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性骨关节病俗称松毛虫病,是人体接触马尾松毛虫毒毛、毒液、虫体、茧皮及其污染的柴草、杂物后引起局部皮炎、关节肿痛,甚至骨质损害的一组病症,病程可长达1~2年。本病在我国南方较为常见,松毛虫的毒毛及毒腺细胞分泌的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中毒、变态反应和感染有关。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是松毛虫感染引起的,毒毛及毒腺细胞分泌的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患者发病与感染、中毒、变态反应有关。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是在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被松毛虫污染的树枝、松针、柴草后引起的骨关节病变,毛虫的毒毛及毒腺细胞分泌的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中毒、变态反应和感染有关。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在我国南方,如福建、广东、湖南、浙江林区较为常见,夏秋季气温较高,身体裸露部位多,又未采取防护措施,而此时正是松毛虫多发季节,很容易引起暴发流行。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患者是在接触松毛虫或被其污染的松枝、松针、柴草后等出现感染发病。
进入虫害区松山劳动的人,松毛虫骨关节病发病,是在接触松毛虫或被其污染的松枝、松针、柴草而出现,在虫害区劳动的人容易发病。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患者全身症状较轻,而局部症状明显,多表现为受累部位皮炎和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状。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症状为主,以疼痛、肿胀显著为特征,偶见白细胞增多、血沉加速。一般无全身症状,主要累及身体的暴露部位如手、足等处。病程可持续长达数年,也有发生耳廓炎和眼炎者。
接触松毛虫数小时或数天后,局部出现皮炎症状,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皮肤瘙痒、肿疼、发亮或出现小水泡,一般数天内痊愈。病情严重者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皮肤呈紫红色,伴有剧烈针刺样跳痛,尤以夜间为重,有时关节内有少量渗液。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减轻,但渐变硬。骨关节病变常发生在局部症状有所缓解后,出现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周围软组织仍肿胀,但以发硬为主。疼痛有所缓解,但可间断发作,晚期可严生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畸形和强直。
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头晕、头痛、全身乏力、伴有低热等。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后期可导致关节畸形强直,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早期可出现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由于病情较轻,病人大多不能早期发现,致使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由于细菌侵入关节引起滑膜炎,导致关节渗液,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病情发展后,积液由浆液性转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最后则为脓性。当关节受累后,病变逐渐侵入软骨及骨质,最后发生关节僵硬,可以表现为发病关节红、肿、热、痛,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关节脱位。
有松毛虫害区的接触史的患者,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容易误诊,应引起重视,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诊治。松毛虫性骨关节病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耽误病情,有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在虫害区松山劳动,接触松毛虫或被其污染的松枝、松针、柴草史的人群,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松毛虫性骨关节病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多个大、小关节发生肿胀、疼痛与运动障碍等症状,高度怀疑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松毛虫性骨关节病的患者,若见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功能明显障碍,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皮肤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皮肤瘙痒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皮肤科等。
最近食欲怎么样,有食欲下降的情况吗?
既往是否有虫害区松山劳动史,接触松毛虫或被其污染的松枝、松针、柴草?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关节肿胀、疼痛、运动障碍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畏寒、食欲不佳、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血常规检查出现嗜酸性白细胞数增多,白细胞总数增高。
血沉增快。
软组织肿块或关节穿刺液培养检查,常呈淡黄色或绿黄色黏稠胶状液,有的时候会带血性。
细菌培养少数可查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绿脓杆菌或白色葡萄球菌。一般情况下细菌培养阴性。
X线检查在早期时多无异常,多数在发病后一个月左右可见骨质改变,显示骨质疏松与破坏、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或消失、骨膜增生。
该检查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患者关节处的病变,可以观察患者关节处对否存在畸形或者化脓,以此来判断患者疾病的发展程度,同时还可以排除其他的关节性病变。
有明确的松毛虫和松毛虫污染物的接触史,接触后数小时至数天后出现发病症状。
局部出现皮炎症状,如皮肤瘙痒、血疹以及水疱等。发病快,出现局部持续性的红肿、疼痛,会有阵发性加剧,午后疼痛明显得症状。
皮炎后出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疼痛剧烈,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关节功能障碍。皮下肿块内可以出现血性分泌物。
血常规检查血嗜酸粒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提示心肌损害,结合X片检查出现骨关节病变,即可诊断。
通过以上症状以及检查结果可确诊为松毛虫性骨关节病。
该病一般为多关节对称性受累,易发病于末梢小关节。晚期合并关节半脱位、关节强直,手指向尺侧偏斜为临床特征。X线检查见边缘部局限性缺损、骨质疏松,可出现羽毛状或层状骨膜增生,80%的病例类风湿因子阳性。
急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急性期呈虫蚀状溶骨性破坏,层状骨膜反应,常形成死骨片。关节破坏明显,关节间隙早期增宽后迅速变窄,慢性期有大量骨增生硬化,出现骨性强直。
发病隐袭、病程长,局部疼痛轻微。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和邻近软组织萎缩明显,可见泥沙状死骨和钙化。关节结核以关节边缘非承重面骨破坏为典型,晚期关节呈纤维强直。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缺乏特效药治疗,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并积极康复锻炼,减少关节强直,甚则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后遗症。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以预防为主,在接触松毛虫及其污染后立即用肥皂清洗,30%氨水外敷。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急性期以抗过敏、止痛、消炎和制动为主。过敏严重的患者,可用10%的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口服抗过敏药。局部病灶处可用0.5%~1%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作病灶周围封闭。若有继发性感染,应加抗生素。
慢性期关节破坏重、窦道长期不愈、关节畸形强直于非功能位可行手术治疗,可以选用病源清除术、滑膜切除术、关节融合术或截骨术等。
经过治疗后松毛虫性骨关节病均可治愈,患者痊愈后基本不复发,预后良好,能够减轻或消除关节疼痛等症状,维持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一般能治愈,且不会复发。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甚至导致残疾。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保守治疗结束第1、3、6月应复诊。若为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第2周、1、3、6个月复诊,主要复查血常规等项目,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这种疾病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不要吃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患者饮食忌辛辣食品,饮食清淡为主,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菠菜、芹菜、白菜、西瓜、梨子等,以此保持大便通畅。
暂时不要吃容易导致患者过敏的食物,不要吃海鲜、鸡蛋等。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的护理以保全关节功能、减少后遗症为主要目的,护理应指导患者用药,注意受损部位皮肤清洁,指导患者关节功能锻炼。
注意保护患者皮肤,防破损感染。在进行药物外敷或熏洗时,注意温度适中,防烫伤。若出现药物过敏即停用药物,报告医生处理。进行封闭治疗当天停用药物外敷或熏洗。
遵医嘱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康复,预防关节僵直,如在床上进行足趾伸屈活动、下肢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活动。
患者应复查血常规,必要时做关节腔穿刺细菌培养检查和关节X片,评估治疗效果。
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胃肠道反应、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处理。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的预防主要是避免和松毛虫接触,应遵循“未病防病,既病防变”的原则。如果发病,应该积极诊治。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无有效筛查措施。
避免去有松树林及松毛虫的地区;避免直接或间接接触松毛虫活体、尸体或虫毛及其污染物。
个人做好劳动防护,避免皮肤暴露,如穿长袖、长裤等。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松毛虫或其茧与皮肤直接接触。不要进入污染的水中作业,所捉的虫及茧可集中火烧,消灭其毒素。
接触松毛虫后,立即用肥皂水、草木灰水等清洗局部,或者涂以氨水、清凉油,可减轻局部症状。
4009点赞
[1]光泽.综合治疗松毛虫性骨关节病38例[J].中医正骨.2004.
[2]殷凯,刘金纪.21例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流行病学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5.
[3]钟继荣,程秀兰,张桂兰编著.疼痛性疾病的自我识别[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01,215.
[4]万功华主编.疼痛疾病与治疗[M],贵州科技出版社.1998.06,237.
[5]赵炬才,张铁良主编.骨与关节感染外科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01,18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