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是一种妇科常见病,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子宫局部黏膜增生,自基底层逐渐向外突出,形成一个或多个息肉。息肉血管丰富,蒂细长,长短不一,伴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多属良性,恶变率不到1%。
是指子宫内膜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发生的增生性改变,有恶变可能。
是宫颈管腺体和间质的局限性增生,突出于宫颈外口形成息肉。宫颈息肉的形成原因不清,部分病人可能与炎症刺激有关。光镜下见息肉表面被覆高柱状上皮,间质水肿、血管丰富以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极少恶变。
子宫息肉是子宫黏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其具体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但多可能是由慢性炎症刺激以及机体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的,或是在机体基础病变的基础上长成,多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也会有恶变倾向。
由于人体内分泌腺体及某些脏器中的内分泌组织发生病理变态,使机体雌激素增多,进而使子宫内膜过度增长产生息肉。
子宫息肉通常都会是慢性炎症的长时间的刺激而造成。长时间的炎症刺激,宫腔内异物,如节育环等机械刺激、流产、分娩均加速宫颈黏膜不断的增生,让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引起息肉形成。
如果还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子宫内膜增生等,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也是导致息肉的重要因素。
如他莫昔芬、雷洛昔芬等,在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绝经后女性中,即乳腺癌化疗患者,其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为2%~36%。
有研究调查显示BMI≥30的女性息肉发病率为52%,显著高于其他女性的15%。
即Lynch综合征,与普通人群相比,Lynch综合征和Cowden综合征女性的子宫息肉发病率可能增加,且伴有相关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
在青少年中,子宫息肉罕见,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稳步上升,但绝经前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绝经后女性。在接受子宫内膜活检或子宫切除术的女性中,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率为10%~24%。所有宫颈息肉患者中育龄妇女占的比例有96%以上,占所有宫颈病变的4%~10%,其发病高峰在30~50岁,98%的病例发生在已婚已产妇女,同时也容易伴随出现宫颈糜烂。
正在进行化疗药物他昔莫芬治疗乳腺癌者,其子宫息肉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血液循环不畅,会阴部透气不良,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是造成息肉的一个主要因素。
性生活过于频繁的女性,或者是做过多次人流手术的女性,对子宫颈造成的机械性伤害比较大,在手术的过程中易让致病菌进入子宫致病。
雌激素治疗时易使机体内分泌紊乱,引起息肉增生。
如糖尿病和高血脂的人,血糖过高和血脂异常与绝经后女性的息肉密切相关。
通常30~50岁的女性发生子宫息肉的几率会更多。
子宫息肉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多属良性,本病多青睐于中老年女性,但近些年却有年轻化的趋势。子宫息肉的症状与息肉发生的位置、大小、数量等有一定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其临床表现为肿物脱出、白带异常以及阴道异常流血等症状,但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是子宫息肉最常见的主诉症状。通常出血量较小,可能仅为点滴流血,月经周期会有异常,延长或缩短,月经量明显多于以往的月经量,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情况。
是子宫息肉早期发病较为明显的症状之一,此症状在未婚女性当中尤为多见。子宫息肉早期发病时患者多会出现白带量增多、白带中有血丝等异常情况。如果息肉的蒂比较大,则会脱出宫颈口外,可能会出现阴道流血等症状。
如果息肉发生溃烂或者是坏死,则患者会出现血性白带或者是脓性白带。
部分患者由于息肉较小,临床表现轻微,可长期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行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内稍高回声光团,边界清晰,或行妇科检查活检后才诊断子宫息肉。
患有不孕症的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高,而切除息肉后,妊娠率则会增加。到目前为止,子宫内膜息肉引起不孕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据研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一是内膜息肉位于子宫角处,阻塞了输卵管开口,因此影响了精子上行与卵子结合。
二是巨大、多发的内膜息肉影响了局部内膜的血供,干扰受精卵着床和发育。
三是内膜息肉合并感染,改变了宫腔内的环境,不利于精子的存活和受精卵着床。
即便女性可以怀孕,如果息肉长在宫腔内,可以妨碍受精卵着床,由此增加流产的概率。
子宫息肉常伴慢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会伴发盆腔炎、阴道炎、附件炎等妇科炎症问题。
由于子宫息肉存在恶变的可能,又有1/3的患者临床症状较为隐匿且不具有特异性,发病时很容易被患者所忽略,所以若无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还是比较危险的,应该及时就医,切不可放之任之,以免耽误了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
绝经后女性或育龄期女性,进行定期妇科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内有稍高回声光团,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进一步检查。
日常中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流血量异常,白带异常或有肿物脱出等症状,高度怀疑子宫息肉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影响受孕可能。
育龄期女性备孕期间,严格医嘱情况下仍长期不孕者,或者是性生活之后有不正常阴道岀血的情况下,可考虑本病可能,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月经周期不规律是只有这一次还是持续几个周期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月经周期间流血量情况,白带异常情况等)
有没有做过其他检查?(如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有不孕,今后是否有怀孕的打算?
急性炎症可见宫颈有充血水肿或糜烂,有脓性分泌物自宫颈管排出,触动宫颈时可有疼痛感。慢性宫颈炎可看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息肉、肥大、腺体囊肿、外翻等表现,或见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触诊宫颈较硬。如为宫颈糜烂或宫颈息肉,可有接触性出血。
在宫腔镜直视下选择病变区进行活检,可诊断各种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息肉表面光滑,息肉中有较多不规则形态及增生的腺体,间质细胞较少,息肉中央富血管区,且息肉中不易见到分裂象。
子宫息肉在片中见宫腔壁有单个或多个指压迹征。因为息肉长在宫腔侧壁,当息肉长在宫腔前壁或后壁时,必须在透视下缓慢注入造影剂,见宫腔内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充盈缺损。当宫腔内注满造影剂后,充盈缺损常被遮住,无法显示。
子宫息肉患者超声下可见子宫增大不明显或略大。宫腔内见回声稍高光团,边界清晰,亦可位于颈管内或宫颈外口,病灶内部因腺体扩张可形成囊性结构。较大的内膜息肉,宫腔线可变形或消失。彩色多普勒血流可探及蒂部血管。
临床表现:阴道异常岀血、月经周期紊乱、白带异常、有肿物脱出等。
经阴道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息肉可确诊。
本病和子宫肌瘤都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容易混淆,医生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进行判断。通过宫腔镜检查,息肉和子宫肌瘤的外观通常不同,息肉经常呈红色外观,比较细,大多数带有一根细长的蒂,质地较软。而宫腔镜下肌瘤质硬,主要呈白色,表面可见血管。最终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别。
也会出现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白带增多,部分可为息肉的病变方向,可以通过仔细的妇科检查辅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及活体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
对于所有女性,均应该切除症状性子宫息肉。息肉切除的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并检测是否存在恶性肿瘤,症状性息肉的恶性概率明显增加。无症状性息肉存在自行消退可能,其治疗取决于息肉相关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以及是否因不孕而需要切除息肉,手术切除之后为预防复发还需要进一步的药物治疗。
适用于息肉较小且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当息肉直径小于1cm,且机体无自觉症状时,两年以内,息肉有自行消退或缺血坏死后经阴道排出的可能,这时建议患者定期复查,采用保守治疗即可。
部分患者息肉切除术后,需要用孕激素干预,预防息肉复发。
在宫腔镜引导下行息肉切除术是多数子宫息肉患者的首选治疗。适用于有症状的单发或多发性子宫息肉,已除外恶性病变者;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当息肉直径>1.5cm时,或者是多发息肉,或者息肉从宫颈口脱出时也应行息肉切除术。
适用于无生育要求且息肉已经恶变的患者。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若出血症状明显,子宫内膜切除术不能根除或经常复发者,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但对机体伤害较大,应该谨慎使用。
大多数的子宫息肉患者病变都为良性,其预后较好,无明显并发症。对于存在症状性息肉的女性,手术治疗可使75%~100%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但对于少数息肉连接处蒂部较深,手术无法切干净者,复发概率较大。
患者及时就诊,通过治疗后基本可以治愈。
如果治疗及时、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由于子宫切除,雌、孕激素分泌障碍致内分泌紊乱,继而卵巢功能衰退。一般会表现为皮肤弹性变差,身体免疫力下降,有的还会表现为性交困难或者性交疼痛。雌性激素分泌减少也会导致性格上的偏差以及情绪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易怒、烦躁、易激惹、盗汗、潮热等更年期的症状。
术后1月需要做B超复查子宫内膜的情况。同时,由于宫颈炎症并未彻底消除,息肉还有复发可能,之后每年患者需要进行定期复查。
子宫息肉是一种妇科常见病,会给女性健康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由于月经过多,常导致贫血。所以饮食需要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以减轻症状、避免诱因为主要原则。
以清淡饮食为主,注意多吃鸡肉、鲫鱼、芹菜、黄瓜、海带之类的食物,补充营养。
注意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如锌和硒等以及各种维生素,多吃豆制品以补充植物性激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对机体有利。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生姜等,会导致子宫内膜息肉生长的更快。
避免食用含雌激素较高以及凝血性的食物,如阿胶、蜂王浆、桂圆、大枣等,息肉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雌激素水平过高导致内分泌失调。
子宫息肉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外阴、阴道卫生,保持干燥、洁净,避免性生活,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保守治疗的子宫息肉患者要定期进行复诊,观察息肉的生长情况,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防止病情复发。
如果施行椎管内麻醉,子宫息肉术后需要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过早抬高头部,致使脑脊液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
注意卫生,定期清洗阴道和更换内裤等,保持外阴清洁和干净,避免阴道和子宫遭受二次感染引起复发。
术后半个月内禁止干重体力活,术后1月内禁止性生活,以免影响子宫恢复。
对于采用保守治疗的子宫息肉患者,需定期去医院就诊检查息肉的生长情况,观察息肉有无增大或者坏死恶变等,或者在机体出现息肉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以便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对于子宫息肉患者,及时告知本病的可治愈性于以及良好预后,提高患者心理期望,帮助疾病的恢复。而对于已进行子宫息肉切除术之后的人,日常生活中需要及时减压,放松心情,让自己保持心情愉悦的状态,防止复发。
子宫息肉患者复发可能性很大,一定要注意及时去医院就诊观察有无复发或者有无其他部位长出息肉的情况。
子宫息肉是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子宫局部间质的增生,所以其预防措施主要在于避免息肉诱发因素,当罹患慢性炎症或其他妇科疾病时及时就医,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育龄期女性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子宫不必要的伤害。
患有慢性妇科炎症的女性需要定期体检,通过B超检查或妇科检查早期筛查病例,防止疾病发生或者恶变。
保持良好情绪,爱惜身体,尽量避免流产刮宫对子宫内膜造成的不必要损害。
要注意外阴部卫生,防止阴道炎症的同时要保持性生活卫生,避免慢性炎症的感染。
要勤晒被褥,宜穿棉织品内裤并勤洗勤换,注意定期消毒。
注意身体锻炼,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身体健康,体质指数(BMI)一般来讲控制在18.5≤BMI<24来说比较健康,因为肥胖也是子宫息肉的一个重要诱因。
定期体检,通过超声和妇科检查,筛查早期病例,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4015点赞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马燕兰,孙婷婷.妇产科疾病护理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3]沈铿,马丁.妇产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张学兰等主编.现代临床妇产科学与儿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09:33-3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