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束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在颅底范围较小,后都被颞叶所掩盖,故很少单独发病,多为附近组织病变的继发性影响,视束病变常系邻近组织的肿瘤、血管病变或脱髓鞘性疾病所致损害,主要表现在视野改变、眼底改变、瞳孔变化,可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治愈,预后较好。
视束病变根据病变的部位不同可分为3类:
当视束起始端受损时,常因同时侵犯视交叉,除同向偏盲外,可杂有视交叉受压迫症状,即右侧受损,出现右眼的右侧(靠近耳朵)和左眼的右侧(靠近鼻子侧)看不见、视力下降等。
视束中部受损,常可同时累及大脑脚,可在损害的对侧出现偏身感觉和运动障碍、视神经损伤等,同侧可累及动眼、滑车和外展颅神经,发生眼球运动障碍等。
视交叉后面损害时,多为第三脑室病变,出现视神经萎缩等,下面损害为垂体瘤所致,后下面则考虑颅咽管瘤,前下面还应排除脑膜炎、蛛网膜炎等。
视束病变在颅底行程范围很小,随即被颞叶所掩盖,很少单独发病,其发病原因多为邻近组织疾病引起,如视神经脊髓炎,后交通支发生的血管瘤等,好发于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后交通支发生的血管瘤、眼部或头部外伤者,多由脑部疾病和脑部外伤所诱发。
炎症如视神经脊髓炎、脑炎、脑膜炎等。
血管变化多发生于血栓或动脉内膜炎之后,或受来自后交通支动脉瘤的压迫。
视束本身可发生视神经胶质瘤、梅毒瘤、结核瘤以及包囊虫等病变。亦可受视束附近组织肿瘤(如垂体瘤、鞍旁肿瘤、第三脑室肿瘤、颞叶肿瘤等)的压迫而致病。
外伤如弹伤、骨折及出血等。
其他脱髓鞘疾病等。
视束病变为一种眼科常见病,多由邻近组织病变导致,目前尚无具体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该病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临床特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单眼或双眼失明,在其前或其后数日或数周伴发横贯性或上升 性脊髓炎,而视束是视神经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当患者患有视神经脊髓炎时,非常容易引起视束病变。
由于后交通支动脉由颈内动脉在视束的下面发出,并为视束的前部提供血供,视束病变多为邻近组织疾病引起,如后交通支发生的血管瘤等,视束损害时,除有同向偏盲外,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在损害的对侧出现偏身感觉和运动障碍等。
眼睛、头部受到外伤会导致视束损伤,如摔倒后头部着地,被高空坠物砸伤头部等。
视束部病变表现为病变对侧的、双眼同侧偏盲,眼底改变、瞳孔变化,视束病变晚期还可引起下行性视神经萎缩。本病还可并发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等病症。
视束病变所产生的视野缺损,常先从一个象限内开始,表现为双眼相对的、不完全的、进行性的视野缺损。若病变渐渐发展,则形成典型的一眼鼻侧视野缺损和他眼颞侧视野缺损的特征,但这种单纯的同侧性偏盲临床上较为少见。此外,如果病变范围较广,一侧视束全部受损时可表现为完全一致性的同侧偏盲,伴有黄斑分裂为其另一特征。
视束病变的早期,眼底无明显异常,约在3~4个月后,可发生下行性视神经萎缩,眼底出现相应部位的视盘苍白现象,病灶对侧眼(伴有颞侧视野缺损)视盘“带”状横向苍白(即“蝴蝶结”样萎缩),病灶侧眼的视盘广泛苍白。视神经萎缩越靠近前部,萎缩出现得越早,双视盘一半苍白是视束损害的特征。
视束病变可引起同侧偏盲性瞳孔强直(偏盲性瞳孔反应或叫Wernicke瞳孔),这在临床诊断上颇有价值。因为视束的前2/3段中有瞳孔光反射纤维伴随,故此段发生病变,用光束照射偏盲侧视网膜,便不引起瞳孔反应。若视束的后1/3段发生病变,则无此现象。但这种检查,必须将光束仅仅投照于盲侧的视网膜上,实际上不易做到。
如同侧偏盲合并垂体功能障碍,是接近视交叉部视束损害的象征。如病变位于视束后部(视束绕过大脑脚处),除同侧偏盲外尚可伴有病变对侧的偏瘫。更较广泛的病变还可引起Ⅲ、Ⅳ、Ⅴ、Ⅵ脑神经麻痹等。
视束病变晚期可引起行性视神经萎缩。
视力下降,视束部病变表现为病变对侧的、双眼同侧偏盲,当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时首先要去眼科进行眼部检查,明确具体病因,缓解眼部疲劳,坚持做眼保健操,保持温和的室内光线。
当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等眼部相关临床症状时,可于眼科就诊,如果既往存在颅内病变者,可于神经内科或者神经外科就诊,通过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眼底检查、CT、MRI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同时该疾病还需要与枕叶病变、外侧膝状体病变等疾病进行鉴别。
当头持续剧烈疼痛、眼睛疼痛、视力下降、持续恶心和呕吐时应及时就医。
若出现视力急剧下降,出现失明、视力下降、头晕恶心、呼吸暂停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
当出现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眼底改变、瞳孔变化等症状时 应及时于眼科就诊。
当患者患有神经脊髓炎、脑炎、脑膜炎等或受来自后交通支动脉瘤的压迫出现眼部症状时,应于神经内科就诊。
当原发病为一些脑部肿瘤时,应前往神经外科就诊。
目前是否出现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瞳孔变化等情况?
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眼睛是突然看不清楚,还是逐渐看不清楚?
眼睛一侧看不清楚还是两侧都看不清楚,双眼可视范围是多少?
双眼的视力分为是多少,最近下降了多少?
早期眼底正常,一般三个月后,双眼视盘病侧半可出现颜色苍白,如右侧视束受损,将出现右眼视盘颞侧半和左眼视盘鼻侧半颜色苍白,为视束损害特征。
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视力的好坏由视网膜分辨影像能力的大小来判定。明确患者现在的视力情况。医生通过视力检查表,检查患者视力,并与患者以前视力对比,来判断视力下降程度。
判断患者视觉范围的一种方式。医生与病人相距1m,面对面坐着,病人的左眼看医生的右眼或病人的右眼看医生的左眼,彼此注视,双方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将病人的一眼遮盖,医生伸出自己的手来回摆动,在两人之间从各个方向的外周向中心移动,当病人觉察手指出现的刹那,立即告知,如医生视野正常,病人能在各个方面与医生同时看到手指,这说明病人的视野大致正常。
CT检査:观察眼和眼眶的细微结构。医生通过CT可以获得非常清晰的眼部图像,观察眼部是否存在病变,视神经是否受损,可以确诊本病。核磁检査(MRI)与CT检查的目的相同,但核磁检査(MRI)能够更早、更清晰地观察到视神经损伤的情况,可以确诊本病。
患者出现视束部病变表现,如偏盲、视野改变、眼底改变、瞳孔变化等。
双眼视盘病侧可出现颜色苍白,如右侧视束受损,将出现右眼视盘颞侧和左眼视盘鼻侧颜色苍白,为视束损害特征。
医生通过核磁检査(MRI)与CT可以获得非常清晰的眼部图像,观察眼部是否存在病变,视神经是否受损,可以确诊本病。
视束病变指视交叉与外侧膝状体之间的一段病变,常先从一个象限内开始,表现为双眼相对的、不完全的、进行性的视野缺损,而外侧膝状体病变极为少见,视野缺损也表现为病变对侧、双眼同侧偏盲,但双眼视野缺损较为对称。可通过CT可以获得非常清晰的眼部图像,观察眼部是否存在病变,视神经是否受损,这两种疾病可以此相鉴别。
视放射为视路中的中枢神经原,视觉纤维再起始于外侧膝状体的节细胞,其后即向上和下作扇形散开而形成视放射。视放射止于枕叶皮质的纹状区。视放射在大脑半球占有较大的范围,因此视放射病变可引起视野缺损。视束病变所产生的视野缺损,常先从一个象限内开始,表现为双眼相对的、不完全的、进行性的视野缺损,可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相鉴别。
枕叶病变以血管病、脑外伤多见,而脑脓肿及脑肿瘤较少见。双眼全盲,瞳孔光反应完好,眼底正常,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异常,有助于与视束病变鉴别。
视束病变多为邻近组织的肿瘤、血管病变或脱髓鞘性疾病所致的损害。视束病变的治疗主要在于积极治疗其原发病,有手术指征的及时行手术治疗,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原发病治疗,视束病变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由于视束病变多为临近组织的肿瘤、血管病变或者是脱髓鞘性疾病引起的损害,所以要查找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如果是视神经脊髓炎的患者,首先应该针对视神经脊髓炎进行治疗,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等,缓解视神经脊髓炎造成的视力下降、头痛等症状。
营养神经治疗,给予大量维生素B1、B12、能量合剂等。这种疾病会损伤视神经功能,因此给予一些营养类的药物,来改善视神经功能,如维生素片、维生素B12片、能量合剂等。维生素B1参与机体正常的营养消耗,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还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维生素B12能促进红细胞生成,维护神经系统健康,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参与神经组织中某种蛋白的形成。能量合剂为一种粉剂,能够提供能量,促进代谢,有助于改善病变器官的功能。
根据病情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药物。
颅内手术,有手术指征者可行手术治疗。适用于原发病是一些脑部肿瘤,且脑部肿瘤不太大的人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进而改善和治疗视束病变。
视束病变的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疾病多能痊愈,对患者视力、视野等影响也较小,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疾病会对视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眼睛的功能,造成视神经萎缩,轻则视力下降,重则失明。
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尽早发现原发病,尽早治疗,疾病多能痊愈,对患者视力、视野等影响也较小。
视束病变早期发现原发病,尽早治疗,疾病多能痊愈,治愈后一般不影响生活质量,不影响寿命。
视束病变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疾病会对视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眼睛的功能,造成视神经萎缩,轻则视力下降,重则失明。
视束病变术后需要在医院住院观察一段时间,恢复良好后回到家里休养,需要按照医生交代时间及时复查头部CT或者核磁,检查视力情况。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后,也应该每年都进行一次复查,防止肿瘤复发。
视束病变患者的饮食调理也需要注意,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可以加重病情,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患者免疫力的提升,对疾病恢复有一定益处。建议避免食用各种刺激性食物,会影响神经血管功能而诱发青光眼,保证饮食的科学合理。
视束病变患者的护理相当重要,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的管理、病情监测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以配合更好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和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结合其伴随症病迅速准确判断并反馈给医生。
家中注意通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注意眼部卫生。
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颅内压。
患者可能存在视力障碍,因此家属应注意日常移动安全,避免受伤。
术后要注意休息,抬高患者的床头,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和消毒,不要沾水,不要剧烈运动,更不要用眼过度,如长时间看手机等,待恢复后才能进行日常活动。
早期发现并合理治疗引起视束病变的原发病是预防视束病变的根本措施,发现患者患有视束病变后应积极治疗,及时控制病情,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以预防视束病变的发生、发展。
注意原发病的预防,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由于头部和眼眶特别脆弱,应该做好保护措施,如骑摩托车时要戴头盔,在工地上干活时也要戴头盔等,避免受到外界的伤害。
4062点赞
[1]张铭连.新编临床眼科学[M].人民出版社,2019:2137-2143.
[2]Hirunpat S,Tanomkiat W,Sriprung H.Optic Tract Edema:A
Highly Specif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Craniopharyngiomas[J].Acta Radiologica,2005,46(4):419-42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