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是一大类眼部疾病的总称,是眼科常见病,病变范围广泛,眼后节的疾病都属于眼底病,包括玻璃体病变、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原因、发病机理复杂,通过检眼镜以及眼科影像学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多数通过药物、激光光凝、手术等治疗,预后好。
玻璃体炎症、玻璃体增殖、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变性、增值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先天性和遗传性玻璃体异常,
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脉络膜缺血。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脉络膜脱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间葡萄炎、葡萄膜大脑炎、急性视网膜坏死性综合征、交感性眼炎、结核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化脓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贝赫切特综合征、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遗传性黄斑变性、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黄斑囊样水肿、黄斑裂孔、特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落。
视神经乳头炎、球后视神经炎、视乳头水肿、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中毒性弱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先天性视网膜异常、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先天性视神经异常。
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底血管样条纹、黄斑出血。
视神经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视乳头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骨瘤。
外伤引起的眼底损害、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眼底病变。
眼底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异质性。总的来说,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参与其发病。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性黄斑变性等。
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等。
玻璃体动脉残留、牵牛花综合征、视网膜有髓纤维等。
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液病视网膜病变等。
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异常,容易引起病毒性视网膜坏死、视网膜血管炎等。
肥胖,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病变、血脂高、血黏稠等。
眼底病是眼科常见、多发病。疾病种类繁多,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中老年人肥胖者。
眼底病家族史者。
眼底病的典型症状就是视物模糊、变形、暗影等,眼底病原因复杂疾病种类繁多,症状表现不一。多数患者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发展快。
眼底病变使眼底组织损伤,影响视网膜成像,导致看东西模糊。
眼底病变容易引起出血渗出、水肿等可以引起视物变形。
眼底病变组织损伤坏死可以引起视野缺损,表现眼睛看东西暗影。
全身病引起的伴有全身病的症状体征。
眼底病组织损伤严重,可以引起盲目发生。
当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视物变形、视物暗影等需要到眼科检查,进行检眼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眼底病。还需注意本病需要与屈光不正、白内障等鉴别。
对于高危人群,年龄大于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女性人群定期眼底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眼底变化。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眼底病变、视物模糊、变形、暗影,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眼底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看东西出现暗点等症状。高度怀疑眼底病,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眼底病的患者,若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需要就诊于眼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看东西模糊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看东西出现中心暗点等)
症状出现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底黄斑检查是诊断眼底病的重要基本检查项目,可见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等病理性改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鉴别、诊断眼底病提供客观依据,异常提示视网膜内外屏障异常。
当患者出现典型的症状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暗影等,与体征如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等病理改变,加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
注意鉴别其他原因所致的视物模糊:
眼底检查正常,视力下降由于屈光不正引起,可能是近视、远视、散光。一般检眼镜检查眼底正常。
逐渐出现无痛性视力下降,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状体混浊,与眼底病视网膜异常有明显区别。
眼底病一旦明确诊断,需要尽快治疗,一般行药物、激光光凝、手术治疗。通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针对眼内血管形成的主要触发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已成功开发出现多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代表药物有雷珠单抗、贝伐单抗、阿柏西普,以及全人源抗体类融合蛋白康柏西普。
目前眼内注射广泛应用,以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地塞米松缓释剂植入物Ozurder,为代表性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应用效果较好,全身副反应较小。
玻璃体切割手术适用于增殖玻璃体视网膜、牵拉视网膜脱离等。
适用于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手术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尤其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注气注油患者。
眼底病一般预后良好,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诊。
眼底病患者多数可以恢复正常。
眼底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眼底病早期治疗需要每周眼底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可以考虑每月复查一次。
眼底病患者无特殊饮食注意事项,应注意膳食多样化,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多使用高蛋白饮食以及粗纤维食物。
眼底病患者不可吃辛辣、刺激食品,不吃肥甘厚腻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等。多食水果、蔬菜,如苹果、梨、西瓜、西红柿、冬瓜等。可以使用八宝粥,高蛋白饮食如瘦肉、奶制品等。
不吸烟、不饮酒。
眼底病患者手术后遵从医嘱采取适当的卧位,应注意休息。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为宜,还需注意用眼卫生,使眼睛得到充足的休息。
严格卧床休息,必要时包盖双眼,限制眼球活动。
饮食应以软食,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过度用眼、揉眼,避免眼睛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手术后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卧位。
玻璃体手术后及时、定期眼科复查,确保眼睛安全。
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根据手术方式和病情,决定不同卧位休息。
由于眼底病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眼底病筛查的年龄和频率:对于30以上的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眼底疾病筛查。筛查宜每年2次。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保持心情舒畅。
预防眼底病适宜进行适当运动,目前认为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有慢跑、游泳。
预防眼底病需要对全身心脑血管疾病等早发现早治疗。
4682点赞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09-472.
[2]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21-353.
[3]周楠,魏文斌.眼底病药物治疗进展70年[J].眼科,2019,28(5):321-324.
[4]高玫蕊编,临床眼底病治疗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0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