、焦虑不适,易诱发疾病。
4858点赞
[1]陈国红,潘君位,马艳.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评估滋养沐浴乳对冬季小腿皮肤干燥症的作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042(008):461-463.
[2]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298-300.
[3]李姗姗,聂舒,吕婷.皮肤干燥症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033(005):599-60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