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龈炎指炎症只侵犯游离龈和龈乳头,也可称为缘龈炎、单纯性龈炎、慢性龈缘炎,其病因为龈缘附近牙面上菌斑的堆积,牙石、软垢、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口呼吸等局部刺激因素均能加重菌斑堆积,诱发并加重边缘性龈炎。边缘性龈炎是牙龈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牙菌斑是最主要的病因,儿童、成人均可发病,我国成人的患病率达70%。
引起边缘性龈炎的病因,始动因子是位于龈缘附近牙面上积聚的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利于菌斑的积聚,可引发或加重龈炎。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等全身因素,对本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菌斑是一种稠密的膜状细菌团,含有大量的细菌、渗出的白细胞、巨噬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等。菌斑内和龈沟内所含的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对组织有损害而致牙龈病。
长期的机械刺激,可使邻近龈组织受到损伤、局部代谢障碍、抵抗力降低,引起慢性炎症。在此时,又造成了细菌繁殖和侵入的有利条件,使炎症加重。
食物经常嵌塞在牙间隙内可使牙龈乳头受破坏引起牙龈炎,还可继续发展成牙周炎,并可引起邻面龋蚀。
在龈沟内可有各种致病微生物存在,但并不一定引起疾病。当牙龈组织被损伤(多为牙石刺激),病原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梭状杆菌等即可侵入牙龈,破坏龈沟上皮,使龈缘发生炎症。细菌破坏龈组织是通过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溶组织酶产生,牙龈也间接的被过剩的炎症产物或菌体抗原物质引起免疫炎症反应所损害。
机体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炎症。
全身营养不良会引起免疫力下降,诱发本病。
女性内泌素障碍也能引起和加重牙龈炎,如青春期牙龈炎、月经性牙龈炎以及妊娠性牙龈。
本病是口腔门诊最常见的牙龈病,发生极为广泛,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均有发病,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可能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无明显季节性,我国成人的患病率可高达70%。
本病又名不洁性龈炎,即因不注意口腔卫生使牙菌斑积累导致本病。
此类人群日常高糖饮食且吃完甜食不注意刷牙而引起龋齿,使牙齿脱钙,可诱发本病。
此类戴矫正牙套或假牙的人群,日常生活中牙龈易受到摩擦刺激,也可诱发本病。
习惯张口呼吸的人群口腔黏膜易干燥,且伴有唾液随呼吸飞出口腔,杀菌效果差从而诱发本病。
边缘性龈炎患者的自觉症状不明显,偶有牙龈炎、痒感或有口臭。当有局部刺激时,如刷牙、咬硬食物和吮吸等可出现牙龈出血,患者往往因此就诊,可见有牙石附着于牙颈部,牙龈颜色由淡红色变为深红色。牙龈质地松软并可有轻度肿胀,以致使牙龈边缘变厚,龈乳头变圆钝,探诊时牙龈易出血。
游离龈和龈乳头,由粉红色变为深红色。
由于牙龈组织充血水肿,使龈乳头变为圆钝、粗厚、点彩消失。
这是由于游离龈和龈乳头肿胀所致,结合上皮的附着位置仍未改变。
尤其在刷牙、触摸或在临床探查时均易出血,这也是边缘性龈炎在早期的典形症状,应予重视。
部分患者可因发病期间口腔大量细菌滋生而引起牙龈胀感、痒感和口臭。
人的口腔内有大量细菌定植,慢性龈缘炎易出血,损伤处可继发细菌感染,也可引发菌血症游走至肺产生肺炎。
本病患者牙龈极易出血,口腔定植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破损的牙龈进入血液,从而引发肝脏产生某种能够造成动脉堵塞的蛋白,引起动脉栓塞,游到大脑中,引发脑栓塞。重症患者患脑栓塞的机会是其他人群的两倍。
本病患者的口腔定植菌可通过牙龈破损处入血引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牙龈炎病人心脏病患病风险约要比普通人高出3倍。
牙菌斑上可有各种细菌寄生,其中包含有诱发胃溃疡的细菌,当牙龈出现破损则此类细菌可趁机入血,可引起胃溃疡的发生。
高血糖与细菌滋生相辅相成,细菌入血可降低胰岛素降血糖的效应,诱发高血糖,而高血糖又给细菌滋生提供了养分。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适用于任何疾病,出现牙龈触痛、充血、水肿,且刷牙时戳到易出血者应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诊治。边缘性龈炎为慢性进程,需长期维持治疗。患者在龈缘戳破流血后应及时就诊,避免口腔定植菌的继发感染。
照镜子发现牙龈组织充血、水肿,龈缘变成深红色者应及时就医。
有牙龈触痛,且刷牙时碰到会出血者应及时就医。
咬硬食物后食物上沾有血迹者应及时就医。
边缘性龈炎要就诊于口腔科。
平时喜欢吃甜食吗?
有什么症状?(如牙龈肿痛、易出血等)
症状持续多久了?
既往还有其他口腔疾病吗?
有无家族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病理变化炎症浸润范围局限于游离龈和龈沟壁,而牙周膜和牙槽嵴未受侵犯。沟内上皮由于牙石刺激而发生溃疡,沟内上皮向结缔织内增生,上皮下方结缔织内有许多炎症细胞浸润。
见无牙槽骨的吸收。
探诊时牙龈易出血。
可见牙龈发生典型的色、形、质的改变。
临床可通过以下表现确诊本病: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或食物上有血迹,偶有牙龈胀、痒感。
可见游离龈缘充血、水肿,质地松软,边缘变厚、变钝,与牙面分离,好像在淡粉红色的牙龈边缘出现一条狭窄、鲜红的彩带。龈乳头肿大、光亮,可发现牙石、软垢等局部刺激因素。龈沟液量增多,由于牙龈肿胀,龈沟深度可超过3mm,但无附着丧失,龈沟底仍在釉牙骨质界冠方,无牙周袋形成。
探触牙龈易出血。
前牙好发,尤其是下前牙,其次为上颌后牙的颊侧和下颌后牙的舌侧。
观察X线片,无齿槽骨吸收现象可诊断。
出现牙周袋及牙槽骨吸收,需用牙周探针仔细检查,本病无牙槽骨吸收。
牙龈自发出血和疼痛,牙龈缘或龈乳头有坏死。
除牙龈自发性出血外,还有面色发白、乏力、头晕、纳差、鼻出血、皮肤有瘀点或瘀斑、皮肤黄染、关节血肿、月例量过多、儿童的生长发育缓解、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眼球明显、皮肤结节等表现。
边缘性龈炎应去除病因,以洁治术彻底去除牙石,控制菌斑,去除菌斑滞留和局部刺激因素。患者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牙线的方法,养成定期洁治的习惯,控制菌斑和牙石,避免复发。
通过专科龈上洁治器进行洁治术,彻底清除牙石和牙菌斑,纠正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等刺激因素。
炎症较重时可配合局部药物治疗,如用过氧化氢液冲洗龈沟,拭干后涂以碘合剂或碘甘油,用氯己定液或复方硼砂漱口液、氯化锌液等含漱。
本病暂无需手术治疗。
边缘性龈炎预后良好,可治愈。及早诊治的患者可仅累及牙龈,不发生继发感染。本病虽易复发,但不影响寿命,缓解后可行每月一次的复诊。
边缘性龈炎能治愈,但易复发。
本病仅累及口腔,治疗得当不会影响寿命。但本病患处牙龈易出血,处置不及时可能会引发口腔定植菌的继发感染,甚至引发全身的菌血症,则预后相对较差,严重者可因累及至其他系统产生肺炎等疾病。
症状缓解后每月一次至口腔科复诊,行体格检查判断恢复情况。
边缘性龈炎患者宜保持饮食清淡,急性发作期咀嚼痛严重者可选流食或半流食。治疗期间忌食油炸食物等油腻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缓解期可选食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宜饮食清淡,如避免吃火锅等发烫、辛辣的食物,避免加重病情。
缓解期可进食鸡蛋羹等,以保证每餐食的热量与营养摄入充足。
边缘性龈炎起病原因是由于患者不注意口腔卫生,形成牙菌斑累及牙龈。故日常护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早晚两次刷牙的习惯。保护好口腔黏膜,多饮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
养成每日晨起、晚上临睡前刷牙,餐后漱口的习惯。睡前不应进食对牙齿有刺激性或腐蚀性的食物,减少食物中糖类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尽量选用外形较小、表面平滑、刷毛软硬适中的牙刷,牙刷一般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最好每月更换一次。应选择无腐蚀性的牙膏,以防损伤牙齿。
掌握正确的刷牙法,常用的刷牙方法为环形刷牙法。其操作步骤包括刷牙时将牙刷的毛面轻放于牙齿及牙龈沟上,刷毛面与牙齿成45°,快速环形来回刷动。每次只刷2~3颗牙齿,刷完一个部位后再刷邻近部位。牙齿的内侧面及上下咬合面,可用牙刷毛面的顶端以环形震颤方式刷洗。刷完牙齿后,再刷舌面,由里向外刷,可减少舌面上微生物的数量并清除食物残屑。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炎症较重者需局部用药,若患者用药后出现过敏、头痛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患者应每月一次到口腔科复诊。
患者及家属应在医护的指导下学习本病相关知识,患者可因疼痛而焦虑、易怒,家属应及时开导患者,鼓励患者积极治疗。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按时正确刷牙。部分牙病患者如果同时患有心血管病,在治疗边缘性龈炎前让病人服用抗生素,防止治疗过程中大量微生物进入血液,引发细菌性心内膜炎。
边缘性龈炎因患者不注意口腔卫生而起病,故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保持口腔卫生。保证每天早晚两次刷牙,选择适合的牙刷牙膏,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每日照镜时即可见牙上有无牙菌斑,如有牙菌斑者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尽量少吃甜食,饭后注意漱口。
注意好口腔卫生,养成正确的刷牙方式及习惯。
定期洗牙,有利于口腔健康。
有龋齿出现时,应及时治疗。
4466点赞
[1]张文挺,临床诊疗技术规范[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23-24.
[2]栗华.简明全科医学教程[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02-103.
[3]王松灵.口腔疾病误诊误治与防范[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56-57.
[4]王华.实用临床常见病护理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76-7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