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痣是一种出生就存在的黑色素细胞痣,直径可超过20cm,是一种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临床少见。临床症状有境界清楚的棕色或黑色斑片、表面多毛、常受累于躯干,可伴有糜烂溃疡、或瘙痒等,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痣易影响心理健康,一旦恶变,预后较差。
先天性巨痣的病因不明,有报道认为是体细胞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但其遗传形式尚不清楚。
先天性巨痣是由NARS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影响蛋白激酶信号的传导,导致胚胎成黑色素细胞的异常增生,从而形成巨痣。
先天性巨痣为临床的罕见病,发病率为1/2万~1/50万,男女比例1:1.1。好发部位在躯干部,恶变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机率为10%~13%。
此病好发人群尚不明确。
先天性巨痣的典型症状是境界清楚的棕色或黑色斑片、皮肤表面多毛、常发生于躯干部、糜烂溃疡、瘙痒等,病情严重者可发展成恶性黑素瘤、神经皮肤黑素病,甚至影响生命。
斑片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多样、颜色较深,常呈棕黑或黑色,有浸润感,高出皮面,表面有小乳头状结节或呈疣状增生。
表面常有毛发,较正常粗、黑,可随年龄增长,外围可见散在有卫星状类似损害。
全身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受累,但多见于躯干部,其次是四肢、头部。
痣细胞可破坏皮肤结构,导致皮肤脆弱性增加,从而造成溃疡糜烂。
皮肤损伤部位皮脂腺、汗腺功能受阻引起干燥,从而刺激传入神经纤维致瘙痒。
多数患者皮损周围有小卫星灶,可累及足趾部和口腔部位。
先天性巨痣还可出现癫痫、智力迟钝和其他局限性神经功能异常表现。
病理上黑素细胞在真皮网状层或全层弥漫增殖,经常扩散至皮下脂肪,其发生恶性黑素瘤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黑素细胞痣,可达10%以上,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前年龄段。恶性黑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大多发生于成人,发病率低,死亡率高。临床症状包括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对早期未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用手术切除,对于发生广泛转移的恶性黑素瘤患者,采用联合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的方法。
有研究显示,皮肤巨大型先天性黑色素痣的恶变率为2%-13%,若>50cmx50cm及位于躯干中轴伴周围散在卫星灶者,皮肤及皮肤外的恶变率或发展为神经皮肤黑变病的概率均明显增加。神经皮肤黑变病以巨大的或多发的黑色素细胞痣,和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的黑色素细胞增殖为特征。
出生后出现大片境界清楚的棕色或黑色斑片时,应进行体格检查、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镜检查后诊断,先天性巨痣还要和结合痣、复合痣进行鉴别诊断。
出生后出现大片境界清楚的棕色或黑色斑片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若出现皮损迅速增长、颜色加深、皮肤表面溃疡糜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果合并有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癫痫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优先考虑去皮肤科。
如果需要手术治疗可请整形外科治疗,出现癫痫、神志异常等症状可请神经内科配合治疗。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棕色或黑色斑片、表面多毛、糜烂溃疡、瘙痒等)
有无癫痫等神经症状?
皮损发展迅速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之前有没有进行过相关治疗?
通过视诊可看到皮肤局部境界清楚的棕色或黑色斑片,尤其是躯干部位或有卫星灶者。
多用于诊断恶性黑素瘤,当皮损有丘疹、结节,皮肤镜不能排除恶变者,可用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帮助诊断,检查可见真皮及皮下广泛分布大量黑色素痣细胞。
用于初步判断先天性巨痣有无恶变的可能,如不能排查需进一步做病理学检查。
判断是否伴有神经皮肤黑变病,对无症状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定期进行头围测量,神经系统检查和发育评估有助于排除神经皮肤黑变病。
典型的先天性巨痣症状为出生时即有棕黑或黑色皮损,覆盖整个头发、肩部、肢体或躯干的大部分,颜色较深,皮损上常有毛发,或出现溃疡糜烂、瘙痒等。
视诊能看到棕色或黑色斑片,病理组织检查见真皮及皮下广泛黑色素痣细胞即可确诊。
结合痣也称为交界痣,是后天形成,一般较扁平,痣细胞是介于表皮与真皮的交界处,细胞数目多且活性强,可通过激光治疗。而先天性巨痣一般为先天疾病,表面有小乳头状结节或呈疣状增生,一般通过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可鉴别。
复合痣随时间变化,由原先的平坦变成轻微突出的半球状,表面平滑,由于更深入往下生长至上真皮层,因此颜色会变为肤色或者棕黑色,且因黑色细胞活性降低,恶性变化几率也低,以手术切除为主。而先天性巨痣表面常有毛发,较正常粗、黑,可随年龄增长,外围可见散在有卫星状类似损害,一般通过皮损特点可鉴别。
先天性巨痣的治疗原则为清除病变、改善外貌,防止发生恶变,根据局部的表现来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不仅要进行以上治疗,还要进行临床随访,避免发生恶性黑素瘤。
用于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对曲美替尼过敏者、妊娠期妇女禁用。
外用于巨痣的杀菌、止痒和腐蚀,肝肾功能不足、尿布皮炎患儿和6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一次无法切除的病变可以通过两次或三次的手术得以完全切除,这利用了皮肤拉伸弹性的特性,简单易行,并发症少,但由于巨痣的面积较大,多用于巨痣在其他部位卫星痣的治疗。
将身体其他部位的正常皮肤修剪成皮片,移植于切除巨痣后形成的创面。存活的皮片将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挛缩和色素沉着,所以植皮的效果并不像正常的皮肤而更像瘢痕。皮片移植由于修复效果不理想,多用于无法使用组织扩张技术的部位,如手、足和小腿。
组织扩张用于巨痣治疗的形式多种多样,扩张出的额外皮肤可以修剪成皮片植皮,也可以用于直接覆盖邻近的巨痣,组织扩张是治疗头面颈部和躯干巨痣最为理想的方法。
采用剥脱性激光,如二氧化碳激光等,破坏表皮和真皮浅层的黑素细胞来达到治疗效果。但这种方法不能完全去除病变,会造成严重的瘢痕,瘢痕形成后会使巨痣恶变的早期诊断变得很困难。
先天性巨痣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手术切除能彻底根治先天性巨痣,但会遗留了大片瘢痕,可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不良,甚则影响生命。
可治愈,但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术后瘢痕对生长发育也有影响。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少数有恶变者会影响生命。
手术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往往不能为邻近的局部组织所修复,可遗留大片的线状瘢痕和供区瘢痕。
术后1-2周复诊时检查皮肤的恢复情况,可做皮肤镜检查或病理组织学检查来判断是否发生恶变。
建议先天性巨痣的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高蛋白有营养、矿物质含量丰富、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提高身体免疫力,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油腻难消化、油炸、烧烤、生冷、辛辣、温热、高盐、高脂肪食物。
富含维生素食物有山楂、菠菜、芹菜、黄瓜、南瓜等,山楂可以减少痣恶变,建议一周三次即可。芹菜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能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身体机能。牛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能够改善黏膜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促进炎症的消散。
火锅、腊肉、姜、韭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应少吃,姜是刺激的蔬菜,会有加重痣增长的弊端。
先天性巨痣术后要注意手术切口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皮损的变化,定期复查。避免摩擦患部,保持心情舒畅。
患者可主动了解曲美替尼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通知医生。
日常衣着要宽松、透气,避免摩擦患部,防止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
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心理变化,加强沟通交流,增强患儿的自信心,消除自卑。
皮损一旦出现迅速增大、溃疡糜烂、出血、剧烈疼痛,出现丘疹或结节等变化要及时就医,早做治疗,防止恶化。
家族中有先天性巨痣病史的人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的变化情况,定期做神经系统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
先天性巨痣的病因为体细胞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不是遗传性疾病,不能产前进行检测,所以无特殊预防方法。
4879点赞
[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6.
[2]朱学骏,顾有守,王京.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88.
[3]王蕾,蒋红.实用皮肤病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43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