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胆囊炎。由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沉积着大量的胆固醇酯颗粒,形成许多黄色小结节,外形似草莓,也称草莓胆囊。临床上可无症状或有轻度上腹不适和疼痛,有的可伴有胆囊结石或肝功能异常。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可堵塞胆囊管而引起急性胆囊炎,偶有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可引起胰腺炎发作。少数患者息肉可以自行脱落排出体外,部分患者无需特殊治疗。
病理改变主要在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组织细胞过度膨胀,形成黄色小结节,结节布满胆囊,典型者形似草莓,病理上称为“草莓样”胆囊。
病理改变在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组织细胞过度膨胀形成黄色小结节,有细蒂与胆囊相连。单个或多发,形如息肉。多发生于体部和颈部,直径多小于1cm,体积增长缓慢,质脆,容易脱落,在多种成核因素作用下,形成结石。
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患者的胆囊上皮从饱和状态的胆汁中吸收了过多的胆固醇,也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巨噬细胞功能有缺陷,不能正常代谢和排出从胆汁中吸收的胆固醇而形成本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肥胖者,男女发病率相同。
胆汁中高浓度胆固醇的刺激及胆固醇晶体被胆囊黏膜上的巨噬细胞吞噬,逐渐形成黄色的息肉样病变,堆积或突出于黏膜表面。
由于胆囊黏膜细胞的乙酰辅酶A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活性增强,胆固醇酯合成增加,从而导致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食用大量油腻以及胆固醇高食物,可造成胆汁中高浓度胆固醇的刺激而诱发此病。
人群中胆囊胆固醇沉着症的患病比例约为0.004%~0.008%。日常生活中此病多发于中年患者,无明显性别差异。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多见于中年人群,由于该类人群可能由于胆固醇代谢差或者饮食不规律导致胆固醇堆积形成此病。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典型症状是右上腹憋胀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可堵塞胆囊管而引起急性胆囊炎,偶有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引起胰腺炎发作。部分患者息肉可以自行脱落。
患者可有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右上腹压痛、右上腹痛等症状,同时也可表现为胆绞痛或右上腹钝痛,罕见发热及黄疸。
有的患者无症状,少数有右上腹不适、憋胀、隐痛等类似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伴有胆囊结石或肝功能异常,还会出现胃胀气、打嗝,考虑是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综合表现。
部分患者反映会有右肩部放射性疼痛或者不适,由于胆囊病变会刺激右膈神经末稍,而膈神经分布于肩部皮肤,当膈神经末梢受刺激时,就会影响分布于右肩部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使大脑皮层发生错觉,产生右肩背痛的错觉。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会导致胆固醇沉着,有时候会诱发结石,堵塞胆囊颈或胆囊管后,胆囊排空受阻,囊内压力增高,囊壁血管受压,供血不足,降低机体对化学刺激和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导致胆囊炎细菌大多从胆道进入胆囊,也可以经血液或经淋巴进入胆囊,胆汁流出不畅时细菌可能在胆囊中繁殖,容易造成急性胆囊炎。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有的可伴有胆囊结石或肝功能异常,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可引起胰腺炎发作。
该疾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时,如腹部疼痛、腹胀、消化不良,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借助B超检查或者胆囊造影检查来确诊。
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消化不良,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考虑去普外科、肝胆外科就诊。
最近有不规律饮食或者暴饮暴食吗?
腹部疼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隐痛、消化不良)
出现症状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通常无明显改变。
可见胆囊内充盈缺损,与胆囊壁贴近,不随体位改变,胆囊功能往往正常。
可用于与胆囊癌鉴别。
可用于与胆囊息肉相鉴别。
典型声像图为胆囊壁上乳头状或球状强回声光团,不伴有声影,光团不随体位而改变,部分病变带细蒂与胆囊壁相连,可单发,常多发,直径多在5mm~10mm。部分病例同时并存胆结石,可伴有声影。B超诊断准确率高。
根据消化不良、中上腹饱胀或右上腹疼痛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辅助B型超声波或X线胆囊造影检查可作出诊断。胆囊造影可见胆囊内充盈缺损,与胆囊壁贴近,不随体位改变,胆囊功能往往正常。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上乳头状或球状强回声光团,不伴有声影,光团不随体位而改变,部分病变带细蒂与胆囊壁相连,可单发,常多发,直径多在5mm左右,一般不超过10mm。部分病例同时并存胆结石,可伴有声影,B超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
胆囊息肉的症状和胆囊胆固醇沉着症相似,二者可通过内镜超声检查相鉴别。
胆囊息肉的症状和早期胆囊癌的症状相似,二者可通过腹部CT检查进行鉴别。
对于胆囊胆固醇沉着症,目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较大的单发息肉、短期迅速增大、胆囊颈息肉以及疑有癌变者,宜行胆囊切除术。
本病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如合并胆囊结石、胰腺炎;10mm以上单发息肉或息肉迅速增大;息肉位于胆囊颈部;疑有早期胆囊癌,可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方法有经腹腔镜或开腹行胆囊切除术。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是一种常见胆囊息肉病,属于良性病变,癌变几率较小,手术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治愈率很高,预后良好。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未手术治疗患者2~8周复诊一次,以免癌变,手术患者可于术后1周复诊。
非手术患者注意均衡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注意禁食,逐渐可恢复饮食,从流食过度到正常饮食,但是注意避免高脂饮食,加强高蛋白饮食摄入,促进身体恢复。
术后第1天严格禁食,宜用静脉滴注补充各种营养。第3天起可视情况给予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到半流饮食及普食。术后1个月内减少脂肪类食物摄入,禁食高脂肪饮食。
患者要注意饮食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可以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及营养物质。
宜吃低胆固醇的食物、粗纤维的食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非手术患者注意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手术患者注意术后护理,避免切口感染,早期下床活动。
患者术后平卧,注意切口清洁,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静脉血栓以及组织粘连等。
患者恢复后应注意适量运动,增加自身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病情恢复。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无有效的预防方法。平时注意低脂清淡饮食,可能具有预防效果。
4789点赞
[1]徐晓明.脂肪肝与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关系的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2(2):27-28.
[2]王晶敏.胆囊胆固醇沉着症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干预研究[D].东南大学,2015:1-138.
[3]来茂德主编.病理学高级教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03:315.
[4]刘德培总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消化病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07:46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