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室是消化道的局部囊样膨出,有真性(全层膨出)和假性(仅有黏膜和黏膜下层膨出)两种。绝大多数憩室向消化道腔外膨出,称腔内憩室,多个憩室同时存在称为憩室病。本病见于全消化道,以结肠最为常见,十二指肠次之,胃憩室最少见。
常位于下咽缩肌与环咽肌之间的左后方,因咽食管连接区的黏膜在环状软骨近侧咽后壁肌肉缺陷处膨出而成,多发生于70岁以上者,男性约占2/3,伴发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常位于肺门水平的食管左侧,为牵拉性真性憩室。
最少见,多数患者见于50岁以上。
憩室很小,规则分布于整个食管。
多见于30~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
是小肠憩室中最多见的,以50~60岁多见,好发于降部。
为位于回肠末端的真性憩室,系胚胎期卵黄管之回肠端闭合不全所致。
少见,中年以上者多发,男性略多,多见于肠壁肌层脆弱的空肠上段及回肠末端。
表现为间歇性左下腹疼痛、腹部胀气、消化不良等症状。
消化道憩室病是由于肠壁张力及结肠腔和腹腔的压力差所致,十二指肠憩室则与胰胆管和血管通过且肌层较薄弱有关。老年人易发,与肠壁肌力减弱有关。
肠腔经常处于高压状态,肠壁结构异常,壁上营养血管穿过的小孔是形成憩室的薄弱点,此区域只靠环肌维持肌张力,是抵抗高压的薄弱环节,憩室可在黏膜和黏膜下层从此处环形肌束之间膨出,营养血管多包绕憩室的顶部和颈部,老年人易发消化道憩室与其肠壁肌力减弱有关。
长期低纤维饮食易导致便秘,需要更强的结肠收缩来推动大便前进,腔内增加的外推力易导致憩室的形成。肠易激惹综合征者结肠动力学调节障碍,非推进性收缩增强也可使肠腔内压显著增高,从而导致憩室的形成。
消化道胃憩室多见于30~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十二指肠憩室是小肠憩室中最多见的,人群发生率为2%~22%,以50~60岁多见,结肠憩室的发生与经济水平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低渣饮食或无渣饮食者明显高于高渣饮食或多渣饮食者。结肠过敏性炎症、习惯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慢性梗阻及炎症性肠患者有较高的发生率。
50岁以上的老年人。
饮食不规律容易便秘者。
一般情况下消化道憩室病没有明显症状,除非出现疼痛性憩室病或检查出憩室炎,憩室病一般很难直接发现。
初期憩室很小可无任何症状,随着憩室逐步增大,临床表现为轻度吞咽困难、食物反流,饭后及睡眠时易发生呛咳。晚期表现有喉返神经受压引起声嘶,饮水时有气过水声及反复发作的吸入性肺炎。食管中段憩室多数无症状,部分病例出现胸骨后疼痛、胃灼热感,少数有吞咽困难,极少数发生纵隔脓肿或食管气管瘘。膈上食管憩室常发生在贲门食管连接处上方,食物易贮留常伴食管贲门痉挛、反流性食管炎或食管裂孔疝。食管壁内假性憩室常有规则地分布于整个食管,憩室很小常为1~3mm,由于炎症及病情逐渐进展70%~90%存在食管狭窄,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间歇性吞咽困难并伴有胸骨后疼痛。
多见于30~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患者无症状,少数主诉饭后或平卧时有间歇性上腹部饱胀或下胸部疼痛,伴恶心、呕吐、胃灼热感,常见并发症为出血。
十二指肠憩室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仅10%患者主诉上腹胀痛不适伴恶心,饱食后加重,并发炎症或溃疡时憩室部位可有压痛。Merkel憩室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出现并发症时产生相应症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30%,男性多见,大多发生于10岁前,1岁以内占1/3。当憩室突向肠腔内时可引起肠套叠及阻塞性肠梗阻,症状为呕吐、腹胀、便秘或有红色果酱样粪便。空、回肠憩室单个多无症状,多发性憩室内有大量细菌繁殖时可有消化不良症状,如腹痛、胀气、腹泻及吸收不良,并出现消瘦、贫血和脂肪泻。
多数憩室的直径为3mm至3cm不等,较大憩室少见,仅10%患者具有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间歇性左下腹痛、便秘,伴腹部胀气及消化不良。体检时左下腹可有压痛,可触及坚硬充满粪块的乙状结肠,应与肠道易激综合征和结肠癌作鉴别。
单纯性憩室炎占75%,25%有脓肿、梗阻、穿孔、腹膜炎、瘘管等并发症。急性憩室炎的表现为急性左下腹痛,伴发热、下腹压痛及反跳痛、白细胞增高。左下腹部可扪及炎性腹块,部分或完全梗阻时有肠鸣音亢进,并发腹膜炎后肠鸣消失,直肠指检触及脓肿或炎块有助于定位。
5%~10%患者可发生出血,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大出血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憩室出血来源于动脉而且常局限于单个憩室,多见于右半结肠的憩室。出血大多为无痛性并不伴憩室炎,大量出血时可出现休克症状,缓慢间断性出血者结肠镜检查是出血定位诊断的最佳方法。
十二指肠腔内憩室可并发部分或完全性十二指肠梗阻,饭后出现上腹饱胀、绞痛,呕吐后缓解,细菌过度生长可导致腹泻。
因为消化道憩室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一般情况下消化道憩室病是在检查其他消化道疾病或常规筛查时发现的。若出现恶心、呕吐、胸骨后疼痛、轻度吞咽困难,需立即就医。
对于老年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如果查出消化道疾病及时就医。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憩室,出现吞咽困难、腹部疼痛等,高度怀疑憩室病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憩室病的患者,若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应立即就医。
患者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饮食怎么样?是否经常便秘?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平时喜欢吃什么食物?喜食低纤维饮食还是高纤维饮食?
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
食管憩室一般可通过X线钡餐和内镜检查发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内镜检查插镜时应在直视下循腔进镜,以免盲目插入憩室内引起穿孔。
不易发现憩室,而十二指肠镜检查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大幅度提高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现率。乳头旁憩室特别是憩室内乳头的患者,可首先考虑磁共振胆胰造影。
可排除同时存在的其他病变,如结肠癌、结肠炎等。
可鉴别纵隔肿瘤、脓肿。
体检时可在锁骨上方颈根部发现面团样肿块,按压时发出气过水声。
X线钡餐检查憩室多呈帐篷状突出且口宽底小,引流通畅而很少出现钡剂残留。
诊断依赖X线钡餐检查。
常规胃肠钡餐检查的发现率为0.043%~0.1%,绝大多数为单发,直径2~4cm,75%位于胃后壁贲门附近小弯侧,食管胃连接点下2~3cm以内,其次幽门区,胃体、胃底部较少见。
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其X线表现有时与溃疡龛影不易区别,应注意鉴别。
X线钡餐摄片常由于憩室炎症和梗阻不易填满而不显影,诊断常不容易。
Meckel憩室与急性阑尾炎症状类似注意鉴别,出血者血管造影可显示活动性出血及残留卵黄囊动脉及分支。
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等,可通过影像学检查与消化道憩室病相鉴别。
轻症患者的治疗包括休息、流质饮食和口服抗生素,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低渣软食,2周后作钡剂灌肠明确诊断,1月后恢复高渣饮食。80%出现较严重症状如疼痛、局限性痉挛和(或)伴有并发症,如肠梗阻等的患者通过休息、禁食、静脉输液和抗生素治疗可以缓解,无需手术治疗。
一旦出现症状先可进行非手术治疗,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伴有憩室炎或反流性食管炎时应进行抗生素及抑酸剂治疗、体位引流。
症状明显者采用体位引流、低脂饮食、少食多餐等,内科治疗无效、发生大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无法除外恶性病变时需外科手术。
无症状的十二指肠憩室无须治疗,有症状者又与腹部其他疾患同存时先治疗后者。如果症状确系憩室所致则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包括调节饮食、抑酸、解痉、体位引流。除非有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或癌变一般不考虑手术,尤其是憩室周围解剖位置复杂时手术更应慎重。
大多数无症状Meckel憩室无须治疗,手术适应症为出血、梗阻、炎症或穿孔,邻近肠段需一并切除。若憩室为腹腔手术偶尔发现,如果憩室大形成纤维索带及包块时需手术切除。
无症状者不必治疗,凡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应及时手术切除。
常被用来预防憩室病患者的并发症,利福昔明合用膳食纤维治疗12个月可改善无并发症憩室病的症状。
急性炎症合并肠菌过度繁殖时可选用口服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及甲硝唑治疗。
可用于出现憩室时食物潴留或夜间反流等症状,抑制胃酸反流,如西咪替丁、兰索拉唑等。
常用的如阿托品等,可缓解肠道痉挛。
可减少内脏出血量,降低血管内压力。
食管憩室如果有明显症状,如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内科治疗无效或伴有并发症及癌变者宜外科治疗。手术治疗多采用食管憩室切除并行彻底的肌层切开,必要时加上改良的Belsey抗反流手术。
吸收不良症状应对症治疗。
消化道憩室病无症状的患者无需治疗,有症状的患者保守治疗或外科切除,但有复发的可能。
消化道憩室病可以治愈,但是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有复发的可能。
消化道憩室病患者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消化道憩室病治疗刚开始,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
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少食多餐,避免不规律进食,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如谷物、麦片等。
禁忌吃硬度高的食物、禁忌吃油炸的食物。
多饮水,每天至少2500ml,禁止喝碳酸饮料和果汁。
多进食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等。
消化道憩室病患者的护理以减少憩室的形成、预防憩室炎为主,患者要积极运动,加强锻炼,控制体重,禁止节食减肥,避免便秘发生。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
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注意随时就诊。
遵医嘱服药,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
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慢走,但不要剧烈运动。
定期复查,每半年一次。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排便次数,若出现吞咽困难、胸腹痛、恶心、呕吐、胃烧灼痛应及时就医。
消化道憩室病最佳的预防措施是避免便秘,多饮水,多进食粗纤维食物、水果、蔬菜和豆制品,多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胃肠蠕动,这样可以减少憩室的形成。
纤维素常被用来预防憩室病患者的并发症。
多进行体育锻炼、预防便秘。
4988点赞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第1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52-1954.
[2]曲凤智,曹成亮,王刚,段鹏羽,孙备,武林枫,李泮泉.成人Meckel憩室致下消化道出血37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10):1176-117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