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系由多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全身性内分泌疾病,以代谢率降低黏液水肿为特点,甲减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该疾病好发育老年女性。可表现为乏力、怕冷、肌肉疼痛等症状,也可引起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的甲减,占全部甲减的99%。其中90%以上原发性甲减是由自身免疫、甲状腺手术治疗所致。
由下丘脑和垂体病变引起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者促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所致的甲减。
常常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者其他因素,例如甲状腺手术切除或放射性碘治疗而致甲状腺组织破坏过多,抗甲状腺药物及碘化物摄入过量抑制了甲状腺机能,但一般均是可逆性的。
老年甲减98%以上系由甲状腺本身疾病引起,老年性甲减大多与甲状腺组织功能受损有关。医源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引起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
桥本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内广泛病变等甲状腺疾病可导致甲状腺组织功能受损,引起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手术、垂体手术、放射治疗等医源性措施也会导致TH合成障碍,引起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血管炎等疾病也可造成甲状腺功能受损,出现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的甲状腺素分泌亦减少。
与下丘脑外伤、肿瘤细胞浸润、下丘脑本身肿瘤,射线损害等原因引起有关。
长期应用胺碘酮、碳酸锂、硫脲类、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钠、过氯酸钾、保泰松、硫氢酸盐等药物,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导致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每日摄人碘>6mg,过量碘会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导致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临床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约在1%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国外资料显示,大于60岁的人群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为4.4%,老年女性的患病率更是高达5.9%。英国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群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高达11%。
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一般高于男性,其中45岁以上女性患病率最高,故45岁以上老年女性为该疾病的好发人群。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乏力、体重增加、动作减慢、智力减退、食欲减退、便秘等,部分患者还会见肌肉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冠心病、舒张期高压等并发症。
可见轻至中度贫血,易出现瘀斑、出血倾向。
可见心脏双侧普遍增大,心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低、脉弱、血压偏低、心动过缓或发生心包积液﹐称为黏液水肿性心脏病。此外,继发的高脂血症(以胆固醇增高为主)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早发的危险和患病率明显增高。
智力和记忆力减退,反射迟钝,可有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小脑功能障碍;严重者木僵、痴呆、幻觉、妄想,甚至精神失常,癫痫样发作见于长期黏液性水肿者,时有眩晕、耳鸣、听觉减退以至耳聋。
食欲缺乏、腹胀、便秘,甚至出现黏液水肿性假性肠梗阻和巨结肠症。
腱反射延迟或肌强直、痉挛,少数有肌肉肥大,叩之有“肌丘”现象,可有关节疼痛、僵硬、麻木和关节肿胀﹑假性痛风症,少数出现腕管综合征。
性欲减退、阳痿,女性可有高泌乳素血症刺激溢乳(甲状腺激素降低,可使下丘脑分泌TRH升高,刺激垂体分泌PRL升高),部分病人合并垂体增大,临床上有垂体增大伴TSH升高,性功能下降,应考虑为甲减所致,这是鉴别垂体瘤所致继发性甲减的重要鉴别点之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大多降低、血尿皮质醇降低,但很少出现皮质醇减少的症状,偶伴原发性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和糖尿病。
部分患者可有肌肉无力,也可有肌肉疼痛、强直或痉挛等症状,血中肌酸激酶升高等表现。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测量血压可观察到其舒张压≥90mmHg。
患者可见气短、胸痛。
以往认为甲减在心血管方面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包积液较为常见,近几年来发现甲减继发心肌病者并非少见,其日益受到重视,后者尤以老年患者多见。
老年人甲减并发精神症状并不少见,其症状虽多种多样,但精神活动的反应性、兴奋性和警觉性降低为其特点,如精神反应迟纯、主动性减退、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定向力消失、嗜睡等。亦可有强迫观念,严重者可出现错觉、猜疑和片断的幻觉、妄想,甚至性格衰败、忧郁及自杀等。
引起低钠血症的可能原因有ADH分泌增加,远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大量钠与细胞外粘多糖类结合,渗透压感受如不敏感,老年人甲减并发顽固性低钠血症时,其症状常被原发病所掩盖,故不易发现,特别在缺乏实验室数据时更易漏诊,以致影响预后,应予警惕。
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60岁以上长期未被诊断及治疗的病人。粘液水肿性昏迷的发病机理尚未十分清楚,可能为综合性因素,低温使脑细胞不能正常工作,致脑脊液压力增高、低血糖,大脑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减低;肺活量和肺泡换气减少,二氧化碳分压显著增高,致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甲状腺激素缺乏使脑血流减少。
老年人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增加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典型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内分泌科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若出现昏迷应及时送往急诊科救治,防止危及生命。该疾病通常需要跟贫血、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进行鉴别。
老年人出现乏力、畏寒、体重增加、淡漠、食欲减退、便秘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若出现感觉异常、动作减慢、智力减退、水肿、痛风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患者出现昏迷应立即送往医院急诊治疗。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昏迷,应立即送往急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最近感到肢体乏力、怕冷吗?
食欲如何?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肌肉疼痛、感觉异常、便秘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平时吃碘多吗?
病人可有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声音嘶哑、听力障碍、面色苍白、颜面眼睑水肿、唇厚舌大、常有齿痕,皮肤干燥、粗糙、脱皮屑、皮肤温度低、水肿、手掌皮肤可呈姜黄色,毛发稀疏干燥,跟腱反射时间延长,脉率缓慢。
诊断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一线指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或总甲状腺素的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临床甲减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或总甲状腺素降低。亚临床甲减可见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或总甲状腺素正常。继发性甲减实验室检查可见化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总甲状腺素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均降低。原发性甲减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增高,总甲状腺素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降低。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是确定原发性甲减病因的重要指标和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炎,包括桥本甲状腺炎、萎缩性甲状腺炎的主要指标。一般认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意义较为肯定。
甲减患者常呈轻、中度贫血,多数呈正细胞正色素性,部分呈小细胞低色素性,少数呈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甲状腺性甲减者常伴有高脂血症,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也有的患者会出现肌酸激酶升高。
有助于观察甲状腺有无损伤或病变。
静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00~500μg后,促甲状腺激素无升高者提示为垂体性,延迟升高者为下丘脑性,促甲状腺激素基础值升高,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后过度升高提示原发性甲减。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典型症状如乏力、怕冷、食欲减退、体重增加等。
甲状腺功能检测可见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总甲状腺素水平异常,可以确诊。
甲减患者常呈轻、中度贫血,多数呈正细胞正色素性,部分呈小细胞低色素性,少数呈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进行血常规检查与其他贫血相鉴别。
原发性甲减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可以导致高PRL血症、溢乳及蝶鞍增大,酷似垂体催乳素瘤。可行MRI鉴别。
指非甲状腺疾病原因引起的低T3的综合征。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都可见甲状腺功能异常。需要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进行鉴别,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可见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减低,血清rT增高,血清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要见于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或总甲状腺素降低。
老年人甲状腺激素减退症的治疗目标是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需要长期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控制病情,一般不采用手术疗法。
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每1~2周增加剂量1次,如已用至240mg/日而仍不见效,应考虑诊断是否正确。一般于开始治疗后2~3周,脸容、精神状态、皮肤、心脏、消化道等症状渐见减轻,若症状改善、脉率及基础代谢率恢复正常时,应将剂量减少至适当的维持量,该要通常须终身服用。如果停药,之状常在1~3个月内复发。治疗过程中如有心悸、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失眠、烦燥、多汗等症状,应减少剂量或暂停服药。
此药效相当于干甲状腺片,其作用较粗制甲状腺制剂容易估计,可作为首选的甲状腺素制剂。
其作用较甲状腺素和干甲状腺制剂快而强,但作用时间短,故用于需在短期内迅速控制症状的粘液水肿性昏迷效果较好,而作一般补充治疗则不比干甲状腺片优越。
可用于对其他甲状腺药物不能耐受的有心脏病的甲减患者。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时进行治疗后,可以有效缓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不会影响寿命,但是需要定期复诊检查甲状腺功能以调整药量。
本病能够缓解甚至康复。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刚开始进行治疗时应每4~6周复查甲状腺功能,以调整药量。病情稳定后,可以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要注意控制碘的摄入量,日常忌食腌制食品或过于寒凉的食物,可吃高热量、高蛋白食物。
忌腌制食品,例如腊肉、酸菜等腌制食品含碘较多,易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忌寒凉食物,例如螃蟹、大虾等对疾病恢复不利,不利于药物发挥疗效。
宜多食用大豆、牛奶等食物,补充营养、提供热量。
注意日常可以通过泡脚、按摩等缓解症状。注意定期复诊甲状腺功能,出现并发症及时治疗。
可每晚热水泡脚或进行按摩以缓解腿部水肿,避免过于劳累,积极进行适当运动。
应定期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防止过量用药导致骨质疏松和心房颤动。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用要前要检查心脏状态。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预房造成心房颤动。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般与饮食习惯有关,日常可通过控制饮食进行预防,若出现相关症状,也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及时治疗预防昏迷。
若老年人出现智力减退、饮食不振、体重增加、乏力、怕冷等症状,应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以确定有无甲状腺功能减退。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碘的摄入,避免食用腌制食品。
少食核桃、白菜、卷心菜等食物,易造成甲状腺肿大。
老年患者要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以早发现早治疗。
4151点赞
[1]杜建玲.内分泌学[M].高级医师进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83-87.
[2]汪耀.实用老年病学[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7-160.
[3]高绪文,李继莲.甲状腺疾病[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192.
[4]杨任民.临床老年病学[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09,227.
[5]王全珍,徐晓璐.现代老年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05,200.
[6]梁英,张涛,刘蕴玲等.老年常见疾病诊疗新进展[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7,26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