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子中毒系误食蓖麻子或误将蓖麻油当作食用油引起的中毒,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喉刺激、灼热感、恶心、呕吐、腹痛等。此病情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进行改善,但病情预后不佳,严重者可在36~72小时内死亡。
蓖麻子中毒病因比较明确,主要是接触或食用蓖麻子引起。该疾病好发于接触或暴露于蓖麻毒素的人群。
蓖麻子中毒主要是受到蓖麻毒素引起,可通过吸入毒素、注射毒素、或接触被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引起。
蓖麻子中毒临床上较少见,常发生于儿童,目前缺乏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
蓖麻子中毒的好发人群为接触或暴露于蓖麻毒素的人群。
蓖麻子中毒后,潜伏期长,可在1~3天,多数在食后3~24小时开始发病。常见症状有咽喉刺激、灼热感、恶心、呕吐、腹痛,便血、发热、脱水、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蛋白尿、凝血、溶血症状。该疾病可并发有心力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口麻、咽喉刺激、灼热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急性胃肠炎症状。便中可见蓖麻子外皮碎屑,严重者出现便血、发热、脱水和酸中毒。
头痛、嗜睡、昏迷、抽搐、四肢麻木、行走不稳、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手舞足蹈、昏迷、幻觉、癫痫样发作等。
严重暴露于蓖麻毒素环境下时,可出现呼吸抑制呼吸困难、心力衰竭。
溶血、黄疸、血便、血尿、少尿、尿闭。
口唇青紫、荨麻疹。数日内患者会出现肝、脾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恶心及胸部紧迫、大汗、肺水肿、紫绀,最后导致低血压、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注射部位会出现肌肉、淋巴结坏死,肝肾脾功能障碍、胃肠道出血,患者最后死于多脏器衰竭。
无破损皮肤吸收量小,一般不会引起中毒,眼睛接触可致结膜炎、瞳孔扩大、视神经受损。
危害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还能使血细胞凝集和产生溶血,并致肝、肾发生炎性坏死,血管运动神经麻痹,如不及时救治,中毒者最后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肾受损害者出现蛋白尿、血尿和尿闭等症状,严重后并发衰竭。
如出现咽喉刺激、灼热感、恶心、呕吐、腹痛、嗜睡、抽搐以及误食蓖麻子的患者需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做血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确诊。该疾病需要与木薯中毒、白果中毒进行鉴别。
有咽喉刺激、灼热感、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有嗜睡、抽搐甚至昏迷时立即就医。
确定误食蓖麻子立即就医。
该疾病患者需要到急诊科就诊。
有误食或其他方式接触蓖麻子吗?
现在这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久了?
最近有拉肚子吗,大便有出血吗?
有做过什么处理吗?
是否有基础疾病?
近期便和尿的颜色?
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低于正常。
主要用于检查有无消化道出血。
可表现为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
可表现为阳性。
有食用或接触蓖麻子或者蓖麻油史。
有蓖麻子中毒症状:咽喉刺激、灼热感、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甚至抽搐、昏迷。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低于正常。
蓖麻子毒素对红细胞的凝集反应有助于诊断,也可取残渣置于滤纸或白瓷板上,加硝酸1滴,蓖麻子毒素显蓝黄色。
主要与能引起胃肠道症状的食物中毒相鉴别。
抽搐、呼吸衰竭、呼吸困难、肚子疼、嗜睡。洗胃或呕吐物中有木薯残渣,吐出物中常有核桃臭味。
呕心、肚子疼、烦躁不安。脑脊液检查:脑压升高、细胞数目增多、蛋白(+)、糖(+)。
蓖麻子中毒一般是急性中毒,出现症状应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及输液等措施,同时配合药物以及手术治疗改善。该疾病治疗周期根据个人情况有所不同,一般为2~4周。
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及导泻,必要时硫酸钠导泻或温开水高位灌肠,使体内残留的毒素尽快排出。
补液利尿,用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清除体内已吸收的毒素。
保肝、护肾,预防心衰。出现肾功能衰竭时,行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肝功严重异常时行人工肝治疗,呼吸衰竭时预辅助通气。
口服蛋清或冷牛奶、冷米汤,必要时口服胃黏膜保护剂,保护胃黏膜。
暂时禁食脂肪及油类食物。
短期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有助于减轻脏器损伤。
如该患者是由注射引起的,可通过手术去除注射部位异物。
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治愈率达90%,但严重者预后不良,可能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而死亡。该疾病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遵医嘱进行复诊。
该疾病轻、中度者可治愈,治愈率比较高,但严重者预后较差,不易治愈。
轻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一般不影响寿命,但严重者可因呼吸抑制、心力衰竭或急性肾衰竭而死亡。
追踪治疗,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遵医嘱复诊。
该疾病治疗方面无需特别注意,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宜吃利尿的食物。
宜吃保护胃黏膜的食物。
宜吃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
忌吃油腻的食物。
忌吃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生活的规律性。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病情患者要根据预后情况,复诊到不影响生活为止。
严格遵守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加剂量或停止用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一旦发现不舒服及时就医。
注意保暖、规律生活,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疾病的恢复。
根据疾病的预后情况,定期复查,直至不影响生活。
该病情目前无特异性预防措施,主要尽量避免接触蓖麻子,如尽量不去种植蓖麻子区域,或使用防护面罩。
该疾病属于急性中毒,无法通过早期筛查进行预防。
该病情目前无特异性预防措施。
4883点赞
[1]王继勋.急性蓖麻子中毒56例临床分[J].CNKI;WanFang,201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