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多发生在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后的两个月内,表现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神志清醒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突然发生以痴呆、精神症状和椎体外系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此病的治疗原则为对症支持治疗、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一般经积极治疗后,年龄稍轻者预后尚可,可恢复生活或工作的自理能力,但如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帕金森综合征或智力障碍,预后较差。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病因并不十分明确,考虑是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导致体内缺氧而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或者是一氧化碳本身具有细胞毒性,直接造成神经细胞损伤所致。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缺氧,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而造成脑部循环障碍,进一步导致脑血栓形成、脑皮质和基底节局灶型的缺血坏死以及广泛脱髓鞘病变,致使部分病人发生迟发性脑病。中重度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尤其是昏迷超过4小时以上,常规治疗清醒后,经一段时间的“假愈期”后又突然出现神经精神障碍。它不同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是由于缺氧后血管壁损害,继发的脑组织变性坏死。
室内点燃煤炉或煤气、燃气、热水器,而门窗密闭通风不良,或阴天下雨气压低,大风吹进烟囱,一氧化碳气体逆流于室内,造成室内浓度升高,引起中毒。钢铁、水泥、建材化工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的吸入,也会吸入一氧化碳气体造成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假愈期”受到一定的精神刺激后,病情加重,可发展为迟发性脑病。
国外报道本病近10年发病率20%~60%,国内报道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病率为0.2%~47.3%,其中一氧化碳中毒的重症患者中约有10%~40%发生迟发性脑病,约25%的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有永久性神经后遗症。该病多发生于一氧化碳中毒后昏迷时间4小时以上和发病年龄40岁以上的患者。
年龄在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其大脑耐受能力和恢复力较差,因而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昏迷时间超过4个小时的患者更易发生迟发性脑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的患者,据统计,有基础病病史的患者发病率为42.68%,无基础病病史的患者发病率为10.87%。
未治疗或治疗不当的患者:中重度患者在急性中毒后未及时接受治疗,或过早停止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脑力劳动者,据统计,脑力劳动者中毒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概率为25.94%,体力劳动者为9.1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时伴有并发症,如感染、脑梗死的患者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愈期”,可出现精神意识障碍、椎体外系神经障碍、椎体系神经损害、脑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等临床表现。症状以人格改变和定向力减退多见,如不认家门、乱走、语无伦次、行为怪异、性格改变等。
假愈期后出现以痴呆为主的症状,表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定向力减退或丧失,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思维障碍缄默不语、二便失禁、语言和躯体活动减少,严重时可呈木僵状态。
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震颤麻痹,患者表情呆滞、面具脸、慌张步态,与帕金森综合征不同之处在于四肢肌张力增重高显著,而震颤不明显。个别患者表现多动症、舞蹈症、肌张力低,四肢有不自主的大幅度,不规则,不重复,变幻不定的舞蹈动作。
包括行为怪异、哭笑无常、易激怒、躁狂、抑郁以及各种幻觉(如幻听、幻视)。
半球白纸或皮质有局灶性损伤,表现为偏瘫、单瘫、失语、感觉丧失、皮层盲等。
患者由于肢体意识障碍与肢体功能障碍将处于长期卧床状态,再加上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全身缺血缺氧状态,因此很容易发生压疮。
长期卧床以及意识障碍引起的误吸等都容易诱发肺炎的发生。
脑组织缺血缺氧后,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细胞代谢紊乱,凋亡坏死,可产生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变。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对患者影响较大,故需要积极就医治疗,治疗原则包括对症支持治疗、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在经过就职后病情好转,意识清醒,一段时间后(2~60天),突然发生意识障碍、痴呆、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肺炎、压疮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呼吸科等。
若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症状应去康复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意识障碍等)
症状有没有加重?
从一氧化碳中毒到此次发病经历多久?
是否有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等)
目前临床上长用直接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COHb浓度。另外,也可用简易方法定性分析,如加碱法取病人血液1~2滴,用蒸馏水3~4ml稀释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1~2滴,混匀。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增多时,加碱后血液仍保持淡红色不变,正常血液呈绿色,通常在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达50%时才呈阳性反应。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患者该项实验呈阴性,表明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得到缓解。
可见脑白质密度弥漫性降低,基底节区低密度或局灶性低密度改变。若合并脑出血或梗死,可出现相应病灶。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脑萎缩改变(脑室扩大,脑沟回加深)。
颅脑MRI对迟发性脑病的诊断优于CT,可见脑水肿消失,表现为脱髓鞘、梗塞、软化灶。除两侧苍白球的异常高信号病变外,还显示双侧多叶皮质和白质对称性长T2WI信号,累及胼胝体、海马体、皮层下U纤维、外囊及内囊、皮质海绵状改变。
在假愈期中脑电图可以表现α波减少,慢波增多或正常脑电图。脑病发作后有部分患者脑电图正常。部分患者表现慢波增多(广泛轻至重度异常)。
有明确一氧化碳中毒病史。
有明确的假愈期。
以痴呆、精神症状、肌张力增高和震颤麻痹为主的典型临床表现。
脑CT和MRI改变主要发生在半卵圆中心和侧脑室旁,苍白球常见对称性病变。还可累及胼胝体、海马体,皮层下U纤维、外囊、皮质海绵状改变,晚期可见脑萎缩。
可表现为去皮质状态、智力障碍、震颤麻痹,但无假愈期,为急性病变的延续,而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有明显的假愈期,可以此鉴别。
可表现为痴呆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颅脑CT可有白质密度低和多灶性脑梗死,但是没有一氧化碳中毒史和假愈期表现。
中老年发病,主要累及双侧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等皮层下深部白质,以进行性记忆障碍、轻度精神错乱、性格改变等精神症状作为首发症状或唯一症状,无肌张力增高,此为鉴别点。
可有肌张力增高、震颤和痴呆表现,但是没有一氧化碳中毒史和假愈期表现,可明显鉴别。
系多种病因引起半球白质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颅脑CT可显示双侧半球白质密度减低,临床以双侧椎体束损害为主要的症状恶化体征,但是较迟发性脑病轻,没有一氧化碳中毒病史,起病及进展缓慢,,可以此与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进行鉴别。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治疗原则为对症支持治疗、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
迅速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终止一氧化碳继续吸入。
针对疾病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
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定时翻身以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发生。给予营养支持,必要时鼻饲。
如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奥拉西坦,这些药物是一类脑细胞赋能剂及脑细胞代谢促进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网状结构的拟胆碱能抑制药,国内应用于迟发脑病的治疗,能透过血脑屏障,选择性应用于皮层和海马,激活、保护或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
一般用地塞米松。国外文献未见报告,国内有少,目前使用尚存在争议,因为其可能导致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加重卧床病人的感染。
又称力奥来素,脊髓部位的肌肉松弛剂,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兴奋传递,刺激γ-氨基丁酸受体而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从而降低兴奋性,抑制神经细胞冲动的发放,有效解除肌肉痉挛。
治疗肌张力异常综合症用药,为一种抗精神病药。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应尽早进行,并持续进行,病人在超大气压的条件下用100%氧气进行治疗,可减轻大脑缺血缺氧症状,改善神经功能。
目前认为迟发型脑病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如肌肉萎缩、肌束震颤、痉挛等,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后遗症。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经高压氧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恢复到生活自理或更好水平,年龄稍轻者尚可恢复工作能力。但如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帕金森综合征或智力障碍,预后较差。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病程长,通常迁延难愈。
该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高压氧治疗一个疗程后可行CT或MRI检查脑组织恢复状况。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需要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宜食具有营养中枢神经作用的食物,禁食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的食物。
注意营养,保持饮食均衡,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除了积极进行治疗外,日常生活管理也尤其重要,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定时翻身,可以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发生。
应时常通风,定时翻身拍背,保持患者身体的干燥清洁,避免压疮的发生。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大小便失禁,此时要注意做到及时清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发病早期就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特别容易走势,家属应时常陪伴身边,避免意外。
重症卧床患者肢体摆放恰当,避免肢体痉挛挛缩和足下垂。
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主要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避免接触一氧化碳浓度高的地方。一氧化碳中毒后要及时正确地接受治疗,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期间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环境,避免患者情绪过度波动。
居室内火炉要安装烟筒管道,防止管道漏气。厂矿工作人员应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矿井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监测和报警。
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环境时,要戴好防毒面具。室内使用碳火时要开窗通风,避免密闭环境。
一氧化碳中毒后要及时进行治疗,并且坚持治疗,避免半途而废。
4748点赞
[1]刘勇林,肖卫民,吴志强,王雅芝,詹云浩,陈仰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4):1552-1556.
[2]葛环,高春锦,赵立明,武连华,李茁,杨琳,高宇,侯晓敏,梁芳,杨晶,张奕,马琳琳,刘雪华,王丛,杨捷云.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四)[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3,20(05):356-358.
[3]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39.
[4]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0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