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小关节脱位是指颈椎小关节在扭转外力作用下,发生侧向微小移动,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颈椎功能障碍者。小关节突脱位可发生于所有脊柱节段,但在颈椎最为常见。首先,小关节处于冠状面,使得其在过度屈曲时容易脱位。第二,与腰椎较大的关节突不同,颈椎关节突较弱小。因此,颈椎关节突更容易骨折、脱位。第三,颈椎相对于胸椎和腰椎,具有更高的活动度,而且头部重量亦是一重要影响因素。
颈椎小关节脱位的主要病因为暴力外伤、长期低头工作等。本病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颈椎受到暴力外伤的群体、长期低头工作的群体,本病无确切诱发因素。
颈椎稳定性较差,击打颈部的暴力外伤可引发颈椎小关节脱位。
长期低头工作易引发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的劳损,进一步降低了颈椎的稳定性,加大本病的患病风险。
目前尚无确切的相关流行病学数据。
颈椎小关节的关节稳定性差,局部遭受暴力外伤发生脱位的风险较高。
长期低头工作的群体颈椎劳损情况较重,关节稳定性更差,发生脱位的风险跟高。
颈椎小关节脱位的典型症状包括颈痛、颈部僵硬、活动不自如、颈部肌肉抽筋、头晕、双上肢感觉、肌力减退、被迫体位等。重症患者还可有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其他表现。患者可并发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瘫痪等并发症。
颈痛,有负重感,疼痛向背肩放射,时有头痛、头胀等症状。有时颈部基本无不适,而仅有因刺激交感神经纤维而产生的症状,如头痛或头晕,或眼胀、视力减退、耳鸣、听力下降、失眠、记忆力减退或心胸不适,有时心慌、血压异常等。
颈部僵硬、活动不自如,颈部屈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的部分活动轻度受限,有牵掣感。
颈部肌肉抽筋,患者可自觉脱位颈椎周围的肌肉僵直、抽筋。
头晕,脱位的小关节可压迫颈动脉,影响头部供血,患者可有头沉、发晕等表现。
双上肢感觉减退、肌力减退,可因脱位小关节压迫颈部的神经发生双上肢感觉、肌力减退。
被迫体位,小关节脱位可引发患者颈部前倾,托颈体位。
重症患者可出现脱位小关节压迫气道引发呼吸困难,重度压迫神经可引发大小便失禁等。
小关节脱位压迫脊髓严重者可出现高位截瘫,表现为四肢不能活动、感觉减退。
小关节脱位可压迫脊髓引发脊髓损伤,使患者的肢体出现肌力减退、发麻等表现。
小关节脱位可压迫椎动脉,引发椎动脉损伤、脑部供血不足,患者可有头晕表现。
患者常因出现颈痛、不敢转脖子等表现就诊于骨科。医生需要询问病史,并安排其行体格检查、X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来辅助诊断,本病需要与颈部肿瘤鉴别。
出现颈痛、不敢转脖子应注意及时就医。
出现颈椎被迫前倾,不得不用手托颈来缓解症状者应注意及时就医。
自觉头晕、呼吸急促应注意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就诊于骨科或神经外科。如出现紧急情况,可至急诊科就诊。
因为出现什么不适来就医?
发病前是否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长期低头玩手机?
发病前有无颈部的磕碰或暴力击打外伤史?
既往有没有做过颈椎相关的检查?
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触诊颈椎两侧小关节突,病变小关节处有隆凸、两侧明显不对称,关节突上的软组织手感增厚,并有明显触压痛感。
通过X线检查来判断颈椎具体的病变情况,本病患者的X线结果可有明显的颈椎脱位。
核磁共振对软组织的显像效果远好于X线,可通过颈部的核磁共振检查来判断患者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CT是颈椎损伤评估的主要措施。可明确地显示骨质的异常,而韧带损伤则有时无法检出。若正常的骨性结构间隙扩大,可提示韧带损伤。
临床表现,颈痛、颈部僵硬、头晕、双上肢感觉、肌力减退、被迫体位。
触诊颈椎两侧小关节突,病变小关节处有隆凸、两侧明显不对称,X线检查见明显的小关节脱位征象。
颈部肿瘤也可出现与本病类似的临床表现,主要通过颈部CT检查鉴别,颈部肿瘤的CT检查可见明显占位,颈椎小关节脱位则无。
颈椎小关节脱位的主要治疗手段去为复位、手术固定等治疗,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轻症患者可通过牵引复位治疗,通常经过短期的持续治疗即可改善患者的病情。
甲泼尼龙常常应用于脊髓损伤,如患者症状较为严重的时候,发生脊髓损伤的时候,应立即在有效时间内应用甲泼尼龙等药物,可以及时的缓解患者的症状。
无特效药物治疗。
首先需要进行颅骨牵引以达到闭合复位减压的目的,接着采用前路或后路进行手术内固定。成功的早期闭合复位能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延迟恢复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颈椎小关节脱位采用后入路手术,但考虑到可能存在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受压的风险,目前有普遍使用前入路手术的趋势。
牵引复位,主要目的是恢复脊柱正常位置,重建稳定性,适用于轻症患者。
颈椎小关节脱位可以通过现有的治疗手段治愈,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且一般无后遗症。建议患者出院后遵医嘱随访以判断病情的恢复情况。
经过及时正规的复位、固定治疗可以治愈颈椎小关节脱位。
颈椎小关节脱位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出院后注意1~2周需要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患者颈椎小关节复位情况。复诊项目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和颈部CT检查等项目,以判断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
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手术后需注意饮食要从流质、半流质、普食逐步过渡。患者的饮食原则始终为清淡、易消化、营养充足。
颈前路术后24~48小时内以流质饮食为宜,患者可遵医嘱适当食冰冷食物,如冰块、雪糕等,以减少咽喉部的水肿与渗血。
患者的术后饮食需要始终保持清淡,尽量避免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不宜食过硬、过烫的食物以免损伤食道。
患者的饮食需要营养充足,主要为优质蛋白、适当的主食、大量的新鲜蔬菜的结合,还可适当多食新鲜的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颈椎小关节脱位的患者术后应注意下床活动时佩戴颈围,长期卧床时还需注意避免褥疮的发生。术后家属需监测患者有无呼吸困难、伤口出血的出现,并注意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家属还需注意患者术后伤口的护理,以免继发感染。
术后患者下床活动前,根据病情及手术情况,颈部要戴石膏颈围、塑料颈围或颌-胸石膏、头颈-胸石膏。
行颈椎手术的患者应注意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颈后路手术者,尤应注意切口部位的皮肤压迫坏死,可定时将颈部轻轻托起按摩,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
术后家属应注意监测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的出现,术后可能出现颈部深部的血肿压迫气管引发呼吸困难,出现此类情况需要立即告知医生急救。术后24小时内特别注意伤口部位出血情况。
短时间内出血量多并伴有生命体征改变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颈后路手术还应注意伤口渗液情况。
家属应注意陪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以减轻患者的焦虑。
家属应注意患者术后伤口的护理,尤其是行颈后路手术的患者,帮助患者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以免继发感染。术后长时间仰卧、局部潮湿不透气、切口渗血多或血肿等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颈椎小关节脱位的预防在于养成正确的看书、工作姿势,减轻颈椎的劳损。本病没有有效的早期筛查措施。
日常应注意养成正确的看书、工作姿势,长久的伏案工作要注意适当起来活动。
高空作业人员需要注意安全,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防护措施。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帽、安全绳索及安全带等。
4975点赞
[1]陈晓,智信,曹烈虎,循证骨科学创伤分册[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07:1
[2]赵定麟主编,现代脊柱外科学·脊柱外科总论[M]第3版.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01:301
[3]杰米•S.乌尔曼著,孔建新译.急症神经外科手术图谱[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4,215.
[4](美)斯库尔克主编.HSS骨科手册[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5,66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