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炎是指发生于鼓膜的急、慢性炎症,既可从外耳道和中耳的急性炎症蔓延而来,也可原发于鼓膜本身,波及到其邻近的外耳道深部皮肤。在鼓膜的急性炎症中,较常见者有急性鼓膜炎和大疱性鼓膜炎,慢性肉芽性鼓膜炎为较多见的鼓膜慢性炎症。
是较为常见的鼓膜急性炎症,多伴发于急性外耳道炎和急性中耳炎。
又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一种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原发性炎症。以鼓膜表皮层下方的局限性积液而形成的大疱为特征,鼓膜邻近的外耳道深部皮肤常受到波及。
又称特发性慢性鼓膜炎,是以鼓膜表面的肉芽性损害为特点的鼓膜慢性炎性疾病。病变一般局限于鼓膜的表皮层,纤维层可受到波及,但未达内面的黏膜层。外耳道皮肤可出现病损,但鼓膜正常。
由于本病常发生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流行期,故一般认为本病可能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如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但此说法至今尚未得到证实。
多因外耳道或中耳炎症直接波及所致。
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塞、强烈药液刺激、气压剧烈变化和挖耳所致的鼓膜外伤等均可并发本病。
因肉芽组织表面曾培养出数种致病菌,如萄球菌、假单胞菌、念珠菌等,故有人认为本病可能是在特发性鼓膜炎的基础上,继发了细菌或真菌感染。
当外耳道深部的湿度和温度升高时,外耳道深部的皮肤和鼓膜表面的表皮剥脱,在此基础上出现继发感染,以致肉芽组织增生。
本病常发生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流行期,考虑可能由流感病毒等诱发。
鼓膜炎较为常见,多发生于流感季节,儿童及年老体弱者易得此病。
鼓膜炎好发于儿童以及年老体弱的人群。
鼓膜炎冬季多发,常累及单耳,也可两耳相继发病。患者自觉耳部疼痛,有时疼痛较为严重,体温微升、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闷感等症状。
为本病主要症状,往往突然发生并迅速加重,呈耳深部的胀痛或剌痛感,持续性,较为剧烈,可伴同侧头痛及颞部疼痛。
如果是大疱性鼓膜炎,疱破裂后耳内可流出淡黄色或略带血性的浆液性分泌物,量不多,持续时间短。
多为轻微听力下降,为传导性。
耳痛发生前后可出现低调性耳鸣或有耳内闷胀感等。
可出现耳内不适或痒感,还有眩晕、低烧、乏力、全身不适感等,相对少见。
大疱性鼓膜炎如果出现穿孔,病菌感染中耳,可导致中耳炎。
鼓膜炎依据病史,结合患者症状,及时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因此,出现耳部疼痛等症状考虑鼓膜炎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患者自觉耳部疼痛且疼痛较重、体温微升、听力下降,伴有耳鸣等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
优先考虑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出现症状的时间?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低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以明确外耳道深部皮肤及鼓膜是否有充血表现,辅助判断属于大疱性鼓膜炎,还是慢性肉芽性鼓膜炎。
颞骨高分辨CT可见鼓室及乳突正常,可用于明确有无鼓室及乳突病变。
为单耳或双耳发病,出现耳痛、溢液、轻度听力下降、低调性耳鸣或有耳闷胀感。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深部皮肤充血,重者可延及整个外耳道皮肤,鼓膜松弛部充血,重者松弛部膨出。
表现为耳内不适或瘙痒,一般不痛,耳内无臭流脓,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耳镜检查可见鼓膜轻度充血、鼓膜表面和外耳道深部皮肤有微小颗粒状肉芽或表浅溃疡,病损表面有少许脓,肉芽可随鼓膜活动。
大疱性鼓膜炎应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鉴别,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痛不如大疱性鼓膜炎重,检查可见鼓膜弥漫性充血,无血疱形成,鼓膜穿孔后流脓性或黏脓性分泌物。
鼓膜炎注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同时进行,积极控制感染。
大疱未破者可用尖针刺破,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对于大疱性鼓膜炎且大疱已经破裂者,可以局部用生理盐水清洗,再用0.3%氧氟沙星滴耳剂或利福平滴耳剂或3%硼酸酒精等滴耳。
肉芽面用10%~20%硝酸银或三氯醋酸烧灼,肉芽增生较剧者,于2%丁卡因表面麻醉下刮除肉芽,然后以上述腐蚀剂烧灼。
为预防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口服,炎症较重时亦可静脉输液,若为支原体感染,可用红霉素。
个别顽固病例可给泼尼松并口服抗生素治疗。
如果鼓膜炎引起了较为严重的鼓膜穿孔,则需要进行鼓膜修复术。
鼓膜炎经过及时有效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患者疼痛可缓解,听力可恢复。
鼓膜炎积极进行治疗通常可以治愈。
鼓膜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一般1个月内每周复诊一次,查看炎症消退情况。
鼓膜炎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保证水分的摄入,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耳部疼痛。
多饮水,保证充足水分的摄入,促进机体代谢。
忌烟忌酒。
如果耳部疼痛严重,可适当进食流质、易消化饮食。
鼓膜炎可突然起病,耳痛剧烈、听力下降,病人可出现焦虑情绪,治疗疾病的同时注意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可以加速疾病痊愈。
遵医嘱正确使用滴耳液及抗病毒和抗生素的药物。
掌握正确擤鼻方法,避免增加咽鼓管压力,影响鼓膜愈合。
注意耳部卫生,不挖耳,洗头和沐浴时可用干棉球塞住外耳道,谨防污水进入耳内,暂停水上运动。有分泌物流出时及时拭干外耳道,保持清洁。
鼓膜炎可导致患者的耳道深部产生剧烈疼痛、出血以及鼓膜穿孔化脓等表现,因此要预防该病的发生,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感冒,保持鼻腔通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呋麻滴鼻液。
婴幼儿哺乳时应保持正确体位,头位应抬高。
适当的运动锻炼,均衡营养,提高机体自身抵抗力。
平时注意耳部卫生,不挖耳,勿污水入耳,保持清洁。
4037点赞
[1]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8年制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黄兆选主编.第2版.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席淑新,陶磊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