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把尿液引流排泄的通道称为尿路,从肾小盏直至尿道外口任何部位的梗阻,使尿液引流受到阻碍,影响正常排尿,统称为梗阻性尿路疾病,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疾病合并存在。尿路通常分为上尿路,即自肾小盏起,经肾大盏、肾盂和输尿管,直至输尿管膀胱开口/下尿路,即膀胱外口起经尿道直至尿道外口,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为膀胱。
以膀胱作为上、下尿路的分界处进行划分,上尿路梗阻是指膀胱以上, 一般直接影响肾脏,导致肾积水等。而下尿路梗阻是指膀胱以下,因膀胱的缓冲作用,对肾脏的损害较小。
完全性梗阻通常具有紧急性,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需及时处理。而不完全性梗阻如若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也可发展成为完全性梗阻。
先天性梗阻是后尿道瓣膜、输尿管膀胱和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太过狭窄所致,后天获得性梗阻是由尿路发生病变或尿路受到外来压迫而引起。
急性梗阻的特点是发生迅速,症状明显。而慢性梗阻具有隐匿性,一般常表现为感染。
机械性梗阻是因肿瘤、结石等因素而产生,而动力性梗阻是神经或肌肉发育不良而引起的功能紊乱。
梗阻性尿路疾病可分为急性或慢性、部分或完全性,以及单侧或双侧性。可发生于从肾小管到尿道外口的任何水平,结果导致腔内压增高、尿瘀积、尿路感染和结石形成。
男性尿道梗阻可由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慢性前列腺炎伴纤维化、异物、膀胱颈收缩或先天性尿道瓣膜引起,尿道和尿道口狭窄可以是后天性的,也可以是先天性的。
女性罕见尿道梗阻,但可继发于肿瘤、放疗、手术或使用泌尿道器械(通常是反复扩张)发生。
梗阻性肾病(肾功能不全、肾衰或小管间质损害)可由于腔内压增高,局部缺血或常伴发尿路感染。炎症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反流尿黏蛋白的自身免疫反应以及血管活性激素,可能也参与对肾脏的损害。
尿石对尿路上皮的直接损害多伴有感染,特别是引起尿路梗阻时,感染则更易发生,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肾盂肾炎、肾积脓及肾周围炎。
上尿路结石常造成尿流梗阻导致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损害肾组织及其功能。膀胱和尿道结石可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久而久之也可引起双侧输尿管扩张、肾脏积水,损害肾功能。
尿石可引起尿路黏膜充血、水肿、破溃、出血,结石长期的慢性刺激有时还可引起尿路上皮癌变的可能。
梗阻性尿路疾病系一种相对常见疾病,见于所有年龄组。肾盂积水发生率成人为3.5%~3.8%,儿童2%。尿路结石主要见于青壮年(25~45岁),以男性多见,为女性3倍以上。60岁以上老年男性由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其梗阻性尿路疾病则较女性多见。
不注意尿道的清洁卫生人群。
常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
久坐不动者。
梗阻性尿路疾病患者开始并无特殊临床表现,多因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肾积水或偶然被发现,症状和体征随梗阻性尿路疾病梗阻的部位,程度和发病缓急而不同。
梗阻性尿路疾病患者的高血压多为容量超负荷所致,该病患者血肾素活性和心钠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为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而梗阻解除后明显下降。
患者可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根据原发病情况,患者可有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症状,多见于下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
结石或血块梗阻可引起肾绞痛,肾积水挤压肾包膜可引起腰部胀痛。
梗阻以上部位积水可形成肿块。
有些患者可无任何表现,因体检而发现。当患者为完全性梗阻时,可表现为无尿或少尿。另外,患者可有贫血、消瘦及肾功能减退等症状。
由于尿液从肾脏排出受阻、蓄积,造成尿液潴留而引起肾内压升高,以致肾盂肾盏逐渐扩张,肾实质萎缩与破坏,统称为肾积水。
临床表现取决于潜在的致病因素的类型,可为慢性的肾功能损害表现(可通过静脉肾盂造影确诊),也可为急性暴发性败血症表现。慢性静止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肾功能受损、肾脏浓缩功能下降,脓尿和蛋白尿。急性肾乳头坏死通常表现为急性暴发性Gram阴性菌败血症,可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果在糖尿病或慢性尿路梗阻的基础上发生尿路感染时,尤其要注意避免急性肾乳头坏死的发生。
梗阻性尿路疾病患者常出现腹部包块、反复尿路感染、疼痛及排尿不适等情况,建议患者出现此类情况后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反复尿路感染时,及时就医。
不明原因肾功能不全,有良性前列腺增生或癌前病变或尿石形成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膀胱颈梗阻,如耻骨上疼痛,膀胱可被扪及或老年男性不明原因的肾衰、尿道梗阻,应及时就诊。
功能性或解剖学异常,有肾盂积水,应尽快就医检查。
建议患者去泌尿外科就诊。
有什么不舒服 ?
每日尿量多少?排尿与饮水的关系如何?
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有无前列腺增生、腹胀等伴随症状?
大便、睡眠情况?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有无药物过敏史?
并发感染时,尿内可有白细胞及脓细胞。中尿培养有非特异性细菌生长,并发结石时尿内有红细胞。
下尿路梗阻时,膀胱镜检查可发现前列腺增生、膀胱颈挛缩、膀胱结石及膀胱内小梁、小房憩室等病变。
并发结石时平片上可显示不透光的结石阴影,上尿路梗阻时患侧常有肾积水。严重肾积水常致肾功能亏损而不显影,输尿管积水可显示扩大、迂曲等。下尿路梗阻时,膀胱轮廊不规则,有憩室时可显示憩室的大小及部位,膀胱尿道造影可显示尿道狭窄及瓣膜等病变。
上尿路梗阻时,患侧肾常可探到液平段,提示患肾积水,并发结石时可探及结石及其声影。下尿路梗阻时,膀胱内可测得不同程度的残余尿。
上尿路梗阻时,CT扫描除能测得患肾积水外,尚能测定患肾皮质的厚度,对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CT扫描尚可检测结石影,有时亦可发现肾盂及输尿管肿瘤。
下尿路梗阻时,最大尿流率降低(<10ml/sec),排尿期膀胱内压明显增高(>70cmH2O)。
可做同位素肾图或者静脉尿路造影,判断梗阻性尿路疾病对肾脏的损害程度。
不明原因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都应考虑到梗阻性尿路疾病,病史可能会提示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癌前病变或尿石形成的症状。
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开始并无特殊临床表现,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腹部包块、疼痛、尿路感染、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症状和体征随梗阻性尿路疾病梗阻的部位、程度和发病缓急而不同。
影像学检查可见肾积水、结石形成等,并发尿路感染时,做尿培养可有白细胞及脓细胞。
病变起源于后尿道黏膜下的中叶或侧叶的腺组织、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织,形成混合性圆球状结节,以两侧叶和中叶增生为明显,突入膀胱或尿道内,压迫膀胱颈部或尿道,引起下尿路梗阻。病变长期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还可并发结石。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梗阻性尿路疾病无肿瘤细胞形成。
膀胱内积有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
针对梗阻性尿路疾病,需根据其致病原因进行合理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等治疗手段,大多数病例可被纠正,但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不可逆的肾脏损害。
如果梗阻性尿路疾病并发感染,可以使用头孢他啶等药物预防感染。
对于前列腺增生或者前列腺癌而引起的梗阻性尿路疾病,可以进行抗雄激素治疗,常用药物有比卡鲁胺或者氟他胺等。
溶解结石,防止新结石生成,常用药物有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复方金钱草颗粒、肾石通颗粒等。
针对结石患者,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开放性取石术、经皮肾镜手术、输尿管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手术,改善病情。
针对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恶性肿瘤的患者,可进行前列腺电切术,切除增大的前列腺,解除梗阻。
病情持续进展,患者出现肾衰竭、尿毒症,可进行血液透析、肾移植治疗。
预后视引起尿路梗阻的病变情况及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而不同。一般来说,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急性肾衰是可逆的,肾功能可充分地恢复。而在慢性进行性的梗阻性尿路疾病,肾功能不全可以是部分或不可逆的。当及时给予充分的治疗时,肾功能的预后较好。
该疾病一般遵从医嘱及时治疗,有很大机率治愈。
梗阻性尿路疾病如果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如果手术后无其他症状,应5~7天复查,如感觉不适请及时就医复查。
梗阻性尿路疾病患者,应注意动物蛋白质、谷类、蔬菜纤维素搭配食用。以低糖、低脂、低钠饮食为宜,适当限制钠即食盐的摄入可减少钠、钙、尿酸和草酸盐的经肾排出,有利于防止尿石复发。
日常注意多饮水,增加新陈代谢,减少尿路感染和结石形成的机会。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适当进食大豆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
少吃或忌吃碱性含量和草酸盐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番茄、菠菜、草莓、甜菜。
对于梗阻性尿路疾病,需加强术后护理及生活护理,以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疾病痊愈。
避免受凉、劳累、便秘而引起急性尿潴留。
术后1~2 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如跑步、骑自行车等。
应多饮水,定期化验尿,复查尿流率及残余尿量。
有溢尿现象,病人应经常锻炼提肛肌,尽快恢复尿道括约肌功能。方法是吸气时缩肛,呼气时放松肛门括约肌。
如果术后放置引流管,需关注引流管是否通畅,膀胱引出液的颜色,观察血尿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无尿失禁或排尿困难、切口愈合情况等。
为预防梗阻性尿路疾病,平时在饮食上应注意蛋白质、谷类、蔬菜纤维素搭配食用,适当多饮水,积极治疗肾脏疾病。
梗阻早期,肾功能常无改变。单侧上尿路梗阻常致患侧肾功能减退,可由靛胭脂试验,同位素肾图及静脉尿路造影提示。长期两侧上尿路梗阻及下尿路硬阻时,可致两侧肾功能不全,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同位素肾图可显示患肾功能受损或梗阻性肾图。
下尿路梗阻时,最大尿流率降低,排尿期膀胱内压明显增高。
如果有先天性尿路畸形,或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等肾脏的原发疾病,需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
日常注意合理膳食,适当多饮水,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尿道清洁,预防泌尿系统疾病。
4766点赞
[1]沈冬元,赵建新,蒋兆杰.MSCTU及MRU对梗阻性尿路疾病的诊断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000(005):78-79.
[2]肖云翔,周利群.梗阻性尿路疾病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可以逆转:治疗前后膀胱顺应性测定[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024(009):648.
[3]杜广辉,杨为民,庄乾元等.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
[4]孙晋军,丁森泰,孟林等.现代外科理论与实践[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1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