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膈肌肋间疝是临床罕见病。是指通过从胸壁的"薄弱区"通过隔膜扩张腹部器官而形成的疝,经膈肌肋间疝的内环为膈肌破裂处,外环为肋骨骨折、肋间肌肉撕裂造成胸壁薄弱部。疝被盖为薄弱区的胸壁各层组织。可有疝囊,疝囊由胸膜壁层或腹膜构成。疝内容物为腹腔内多种脏器,文献资料中以肝脏、小肠、结肠及大网膜常见,目前尚无胃及脾脏疝出的报道。疝内容物较易复位,罕见嵌顿。经膈肌肋间疝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创伤和自发性损伤有两个主要原因。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若及时就医诊治,该病的预后良好,不会影响预期寿命。
经膈肌肋间疝的主要病因是外伤和自发性损伤,好发于有胸腹部外伤病史者,伴有自发性疾病者,暴力损伤,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自发性肋骨骨折、长期、慢性或突发剧烈咳嗽、胸腔压力增高等可以诱发本病。
如刺伤、车祸等锐性伤或钝性伤,多合并肋骨骨折。据统计,合并肋骨骨折者占所有病例的83%。外伤所引起的肋间胸膜腹膜疝,自外伤到腹内脏器经膈肌由肋间疝出,一般需几个月至数年的时间,平均约5个月,最早者伤后即可发病,文献记载中有伤后36年才发病的报道。
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可因剧烈咳嗽造成肋间肌撕裂,甚至使骨质疏松的肋骨发生自发性骨折,造成胸壁薄弱区。肋间肌撕裂及肋骨骨折使胸壁的完整性破坏,为疝的发生提供了潜在的薄弱区,如果患者同时合并外伤性膈肌破裂、膈疝,剧烈咳嗽可加大膈肌破裂口,使腹腔内脏更多的疝入胸腔,最终使腹腔脏器疝入肋间,形成肋间胸膜腹膜疝。有时低位肋骨骨折,断端可刺破相邻的膈肌,造成膈疝,继而发展为肋间胸膜腹膜疝。胸壁薄弱区可发生在胸壁的任何地方,但文献报道的12例患者中以第9肋间最常见,约占所有报道病例的75%。
刀刺伤、车祸等暴力损伤可能会导致本病。
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自发性肋骨骨折之后容易发展成为经膈肌肋间疝。
长期、慢性或突发剧烈咳嗽可能会造成肋间肌撕裂甚至自发性骨折,导致发展为本病。
胸腔压力增高,如呕吐、紧张、排便或咳嗽导致自发性的胸腔内压梯度增加。
本病极其罕见,流行病学资料尚不明确。迄今为止,有文献记载的病例仅1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布且不明确规律,年龄分布为19~73岁。
刺伤或车祸等外伤造成的肋骨骨折,骨折可能会导致其他组织或者器官脱离原来的位置形成此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可能会导致骨头不稳定,容易形成此疾病。
经膈肌肋间疝的典型症状就是胸壁出现可复性包块。多数患者较起病隐匿,症状相对较轻,可无任何不适症状。当疝内容物为肠管时,可因肠管进入疝囊而产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不完全肠梗阻症状。
经膈肌肋间疝的典型表现是较低的胸壁上出现一可复性肿块,而且吸气时肿块增大,呼气时肿块缩小。屏气时包块突出更为明显,随咳嗽有冲击感,如疝内容物为小肠或结肠时,病人可有不全肠梗阻的表现,在胸壁肿块表面上可闻及肠鸣音。
如疝内容物为小肠或结肠时,病人可有不全肠梗阻的表现,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减少等,并且在胸壁肿块表面上可闻及肠鸣音。
当患者出现胸壁肿块或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到胸外科就诊,通过胸部X线平片、消化道钡剂造影、CT扫描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经膈肌肋间疝进行诊断,本病要注意与肋间肺疝相鉴别。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胸部X线和CT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发现胸壁肿块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胸壁肿块,并出现胸壁包块为可复性,呼气肿块减小,吸气肿块增大等症状,高度怀疑经膈肌肋间疝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经膈肌肋间疝的患者,若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胸外科、心胸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普通外科、胃肠外科等。
腹部的包块通过按压以后有疼痛吗?包块会回复吗?
胸壁肿块的出现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壁肿块是否为可复性,大小的变化情况等)
症状持续了多久?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车祸、外伤病史等)
可见肋骨骨折、膈肌水平之上胸腔内出现肠道阴影、肠道气液平面或致密阴影。
检查可见疝入小肠或结肠的出袢和入袢相互并列于膈肌平面上,并突向胸壁肿块处,钡剂不断流进疝内小肠或结肠,然后再流入腹腔内小肠或结肠。
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膈肌破裂处的位置及疝入脏器的性质。
通过视诊或者触诊观察患者包块大小以及包块的位置,可以通过按压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疼痛感或者按压以后是否可以回到原来的位置。
患者多有外伤病史或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
胸壁有可复性包块,且随呼吸运动缩小或增大,咳嗽冲击试验阳性。可有不全肠梗阻的表现或胸壁包块可闻及肠鸣音。
可见肋骨骨折、胸腔内肠道阴影、肠道气液平面或致密阴影等。
综上所述,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及可复性包块、咳嗽冲击试验阳性及不全肠梗阻表现等结合X线检查结果可以对经膈肌肋间疝进行诊断。
肋间肺疝所形成的胸壁肿块的特点是呼气时增大,吸气时减小。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平片不难诊断该病,肋间肺疝X线检查可见肋骨骨折、胸腔内肠道阴影、肠道气液平面或致密阴影等。
经膈肌肋间疝的治疗周期一般为一周左右,常进行由胸部切口或胸腹联合切口入路的手术治疗,还会使用抗生素类如头孢拉定、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头孢克肟等进行预防感染。
抗生素,患者如为车祸或外伤患者,除经膈肌肋间疝外,大多合并胸壁的闭合伤或开放伤,需使用抗生素来预防胸壁受伤的部位发生感染。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拉定、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头孢克肟等。
手术入路有经胸部切口或胸腹联合切口,入路的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手术要点为:做横过肿块的平行肋间的纵切口。辨认、游离疝囊(腹膜)并还纳腹腔脏器,注意其血运,如有绞窄、坏死,应做相应处理。缝合疝囊颈部,切除多余疝囊。用粗丝线或聚丙烯缝线修补膈肌裂口,禁用可吸收缝线修补膈肌。膈肌裂口较大,可用各种补片等修补膈肌。可用补片来包绕肋骨断端,以修复肋骨内表面,最后修补肋间肌,固定骨折断端,分层缝合切口。
经膈肌肋间疝一般可以治愈,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要注意本病可能引发粘连性肠梗阻,需要在治疗期间每三个月复诊一次,后期可适当延长复诊时间。
经膈肌肋间疝目前尚能治愈。
经膈肌肋间疝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若疝内容物为肠管,如不及时诊治,肠管反复脱出,摩擦疝囊产生无菌性炎症。肠管与疝囊粘连,产生肠梗阻症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消失。
经膈肌肋间疝治疗刚开始,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术后一年若无明显不适,可6个月复查一次。
经膈肌肋间疝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少食多餐,多进食优质蛋白,少吃容易引起便秘、肠胃胀气的食物,多吃高纤维食物,少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少吃辛辣刺激的食品,如芥末、辣椒等,以防止刺激咽喉部产生咳嗽症状,使经膈肌肋间疝突出。
少吃容易引起便秘、肠胃胀气的食物,如红薯、豆类等,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谷物杂粮、水果、青菜,多喝水。
腹壁疝术后可进食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肉等,有利于手术切口的愈合。
经膈肌肋间疝患者日常应保持健康的作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吸烟,注意清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患者还要保持大小便通畅,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壁包块变化情况。要注意患者一旦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时,及时就医。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进行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
避免吸烟,避免吸烟是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控制咳嗽的最佳途径。
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鱼肉蛋奶,保证患者营养均衡。
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便秘或排尿费力造成胸腹腔内压升高。
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壁包块大小的变化,如有增大,应及时就医。
如果经膈肌肋间疝的疝内容物为肠管时,虽极少嵌顿,但仍可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如排气、排便减少、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故如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
该疾病暂无具体预防措施,只能通过体检来进行筛查,特别是骨质疏松的患者应该多做体检,了解关注自身情况。
对于具有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或胸部CT筛查。其中胸部X线筛查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
由于经膈肌肋间疝多由胸部外伤外伤引起或继发于骨质疏松等疾病,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主要是对具有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
4370点赞
[1]张迎军,梁宇峰,刘延波.经膈肌助间疝一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8,12(5):399.
[2]陈树清,陈杰,杨玉彬.骨质疏松的危害[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8):638-638.
[3]李书军,陈彦亮,牛敬宪主编,胸外科并发症诊疗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06,90.
[4]森来庆,尹红,范国华主编,胸外科疾病并发症鉴别诊断与治疗[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5,86.
回复快