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通常指癌组织浸润深度仅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不论病灶的大小或淋巴结转移。早期症状不明显,仅仅感到上腹部不适感。
直径小于10mm以下为小胃癌,直径小于5mm为微小胃癌。
Ⅰ型为隆起型,癌灶突向胃腔。Ⅱ型为表浅型,癌灶平坦无外凸。其又可分为Ⅱa表浅隆起型、Ⅱb表浅平坦型、Ⅱc表浅凹陷型。Ⅲ型为凹陷型,为较深的溃疡。
病变限于胃黏膜内的局灶性早期胃癌分小黏膜(<4cm)和浅型(>4cm)两型;侵犯黏膜下的穿透型早期胃癌分为PenA和PenB型,肿瘤广泛侵犯黏膜下层。
绝大多数的胃腺癌,按照组织结构的不同胃腺癌又可以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按照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三种类型。其中分化程度越高,预后越差。印戒细胞癌往往及早出现血运转移及种植转移。
早期胃癌确切的病因不十分明确,其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的过程,与地域环境、饮食生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部疾病等因素有关。好发于既往有胃病的人,如慢性胃炎、胃息肉患者等以及饮食不良者、有家族史的患者。
胃癌发病有着明显的地域差距,我国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世界范围内日本发病率最高,而美国最低。生活在美国的第二、三代日裔移民发病率逐渐降低。
长期使用熏烤、盐腌食品胃癌患病率较高,与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真菌霉素等致癌物质有关,高盐饮食破坏胃黏膜保护作用。食物中缺乏蔬菜、水果与发病也有一定关联。吸烟者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其中胃息肉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前两者癌变性可能性较少,胃腺瘤癌变率约为10%~20%,直径超过2cm癌变几率更大。
是引起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危险性较未感染者3~6倍。
如包含遗传及基因因素,不同的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
胃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率第二大原因,也是感染相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胃癌占新发胃癌的15%~57%。其表现为显著的地域差别,无论是不同地区还是国家内。高发地区有拉丁美洲、东亚及部分欧洲和中东地区。
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等疾病的人群容易发生癌变的几率较普通人高。
饮食习惯不健康,如长期食用腌制、烧烤、油炸等制品,会增加癌变发生率。
受遗传因素影响。
地域因素影响,如生活在我国西北或东南沿海地区,受水质、土壤等因素影响。
早期胃癌可能无症状或表现为消化不良、轻微的上腹痛、恶心或厌食,提示有进展的症状或体征,包括贫血、体重减轻等,会伴有便血等并发症状。
表现为慢性或复发性的上腹部疼痛或者不适等症状,如腹胀、嗳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
早期症状较轻,可表现为钝痛、烧灼样痛、胀痛或剧痛,但也可仅为饥饿样不适感,随病变的轻重和个体对疼痛的耐受性不同而有所差异。
早期胃癌有此症状者约20%,患者可能因为肿瘤组织侵犯出现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的可能,也有可能随大便排出,而出现黑便。
患者由于食欲下降、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而导致体重下降。
如肿瘤进展,可表现为全身的症状,如贫血、乏力、消瘦等。
肿瘤表面出血,如浸润血管,可表现为大出血,患者出现大便带血。
肿瘤大小及位置的不同导致,如肿瘤较大发生胃肠梗阻性改变,患者除恶心、呕吐及腹胀外,胃腔内压力增高,炎症渗出到腹膜腔,此时表现为腹痛、腹胀加重、腹肌紧张。
当对于40岁以上患者近期出现不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或以往的溃疡症状加重或规律性改变应就诊于消化内科,行消化内镜检查,排除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观察胃黏膜是否出现溃疡、糜烂等疑似肿瘤表现,重视多点下活检,以明确诊断。
对于40岁以上近期出现不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或以往的溃疡症状加重或规律性改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诊断。
对患有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癌前期病变者,应定期随诊。
内镜下活检确诊为早期胃癌患者,应立即就医行进一步手术治疗。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胃肠外科就诊。
若想行内镜下手术切除治疗就诊于消化内科。
淋巴结转移等高危患者可就诊于肿瘤内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
什么时候发现的有上腹部症状的?
近期是否出现体重下降改变?
是否存在以下症状?(如上腹部疼痛、便血、消化不良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家族中有无遗传病史?
医生可通过问诊、触诊等进行初步诊断,进而决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其准确率达到90%~96%,在内镜下可表现为轻微息肉样隆起、表浅斑块、黏膜颜色改变、凹陷或溃疡等,对可疑的病变进行活检。
多采用气钡双重造影,通过黏膜相和充盈相观察做出诊断,优点是痛苦小易被接受,缺点是不能进行组织活检。早期胃癌表现为黏膜相的异常。
可评价胃癌病变范围、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内镜下活检后,疑似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胃癌。
与胃癌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CA724等。但CA199在胰腺炎、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情况下也会异常升高。
便常规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便血,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情况,对早期胃癌诊断起到提示作用。
上消化道X线钡餐特征性表现为龛影口部和表面结节状改变,周围不规则的黏膜纠集,黏膜细节的破坏和粗糙。
胃镜下可见典型的隆起、凹陷或溃疡性表现。
临床首诊表现为上腹部轻微疼痛或长久消化不良等。
胃黏膜上皮细胞突入胃内的隆起性病变,可单发,可多发存在,有恶性变的可能,内镜下的表现及组织学检查可与胃癌相鉴别。
不同病因导致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有胃痛、胃胀等表现,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可通过内镜检查相鉴别。
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临床表现通常也是无症状,瘤体>5cm恶性可能性较大,瘤体常表现为一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形状。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往往带来较好的预后,治疗周期往往根据手术方案的选择有所差别,而手术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症状、意愿及疾病进展程度决定。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考虑是否行化疗辅助治疗。
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或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应规范、联合、足疗程用药。
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抑制胃酸的作用,可以改善胃溃疡症状。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常与其他药物合用,可达到最佳抗菌作用。
铋剂可以形成保护层,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同时可以降低胃蛋白酶、尿激酶和磷脂酶的活性。
适应症:直径<5mm早期胃癌。直径<2.5mm隆起型早期胃癌。直径<2cm的无溃疡凹陷型早期胃癌。直径<1.5cm的混合型早期胃癌等。
优点是可将病变部位的胃壁全层切除,防止肿瘤切除不净造成的复发情况,适用于不易作内镜治疗的早期胃癌。手术方式包括远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
胃癌对放疗敏感性较差,较少采用。
早期胃癌术后原则不必辅助化疗,下列情况可考虑:癌灶>5cm^2;病理组织分化差;淋巴转移;年龄低于40岁。
早期胃癌预后要好,5年生存率为100%,癌灶浸润黏膜下时淋巴结转移约占15%~20%,5年生存率为82%~95%,需要患者定期复诊。
早期胃癌患者积极治疗,定期复查可终身无瘤生存,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往往不能被治愈。
根据浸润深度决定,生存时间不定,5年生存率约为82%~100%。
手术后1个月第一次复诊,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决定复诊时间,病情转归较好患者一般每1年复查一次。
早期胃癌患者应注意饮食及生活调理,多食富含纤维类食物,忌吸烟,减少进食刺激类食物,减少盐含量的纳入,减少酒精的摄入。对于手术治疗患者,还应规范术后饮食调整,避免出现术后饮食不当造成消化不良、腹胀等。
忌长期食用腌制、熏烤等食物,需低盐、低脂饮食。
宜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类食物。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饮食应逐步转变,从禁饮食到流质饮食到半流质饮食,再到普通饮食。一般规定术后24小时不能进食,静脉营养支持。出现排气后可近少量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汁等。待胃肠逐步恢复,可增加面条、米粥等流质食物。一般术后1周左右可恢复普通饮食。
早期胃癌患者术后护理较为重要,应严格遵医嘱执行,术后早期适当运动,术后及时门诊复查。但要注意化疗的患者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恶心、呕吐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对症处理。
术后宜少食多餐,循序渐进。康复期注意改善营养状态,逐步从流质到半流质到普食。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胃肠引流情况,肛门排气可拔出胃肠减压管。
术后早期下床,促进胃肠蠕动。
定期更换药物,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化疗药物可能给患者带来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严重时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对症处理。
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腹部CT,高危患者应定期复查内镜。
定期门诊复查,坚持综合治疗,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手术患者术后1月内禁止剧烈活动,可适当活动,如散步。
早期胃癌主要通过饮食生活中调控,如忌长期食用腌制、熏烤等食物。低盐低脂饮食,宜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类食物进行预防。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40岁以上人群,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普及早期胃癌知识,教育幽门螺旋杆菌及内镜检查的重要性,对家族中有胃癌遗传史患者,定期体检。
对于40岁以上近期出现不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或以往的溃疡症状加重或规律性改变以及患有慢性胃部疾病者,早期就医行内镜检查或辅助CT检查明确诊断。
既往患有慢性胃病患者,应规范服药,定期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有胃息肉造成消化不良等症状患者,可内镜下取出,防止恶性变。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饮食,预防胃癌发生。
4938点赞
[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1451-1452.
[2]田敏秀,沈磊.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进展[J].医学综述,2020(10):1946-1955.
[3]张绍鹏,李伟,所剑.胃癌的内镜,腹腔镜治疗现状与发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020,25(03):202-206.
[4]马丹,孟凡冬.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早期诊治[J].中华内科杂志,2020(05):392-39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