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腺多形性腺癌是一种来源于泪腺上皮的肿瘤,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眶外上方眼球突出、眶部肿块、眼痛,主要给予手术中治疗,大范围切除或眶内容切除。泪腺多形性腺癌早期治疗后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如果救治不及时,则预后较差。
泪腺多形性腺癌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其诱发因素包括药物因素、精神因素等。
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有可能是泪腺多形性腺癌的诱发因素,会导致瘤体慢性的增生。
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状况不佳的都市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泪腺多形性腺癌。
泪腺多形性腺癌发病率为15%左右,为最常见的泪腺窝原发性上皮性肿瘤之一。泪腺多形性腺癌在泪腺上皮性肿瘤中占第3位,在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中占第2位。在国内外的统计中,恶性混合缩占泪腺上皮性肿瘤的9%,占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的33%。发病年龄为20~50岁,平均43.5岁,来自良性混合瘤的腺癌男性较多,而起源于良性混合瘤的腺样囊性瘤女性更常见。
泪腺多形性腺癌多见于20~50岁中青年患者以及曾患泪腺多形性腺瘤的患者。
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临床表现为眶外上方眼球突出、眶部肿块、眼痛,其并发症包括眼球运动障碍以及泪腺多形性腺癌转移所致的症状,如气喘、咯血、呼吸困难。
泪腺多形性腺癌导致眼眶组织水肿,引起一眼或两眼眼球突出。
泪腺多形性腺癌可表现为眶周围肿块,伴有疼痛或触痛,眶内肿瘤不断生长,使眶内溶剂体积不断增加。
泪腺多形性腺癌导致眼部异物感,随着肿瘤不断长大,会导致眼痛、目赤,严重者会导致视力障碍。
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不断长大,压迫眼球,可引起屈光不正或视网膜水肿、视力下降、眼球变形等。
动眼、滑车、展神经具受损时,可出现眼球运动不能或复视,完全损害时出现眼外肌全部瘫痪,眼球固定不动。眼外肌损伤、感染或肌病导致的眼外肌麻痹,也可出现眼球运动不能,临床统称为眼球运动障碍。
当晚期转移至肺部时可出现表现为气喘、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泪腺多形性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肿瘤生长、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对于有疑似泪腺多形性腺癌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出现眼痛、眼球突出等情况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眼眶周围有肿块长出,伴有疼痛或触痛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视力障碍、泪腺脱垂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若眶外上方粘连性肿块,边界不清,压痛,眼球向内下移位时应该去肿瘤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的,持续了多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痛、眶部肿胀、目赤等)
有没有受到外力损伤?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良性瘤细胞有二倍体DNA含量特征,异倍体为恶性瘤细胞特征。
肿物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质脆,镜下见良性多形性腺瘤病变中有灶性恶变。可见核异型上皮细胞岛,管腔不规则,出现异常核分裂现象。恶性部分多为中、低分化腺癌,间质呈透明变性。少数为腺样囊性癌或鳞状细胞癌表现。电镜可见瘤细胞类似正常泪腺的腺泡细胞,但其腔面细胞微绒毛数目正常,顶部复合连接保持良好,其余细胞连接加宽,无桥粒连接,可类似导管内层细胞。
可发现眶容积扩大,泪腺窝溶骨性破坏是恶性混合瘤的主要标志之一。但和其他泪腺恶性肿瘤产生的骨破坏不易区别,都可显示泪腺凹扩大。
A超显示泪腺窝占位病变,入肿瘤波较高,声衰减明显,内反射呈“M”形,声衰减明显。B超可见泪腺区占位病变,形状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回声不均或呈块状,声衰减较多,具有不可压缩性。肿瘤体积较大时可显示视神经受压向下移位。
早期不易和多形性腺瘤区别,形状为类圆形,高密度,局部有骨凹形成或骨破坏,增强现象明显。但多数肿瘤边界不清楚或形状不规则,局部骨破坏是恶性肿瘤的标志。一般恶性混合瘤的瘤体较多形性腺瘤大,晚期可见广泛骨破坏,病变向前、中颅凹及颞凹或鼻旁窦蔓延,尤其以增强CT扫描为显著。病变内部可有钙化、骨化或坏死区。
根据泪腺多形性腺瘤不全切除后复发,或泪腺区肿胀多年、近来短期内症状体征明显加重的病史,以及临床表现如眼球突出、眶部肿块、眼痛及影像学检查所见,如肿物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质脆,镜下见良性多形性腺瘤病变中有灶性恶变,可以诊断为泪腺多形性腺癌。
多形性腺瘤,病程较长,一般无疼痛感,影像学检查有较特征性的发现。
眼眶外侧转移癌,如无既往泪腺肿瘤手术史,在临床和影像学上和泪腺恶性肿瘤鉴别困难,关键在于全身检查,转移癌发展较快,病程较短。
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的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因其肿瘤体积多较大,侵及周围软组织和骨质结构,手术宜采取大范围切除或眶内容切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治疗周期在3~6个月。
头孢菌素,预防外科手术感染,防止伤口化脓,青霉素过敏体质者应该慎用。
阿莫西林,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术后有可能会感染,阿莫西林的作用主要在各个系统的抗感染治疗,阿莫西林也属于青霉素类,过敏体质者慎用。
常用的有表柔比星+环磷酰胺+顺铂,可用于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是杀灭肿瘤细胞。
目前泪腺多形性腺癌治疗统一的主张是手术切除肿瘤,一经确诊立即行眶内容摘除术。
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
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
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可达到80%的治疗愈率,然而考虑到放射治疗后潜在的影响,使得放射治疗在许多病例中并不常用。
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早期能够治愈一般不会危及生命,未能及时治疗者预后较差。
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早期治疗能够治愈,未及时治疗导致肿瘤转移,将会危及生命。
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一般经过及时治疗不会危及生命,未及时治疗的患者结局不良,患者多在0.5~1年内死亡。
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术后3~6个月内应该进行复诊。
不要吃辛辣食物,它会刺激肠胃,增大血管的负担,过咸的食物也是如此。
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
多吃蔬菜、瓜果、豆类等含有丰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有一定防癌变和抗肿瘤作用。
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加强护理,如术后伤口消毒,防止感染,注意观察眼部敷料有无渗血,保持局部清洁,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病情变化以及放疗中出现的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给予处理。
手术后防止伤口感染,应选择抗菌、消炎药物,指导患者正确服用。
术后加压包扎患眼1周,密切观察敷料有无渗血、移位等情况,术后1周首次换药。应连续换药1个月,需注意预防感染。
由于术后对患者有自我形象的破坏,而且为恶性肿瘤,患者心理负担重,通过家属的配合慢慢向患者疏通,缓解患者的压力和担忧,让患者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念。
放疗后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红肿、水泡或全身疲乏等不良反应,泪腺多形性腺癌患者还应该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发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告知医师检查诊断。
由于泪腺多形性腺癌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每年主动做一次防癌检查,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的基因细胞,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得癌症。但当免疫功能低下的时候,正常的细胞减少,癌细胞就会增多。有肿瘤家族史的人最好一年检查两次身体;健康人则建议每年查一次。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因为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4331点赞
[1]孙兴怀.眼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2]孙汉军,罗世剑.实用中西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3]朱秀安.眼科疑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