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腱膜炎一般是由于长期的足部剧烈活动或者退行性变,所造成的跖腱膜处无菌性炎症,这些无菌性炎症可以导致局部的明显疼痛症状。好发于较肥胖的中年妇女和喜爱运动者。主要表现为根骨结节前缘或足心部疼痛,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积极治疗后可治愈,不会影响寿命。
跖腱膜为足底腱膜的一部分,系足底深筋膜中央腱性增厚部分,起于跟骨结节内侧突,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当跖腱膜承受了超过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时,这种反复长期的超负荷将诱发炎症,形成退变、纤维化,导致跖腱膜炎。
长期站立工作或从事奔跑、跳跃等运动,如中长跑运动员运动量过大、登山运动员前足掌过度疲劳都可造成跖腱膜的劳损而致病。
体重持续增加、长期提重物等身体负荷过重时也可导致跖腱膜炎。
高弓足或扁平足时足底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运动、牵拉、摩擦时容易出现跖腱膜炎。
跖腱膜炎出现退变或撕裂,足底跖腱膜出现肿胀,因牵拉而发生充血性渗出,日久骨质增生,产生骨刺和炎症,就会出现疼痛。
女性常穿高跟鞋,容易增大跖腱膜的张力,使得跖腱膜更容易受伤。
高负荷体力运动者,长时间站立,可能造成跖腱膜创伤,形成跖腱膜炎。
跖腱膜属于骨科常见疾病,无具体的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上发现较肥胖中年妇女和喜爱运动者跖腱膜的发生较多,如长时间跑跳的专业运动员和舞蹈家以及需要长距离行走的普通人。
另外穿软底鞋和过度运动的人群也好发本病。
跖腱膜炎起病缓慢,常可出现足部疼痛和肿胀。脚跟、脚心有疼痛感、麻木感,足底局部局部有紫色或者青色瘀斑。另外,足部跟前可出现肿胀,有明显的压痛。
日常行走,脚跟脚心有剧烈疼痛感,晨起或活动后加重。
跖腱膜炎出现撕裂,导致患者足底局部出现紫色或者青色瘀斑。
用力按压跖腱膜部位,有明显压痛感,尤其进行偏内侧压时,疼痛感加剧。
患者还会出现跖腱膜水肿、麻木感等症状。
足跟增生性骨关节炎属于关节炎的一种,临床上经常采取药物疗法、按摩疗法等进行治疗。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脚底疼痛、有足跟压痛感,且疼痛感在早晨起来时比较重,下午会有所减轻,在起床后的第一步大都比较疼痛,有可能出现时轻时重的现象,在走路时都不敢让脚跟用力,有针刺、石酪感。目前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可以通过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消炎止痛,一些物理疗法比如冲击波疗法、红外线疗法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与此同时还应当适量补充钙质,补充维生素D,避免过度劳累。
当患者出现足跟疼痛、肿胀的症状不能缓解时,可去骨科就医治疗。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X线检查、体格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本病进行诊断。本病需要与跟骨骨髓炎、滑囊炎等疾病鉴别。
当患者长期进行足部运动、大量锻炼后出现足部疼痛、肿胀,经休息后不能缓解需及时就医。
若患者疼痛难忍,无法行走时需立即就医。
病情稳定患者,可及时去骨科就诊。
对于病情危急,症状严重患者,应立刻于急诊科就诊治疗。
足部疼痛和肿胀是何时出现的?
除跖腱膜炎是否还存在肌肉损伤、关节疼痛等不适?
在哪种情况下足部疼痛、肿胀等表现会缓解或加重?
以前发生过跖腱膜炎吗?
近期有剧烈运动或意外受伤等经历吗?
主要是检查患者足部,查看是否有压痛、肿胀、外伤等异常情况。对患者的足跟至足心部位进行施力按压,患者会有强烈疼痛感,以此判断患者疼痛的来源是某一点,还是整个跖腱膜。
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确诊跖腱膜炎是十分有效的检查手段,观察跖腱膜增厚情况。
X线检查可发现足部伴附着处是否存在撕脱性骨折等其他状况,对患者足部进行X线照射,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患者跖腱膜结构损伤程度、破裂伤口大小等。同时,也能够观察到足部其他部位是否也遭受到影响。
患者起病缓慢,有长期负重行走、大量运动等劳损史。足底部肿胀、疼痛,不能负重,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可初步确诊为跖腱膜炎。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少数患者可见跟骨结节或骨刺形成,磁共振检查可见跖腱膜明显增厚。
跟骨骨折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本病成年人较多发生,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与跖腱膜炎的主要鉴别点是骨折的特征性体征,畸形或骨擦音,跖腱膜炎没有骨折的特征,且表现不如跟骨骨折剧烈。
滑囊炎是指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滑囊是结缔组织中的囊状间隙,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封闭性囊,内壁为滑膜,有少许滑液。少数与关节相通,位于关节附近的骨突与肌腱或肌肉、皮肤之间。凡摩擦力或压力较大的地方,都可有滑囊存在,许多关节的病变都可以引起该病。
大多数跖腱膜炎患者多能自愈,保守治疗是跖腱膜炎的主要疗法,为了缓解疼痛,可配合药物治疗,若有其他需要,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拉跟腱及跖腱膜,每天2~3次,尤其在运动前。
减少过度使用足部,减轻体重。
用夜间支具维持踝关节于背伸位。
选择类似于慢跑鞋或软橡胶底鞋之类衬垫良好的鞋。
用软质足跟垫或足跟杯、足支撑垫或特制支具。
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等,缓解脚跟脚心的疼痛。
尽可能少注射类固醇激素,如醋酸曲安奈德,缓解足底疼痛,炎症及肿胀。一定不要注射到皮下脂肪内,否则可增加跖腱膜断裂及足底脂肪垫萎缩的发生率。
慢性跖腱膜炎的手术治疗尚有争议,术前必须明确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手术方法包括跖腱膜切开、神经减压、跟骨骨赘切除、内镜下跖腱膜切开或联合开展上述手术。
冲击波治疗是一种物理治疗,具有与超声波治疗类似的物理特性,可促进肌腱和骨交界处血管增殖,局部血运增加,促进炎症消退。
电波疗法、磁波疗法具有消炎、止痛、止痒、降脂、疏通微循环通道、清除机体深部淤血、促进上皮生长、加速伤口愈合等治疗效果,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跖腱膜炎为自限性疾病,可以治愈,一般不会影响患者寿命,非手术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大多可达到症状缓解,术后2~3周内及时到院复查。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跖腱膜炎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跖腱膜炎治疗后容易引发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足底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最常见症状是足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
术后2~3周内及时到院复查,复查项目包括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是否有无菌性炎症和跖腱膜破裂恢复情况。
饮食对本病无较大影响,安排合理健康饮食即可。
多关心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坚持热水泡脚踝、热敷,或者理疗,避免剧烈的跑跳动作,术后适当做功能性锻炼,促进恢复。
遵医嘱积极进行跖腱膜羍拉和跟腱牵拉锻炼,跖腱膜牵拉有助于炎症的消退。
避免跖腱膜高负荷的运动,如长时间运动等。
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立即停药,将局部药物洗净,并向医师咨询。
需注意症状变化,如脚跟、脚心疼痛加重,或压痛感加重,需立即就医检查。
40~60岁的超重患者应定期做体检,进行活动前做好热身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加强跟腱检查和保护装置的应用。运动技巧要合理运用,防止积累性损伤。
对于40~60岁的超重患者应定期做体检,排查可能患的疾病,尽早治疗。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足部负重,过重的体重可能会增加跖腱膜负荷,需保持健康的体重,减轻足跟部损伤。
防止积累性损伤,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年龄、身体的协凋性、运动能力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平时如有跟腱慢性疼痛不适的应避免参加剧烈运动,或者缩短运动时间、减少运动对抗强度。
4843点赞
[1]肖小鹏,蔡玉英,胡萍香.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跖腱膜炎介入治疗效果[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0.22(03).239-240.
[2]韩宇,陈高扬,王庆宇,姜振德,张桂珍,常非.跖腱膜炎的病因及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9.24(01).37-45.
[3]李永文.跖腱膜炎跟痛症的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07).792-795.
[4]田伟.实用骨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22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